七绝.我如蝶
琐秋风雨小眉尖,半死红尘一茧蚕。
落叶如卿我如蝶,来生犹共茜红衫。
琐秋风雨小眉尖,这一句以“琐秋”开篇,营造了一种秋日的萧瑟与细碎之感,而“风雨”二字更添了几分凄清与不安。“小眉尖”则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将风雨带来的忧愁与愁绪比作女子紧锁的眉头,形象生动,引人共鸣。
半死红尘一茧蚕,此句中的“半死红尘”透露出诗人在红尘俗世中的疲惫与无奈,仿佛一只蚕在茧中挣扎,虽未完全失去生命,却也难以逃脱束缚。“一茧蚕”不仅是对自身处境的比喻,也暗含了对生命蜕变与重生的渴望。
落叶如卿我如蝶,这一句是诗中的亮点,以“落叶”喻“卿”,将落叶的飘零与心中所念之人相联系,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不舍。而“我如蝶”则进一步将自己比作蝴蝶,蝴蝶常被视为自由与美丽的象征,但在此处,或许也暗含了生命短暂、追求自由的哀愁。同时,落叶与蝶的并置,也构成了一幅秋日凄美而又生动的画面。
来生犹共茜红衫,结尾一句,诗人将情感升华至来世,表达了对与所爱之人再次相聚的深切期盼。“茜红衫”作为色彩的点缀,不仅为全诗增添了一抹亮色,也象征着两人之间浓烈而持久的情感。来生共着茜红衫,既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也是对当前无奈现状的一种超脱与释怀。
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的景象,借自然之物抒发了对生命、爱情及轮回的深刻感悟。诗作情感真挚,意象丰富,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七绝.船笛哀
秋风迫雨岸潮回,漫卷江灯船笛哀。
急浪车前穿夜半,周遭魈魅拍人来。
秋风迫雨岸潮回,这一句开篇即点出了季节与天气——秋风与迫雨,给人以寒冷和紧迫之感。秋风不仅带来了凉意,还似乎在催促着什么,与“迫雨”相呼应,增添了环境的恶劣与紧迫。而“岸潮回”则暗示了潮水退去,船只或许因此更加孤独无依,也预示着一段旅程的起伏与转折。
漫卷江灯船笛哀,这一句中,“漫卷江灯”描绘了一幅江面上灯火摇曳的景象,这些灯火本应是温暖和希望的象征,但在此处却因“船笛哀”而蒙上了一层哀伤的色彩。船笛的哀鸣,不仅是因为天气的恶劣和旅途的艰辛,更可能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或对未知前路的忧虑。
急浪车前穿夜半,这一句进一步描绘了船只在恶劣环境下的艰难前行。“急浪车前”形象地表现了船只仿佛在与急浪竞速,穿越在夜色之中。这里的“车前”可能是指船头,也暗含了勇往直前的决心和无奈。而“夜半”则强调了时间的紧迫和孤独感,让人感受到旅途的漫长与艰辛。
周遭魈魅拍人来,这一句是诗中的高潮部分,也是最为神秘和惊悚的一笔。“周遭魈魅”指的是周围的邪恶或神秘力量,它们仿佛在暗中窥视并试图侵扰船上的人。这里的“拍人来”不仅指物理上的接近或攻击,更可能是指心理上的压力和恐惧感。这一句通过超自然的元素,将旅途的艰难与内心的恐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七绝.两恹恹
折腰升斗寡鲜廉,尘碌中年陶梦缄。
已惯浮华缨未濯,沧浪清浊两恹恹。
折腰升斗寡鲜廉,开篇即点出了为生计奔波而不得不放下尊严、妥协于世俗的现状。“折腰升斗”形象地描绘了为了微薄的收入而不得不低头的艰辛,“寡鲜廉”则暗指在这过程中,道德操守可能受到的侵蚀与淡漠。
尘碌中年陶梦缄,
“尘碌中年”概括了主人公所处的年龄阶段和生活状态,即在尘世的忙碌与劳累中度过中年时光。“陶梦缄”则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美好梦想的追忆与封存,暗示着现实的压力让曾经的梦想变得遥不可及,只能默默藏于心底。
已惯浮华缨未濯
这一句进一步揭示了主人公对浮华世态的适应与内心的挣扎。“已惯浮华”说明他已经习惯了这种充满虚伪与诱惑的生活,但“缨未濯”则透露出他内心深处仍保持着一份未被完全污染的纯真与清醒,渴望洗涤心灵,回归本真。
沧浪清浊两恹恹
结尾一句以“沧浪之水清兮浊兮”的典故,比喻世态的复杂多变与人心的难以捉摸。“两恹恹”则生动地描绘了主人公在面对这一切时的疲惫与无奈,既无法完全融入这浑浊的尘世,又无法完全摆脱其束缚,只能在清浊之间徘徊不定,心情沮丧。
整首诗通过对中年人生存状态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与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清净、纯真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七绝.问苍天
经无快意胜年少,大笑青葱我自怜。
聊作红巾囚白发,浮生再不问苍天。
首句“经无快意胜年少”,直接表达了作者对于青春岁月的怀念。年少时,生活或许充满了无拘无束的快乐与激情,而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那种纯粹的快乐似乎已难以寻觅,让人不禁感慨万分。
次句“大笑青葱我自怜”,则进一步展现了作者的自我反思与怜惜。他(她)以“大笑青葱”来追忆过去的美好时光,同时“我自怜”则透露出一种对现状的无奈与自我同情。这种情感,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接受与理解。
第三句“聊作红巾囚白发”,巧妙地运用了“红巾”与“白发”的对比,象征着青春与老去的鲜明反差。作者以“聊作”二字,表达了一种无奈之举,仿佛是在用红色的头巾来“囚禁”那些日益增长的白发,试图留住青春的尾巴。然而,这终究只是一种徒劳的挣扎,透露出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力感。
末句“浮生再不问苍天”,则是作者情感的高潮与升华。在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与人生的种种磨难后,作者终于学会了释怀与放下。他(她)决定不再向苍天追问为何人生如此多舛,而是以一种更加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起起伏伏。这种超脱与淡然,正是人生智慧的体现。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过往的怀念、对现实的接受以及对未来的释然,情感真挚而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