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一步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对商品房建设要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加大“白名单”项目贷款投放力度,支持盘活存量闲置土地。要回应群众关切,调整住房限购政策,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抓紧完善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从房地产市场放开到现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已完成了前两个阶段的任务,正在步入第三阶段。
第一阶段,市场繁荣、风险积聚阶段。从市场放开到201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房住不炒”定位,这是房地产市场最热闹、最火爆、最疯狂,也是最繁荣的阶段,同时,也是风险快速积聚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全国各地的房地产市场都快速启动、快速推进、快速火爆,就连很多四、五线城市,也进入了房价疯狂上涨轨道,一、二线城市房价就更是像脱了缰的野马,以至于一些鸟不拉屎的地方,只要把房子建起来,都会有人去抢购。
殊不知,房价不像人的个儿,只长不掉,也不像跳高比赛,跳不过就按照这个高度算成绩,房价没有最高,也没有最低,而是高高低低不断变化、涨涨落落不断调整。因此,持续的上涨,尤其是大幅上涨,风险也在不断积聚。只是,被房价上涨和市场火爆冲昏了头的管理层,只看到房价上涨带来的政绩、利益,而没有看到市场积累的风险。自然,就会风险越积越多,问题也越来越大。而在这样的风险积聚中,远在地球另一端的美国,则虎视眈眈地盯着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也正因为如此,2016年12月14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可以说,“房住不炒”定位,是楼市调控最有效、最有力的手段,也是最科学、最合理的方法。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在“房住不炒”定位下,才收住了疯狂的脚步,开始理性思考问题。相关的调控政策,也都随之出台,且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第二阶段,风险爆发、风险释放阶段。随着“房住不炒”定位的提出,以及各项调控政策的出台,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的难度加大了,国内金融机构已经不允许再向开发企业发放增量贷款。即便同意,也数量非常有限。而此时国际市场资金,则因美国的持续降息,融资成本极低。因此,相当一部分房企开始融入美元资金。因此,尽管国内融资难,国际市场融资相当容易,房企都把眼睛盯住了国际融资,凡是上了一点规模的房企,都融入了大量美元资金。在市场火爆时,当然没有问题。如果市场出现问题,美元债就会风险立即爆发。
而此时,最令人担心的事,也于2022年发生了,那就是美联储加息。而这次美联储的加息周期,最主要的针对者,就是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中国的开发商。持续的美元加息,让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融资成本一下子大幅增加。从1%、2%左右的利率到5%以上,开发商的美元融资成本将增加多少,相当一部分开发商陷入了严重的困境之中,想偿还美元债,银行融不到资,手中也没有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手中的美元债风险加剧,却又无能为力。最终,风险爆发了,恒大、融创、碧桂园、华夏幸福,最终让“活下去”的万科也陷入资金链紧绷风险。因此,管理层被迫放宽开发企业融资的政策,帮助开发企业释放风险、稳定资金链,尤其是确保购房者利益不受影响。
第三阶段,化解风险、平稳发展阶段。在经历了前两个阶段后,房地产市场正在步入风险化解阶段。虽然没有发生系统性风险,但是,房地产市场的风险仍然是非常大的,被房地产开发企业拖垮的实体企业也不在少数,尤其是开发企业的供应商,很多因为开发企业资金链断裂而破产或陷入严重困境。别的不说,单是恒大一家企业,全国就不知道死掉多少企业,有的甚至是地方的明星企业,也在一夜之间消失了。
而从决策层、管理层去年以来出台的政策看,房地产市场宽松基调是非常明显的,救房地产市场的目标也是非常明显的。虽然开发企业的问题,大多是自己造成的,理应由他们自己解决。但是,在大环境下,过度责怪开发企业,也是难以解决已经出现的问题的。更何况,明眼人都知道,所有这一切,都是地方政府造成的。因此,给开发企业以资金支持,还是必要的,也是应对美国割中国企业韭菜、置中国房地产市场于死地必须采取的措施。而中央提出的“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对商品房建设要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抓紧完善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都是十分必须、十分及时、十分重要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把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化解掉,才能真正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而这个新模式,不仅要让房价稳定,也要让居民认可,更要让市场有秩序、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