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年秋分,是中国农民丰收节。而每年秋分前后,认养一头牛九大奶牛牧场都会共同忙碌着一件大事:地里的青贮玉米陆续成熟,等待收割

包含玉米穗在内的玉米植株,全部被收割下来,再经过切碎、加工、发酵,就成了青贮饲料。冬天来临时,它们是奶牛的上好饲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秋分时节,青贮玉米迎来了收割时刻

今年9月阴晴不定的天,总会猝不及防地来一场雨水,给收青贮平添一份阻碍,但幸好经历了几年的收青贮锻炼,认养一头牛团队的经验已非常丰富。

早在几个月前,他们就准备了几套预案,从天气的预测、运输时长监测到把青贮饲料送到牧场,整个过程基本实现全程可控的高科技、数智化操作。农户们只能看天干活、看天收成的日子逐渐成为过去式。

认养一头牛牧业中心采销副总监邢帅预计,今年收贮量预计能达到67万吨。一收割完,它们就会被运往认养一头牛的各大牧场进行卸货和压窖处理,农户们不用再去愁销路和价格。

2018年,中国农民丰收节设立,这是第一个专门在国家层面为农民设立的节日。自它出现,乡村振兴这颗种子也慢慢落到了每个人心里。

6年过去,这颗种子如何生根发芽,成长势头如何?面对这个问题,或许丰收节前夕的这场青贮收割盛会是一个很好的侧面:农户、村集体、企业、经纪人、高科技紧密链接,一条以“养牛”为中心的特色的联农、助农之路徐徐展开。

从产业的进化开始

“我们国家这么大,资源这么丰富,怎么可能产不出更好的牛奶?”

一次专门奔波到外地为孩子购买国外品牌的奶粉后,徐晓波向自己发出了强烈疑问。那时,他还是一名地产商人。

行动者也从不缺答案,徐晓波的疑问没有仅停留在语言上。在那之后,他带领团队走遍全球7个国家100多个牧场。关于那个疑问,终于有了肯定答案。

一杯好牛奶,一步步往前溯源,归根结底要从第一产业端养好牛开始,产地是决定牛奶品质的重要因素,而中国地大物博,最不缺的便是优质牧场和饲草。

于是,2014年,徐晓波彻底转换身份做一个“养牛人”,立志养好一头牛。也在那一年,他在河北衡水故城县建立了认养一头牛的第一座牧场——康宏牧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有牛吃得好,才有可能保证它产出的每一滴奶的品质。故城县地处南北纬40-50°区间的“黄金奶源带”,自古以来,以种植业见长,是玉米和苜蓿的主要产区。而玉米青贮和苜蓿青贮也是牛饲料中占比较大的两块。

牧场一落地,认养一头牛就十分清楚,在这样得天独厚的环境下养牛、生产牛奶,最好的方式便是联通产业的上下游,让优质的农业资源在产业链中循环流动起来。

一来,这可以保证青贮的质量和稳定供应,提升牧场奶牛的产量和原奶的质量。再者,它也希望互惠互利,以自身业务带动农户增收创收。

认养一头牛到来之前,当地农户虽然有着丰富的种植经验,却始终为价格、销路悬着一颗心。棉花价格低了,种玉米,玉米价格低了,种苗木……年年种,却很难每年都有个好收获。难以靠农业获得稳定收入,很多人只能背井离乡,靠打工养家糊口。

然而,尽管怀着赤诚的助农心态,有意和当地农户签订稳定的产业订单,但彼时的认养一头牛初出茅庐,和农户彼此还未熟悉,如何取得大家的信任,建立深度配合是个问题。

而且为了养好奶牛,认养一头牛几乎对每个环节都设立了严格的把控,牛的饲料,自然更是要达到高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贮的粉碎长度与籽粒破碎度也是关键

邢帅向记者介绍到,“首先我们要求要用国内甚至是国际上最先进的收青贮设备,以保证青贮的粉碎长度和籽粒的破碎度。并且地块不能有病虫害,玉米叶子不能有锈病,玉米棒子的长度必须大于20公分,以保障青贮的干物质和淀粉含量在32%-34%”。

如此种种要求,对还没尝到产业联动甜头的农户而言,都成了他们摇摆不定的因素。

以高标准驱动产业

这个磨合期并没持续太久,认养一头牛康宏牧场场长韩纯刚说,大概过了一年左右,就受到了越来越多农户的认可。

这一年,认养一头牛自己率先做出了示范。他们先找到当地有集体化作业的农户,以土地流转的方式承包农户的土地,然后自己先小规模地按照高标准种植并收割了一轮青贮。

这个模式下,青贮质量和价格都相应地得到了提升。而且牧场运转起来后,畜禽粪便也能以有机肥的形式还田,增加地力,提高亩产,促进产业链向循环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认养一头牛内部还有个默契,他们优先扶持当地的粮食品种,不破坏土地原有的经济作物模式,保证不影响农户的后续种植。

这样一来,农户不用承担风险,又能亲眼见证高标准种植青贮玉米的实实在在好处。

故城县西曹官村村民高振亮以前因为怕没有销路,家里只种了十几亩玉米,和认养一头牛合作后现在种了500亩玉米青贮,相比于以往卖玉米棒子,今年每亩可以增收200元,这样算下来今年可以多增加10万元的收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认养一头牛”优选长度大于20公分的玉米棒子

实例是最好的说明,“我们做完以后,他们不仅适应了,甚至主动跟着做。后来我们每年收青贮玉米的时候,当地老百姓都会提前来问,主动要签订青贮收购的合同”,韩纯刚说,其实农户们很灵活,一旦理解到这种模式能带来一举多得的好处,不用过多解释,他们就会行动起来。

今年,认养一头牛合作的农户已经辐射河北、山东、黑龙江、吉林等地区。

但产业的进化还远未停止。为了不断提升奶牛的口粮质量,这几年青贮收割的整套流程也开始变得越来越智能化、数字化、高效化。

邢帅特别提到,“我们有个青贮数智化收贮系统”,机器在哪块地收、当天有多少割台、机器的车牌号等指标都全程可追溯,所有数据在系统里一目了然。

依靠这套数智化系统,今年他们又把青贮从田间地头到牧场的运输时间缩短到4小时。跟运输抢时间,是为了防止青贮在运输中二次发酵,影响牛采食的口感

而这仅仅是青贮到牧场前数智化升级,实际上,后续的检测、压窖、存储和添加菌剂等一系列操作过程,也都是在庞大的数据库及高科技基础上去完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依靠数智化系统,青贮从田间地头到牧场的运输时间被缩短到4小时

换句话说,从田间地头到青贮饲料被撒料车撒到牛嘴里,每个细节和环节都在精准把控当中。而这能直接提升奶牛的产奶量和原奶质量。并且反过来,它会继续反哺当地农业。

并且,随着这一套高标准、数智化的操作不断成熟和应用,认养一头牛牧场也在带动着周边农业在无形中转型升级,融入更长的产业链,与更大的市场连接起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当新事物进来的那一刻,其实变化就已在发生。

认养一头牛主动通过土地流转进行示范种植后,不管从利润、收入增长,还是产业的长期效益看,当地百姓都实实在在见到了甜头,他们陆续开始行动起来。

进到当地的第二年,韩纯刚就观察到,“青贮经济”很快就开始萌芽了

沈士明就是“青贮经济”中的一环,从2015年起,他和认养一头牛合作,如今做青贮玉米供应商已经9年,在企业和农户之间起着上下联通的作用。

为了提升行业和牛奶的品质,认养一头牛收购青贮玉米有严格的标准并且还在不断调整精进,落到具体的种植上,农户则需要学习很多技术和种植知识。然而,由于合作规模越来越大,散户越来越多,企业与农户一一对接也变得不现实。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中间经纪人,沈士明就可以发挥很大作用。选什么地块、什么时候播种、如何进行水肥管理、什么时候得休耕养养地力……青贮相关的技术服务和种植指导,基本被沈士明这样的经纪人包揽。

换句话说,当地农户不仅仅只能靠种青贮,等着企业来收青贮赚取收入,他们还自发围绕青贮,发展出了更多职能和就业机会。

10年前第一座牧场一落地故城县,认养一头牛就开始了助农行动,但那时还主要以扶贫建档、物资帮扶为主。经过这么多年的坚持和探索,简单的物资扶持早已成为过去式。

相反,他们意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产业进来时,其实当地人对经济发展有很强的敏感度和灵活性,双方可以逐步形成平等的合作关系,互相激发自主性,激励彼此升级发展。

拆解来看,认养一头牛对收青贮的严格标准,会要求农户不断提升产业质量。相比以往,农户可能要付出更多精力和智慧,但相应地,企业也以高质高价回馈他们,带动增收。

长远来看,农业不仅会在这个过程中完成转型升级,也会与产业继续碰撞联合,迎来新的机遇。

这套“企业+基地+经纪人+农户”的联农、助农模式不止在故城县实践,认养一头牛在河北、黑龙江、山东、吉林等地相继建立了9座现代化奶牛牧场,2座数智化乳制品加工厂;同时还在全国拥有4座肉牛牧场和1座数智化肉牛屠宰加工工厂,它们都在借鉴这个思路,与当地农户共同探索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田间地头外,更多可能

联农、助农的触角,正从田间地头,延伸至更广阔的地方。

根据最新数据统计,认养一头牛康宏牧场的本地员工已达到约90%。挤奶工、驾驶员、兽医、会计、繁育等各类工种都向当地人开放,收入基本都在当地水平前列,他们不用再背景离乡就能找到不错的工作。

场长韩纯刚特别提到,“我们希望做到技术赋能,将来无论走还是留,他们都有一技之长。” 1992年的李晓宁,就在家门口的牧场找到了能傍身的手艺。

他坦言,“之前我是做医药推销的,考虑到以后的出路,觉得还是得学门手艺,就来学兽医了”。

虽然不是兽医专业出身,但牧场有经验老道的老师傅带,他可以从学徒做起。大概用了5年左右,李晓宁早已出师,成长为兽医主管后独立管理整个牧场的兽医工作也有三年以上的时间了。关于养牛的知识,他如数家珍。

不过,和传统兽医不同,除了要掌握牛的各种生理健康指标知识,在康宏牧场,李晓宁还能接触到养牛专用的数据软件系统,学习如何科学化养牛。

为了保证每一滴奶的安全和质量,数智化意识几乎覆盖这里的每个环节,甚至细化到每头牛都有一张“身份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晓宁说,牛的每个生命周期都有精确的检测,它们会汇总到一个数据平台上,他可以随时查看它们的状态。什么时候驱虫、什么时候配种、产犊、有什么发病史……每头牛的状况,他密切关注着。

做久了,李晓宁对养牛也多了几分别样的认识。以前总以为养牛很枯燥、没意思,但实际上养好牛并不容易,涉及很多专业技能和数字化科技,他说“应该年轻人多来看看,学习这些新东西”。

事实上,这几年这些工作都在推进中。据韩纯刚介绍,认养一头牛牧场、工厂里半数以上都是90、00后年轻人。不止兽医,他们还在各个岗位上承担重要工作,不论管理还是技术方向,都有完整的职业发展渠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认养一头牛牧场、工厂里半数以上都是90、00后年轻人

以胚胎移植技术为例,从当地找过来的员工可以从繁育学起,能力到达一定水平后,就有机会转去做胚胎移植。目前,在认养一头牛的培养下,已经有当地员工掌握了这项技术。放在全国范围内,他们都算得上紧俏的人才。

截至目前,单单在故城县,认养一头牛就消化玉米超过10万亩,也积极联动农户并与农户签订产业订单,带动他们增收致富。

与此同时,它还在不断拓宽着农业的边界和想象力,通过创造就业新岗位,培养新人才,建立数智化养牛模式等方式,为农业积蓄和注入更多新鲜的能量,建立长效的造血机制。

到今年,认养一头牛正好发展到十年。这十年,上端联系着万千农户,带动他们增收致富,下端又凭借高标准产品,紧密链接着4300多万用户。几乎在每个环节,认养一头牛都自觉交出了一份对用户负责的答卷。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作者 |姜苏仁

统筹 | 杨 菁

排版 |拼 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