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二,在国新办举办的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布会上,央行行长潘功胜宣布了三项政策,分别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创设新的货币工具,支持股票市场高质量发展。政策力度之大,可见一斑。发布会结束后,A股、港股大涨。政策出台的背景、以及未来政策的空间还有哪些想象空间?我们访谈了政策资深人士,一起听听这位人士的解读。

1、央行降准降存量房贷利率基于什么考虑,未来政策走势如何?

央行此次政策,可谓“金牌令箭”,回应了学术界、社会上的舆论,政策大礼包既有降准,又有存量房贷利率下调,还有支持保障房和房企的政策,甚至有传闻中的平准基金。

央行的决策,实际上大大超出了央行的政策范围,需要各方协调,更需要上级部门的点头。央行、金监局、证监会三家金融领域最重要的部门一把手齐齐出席发布会,这是除了两会发布会之外,规格最高的。

能够协调诸多部门、厘清诸多关系,推出重磅的政策,必然少不了财经委和金融委的决策。

在此之前,中央层面只有517新政,除了各地一些政策之外,中央层面没有再拿出刺激政策。三中全会以及之后的政治局会议,都没有再对房地产做具体政策上的调整。

决策层非常有战略定力,不轻易动用核武器。

这次政策的推出,涉及各方利益,包括国有金融领域、地方政府等,平静水面之下暗流涌动,牵涉几千亿资金。政策最终出台,博弈已经完成,思想已经统一。

决策层观望已经结束,政策出台猛烈又迅速,政策拐点已至,后续配套政策、各部门政策,都应该已在路上。

保尔森曾说,如果人们知道你有火箭筒,或许你就不用拿出来。政策的出台,要改变社会预期,扭转悲观情绪,那就决定政策必须留足后手,工具箱应有尽有。

2、存量房贷利率还会继续下调吗?

坊间传闻存量房贷降低80个基点,这次决定降低50个基点。说明调整方案不止有一个,而且在内部有过博弈,最终考虑到金融机构的利益,方案选择小步快跑,而不是一步到位。

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直接伤害国有金融利益群体。纵然金融反腐打掉了利益层和腐败,做到令行禁止。但以国有金融总体利益为旗帜,是光明正大,可以在决策层博弈的,这个能量很大,力量很集中。

决策层拥有绝对权威,大大缩短了决策时间周期,从传言到实施仅一周多时间。这说明博弈的烈度大大降低,决策咨询圈缩减,降低了信息的泄露。

博弈结果是,金融机构仍然保有30~50个基点的利率,也显示了未来仍然有空间继续降低存量房贷利率。

3、如何看当前的消费数据?以及何时能够复苏?

中国消费数据是真实的,消费疲软,预期太差,社会弥漫失望情绪。不管是易纲还是达里奥的言论,都需要重视起来。

前三个季度,决策层仍然是“以拖待变”,通过局部性、行业性的刺激,或者以旧换新之类的补贴,来缓解消费的压力。

消费信心的来源,来自于经济态势的回升,目前摆在经济形势最大的障碍,还是房地产的萎靡不振。

现在形势已经明朗,政策大力救市,房地产也将复苏,最终带动消费企稳。

4、目前宏观经济的基本盘是否会更差?是否有见底迹象?

从经济数据来看,中国宏观经济基本盘处于稳定略差状态,但民众信心遭受损失,尤其是房地产行业的总体逆转,两者互相拖累,进入加速循环模式,社会预期严重影响投资、消费和股市。

自从1998年房地产周期开启以来,中国民众对房地产的信仰从未崩塌,即便2008、2012、2014、2018年经历多个周期,最后又气如长虹一路飙涨。2022年以来这次周期,两年以来,民众对房地产的信仰几乎荡然无存,20多年的信仰倒塌,余震不断,信心很难短期恢复。

这次探底企稳的过程,会长于之前周期,民众预期修复,需要更长时间。负面情绪和信息,也在影响民众预期,如果处理不好,会拉长探底的过程。这次衰退周期,是1992年以来最强影响范围最大,国内国际环境都是最复杂的。很多中国乐观主义者,都对今年以来的经济走势判断失误。

不过,中央仍然拥有强大的政治资源和经济资源,是防止经济垂直自由落体的最后屏障。见底与否,主要判断依据是数据和民众预期。数据和信心的修复,是一个缓慢过程,既有刺激原因,也有经济自我修复逻辑。

救市不计代价,政策层出不穷,就能够挽回市场信心,关键就在于决策层的决心和决断。中国有独特体制优势,一旦庞大体系动员起来,有山呼海啸般效果。

政策拐点已至,政策将万箭齐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