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特别乖,听话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后会很叛逆。这是因为乖小孩背后有着父母看不见的委屈,只是小时候没反抗能力,不得不服从父母的管教。
等到了青春期后,随着孩子独立意识的觉醒,就不愿意再听父母的,按照父母的规划一步步走自己设定好的人生。
同时,之前对父母无话不谈,亲密无间的小孩也开始不愿意对父母袒露心声了,从前对父母崇拜的小孩,也开始挑剔父母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是谁夺走那个曾经那么上进和听话的小孩子?父母一直无法接受孩子的叛逆和说变就变。
对于父母来说,青春期的小孩最难搞定,除了吃喝拉撒,还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思想以及对于游戏的无法抗拒和拖拉磨蹭。
父母会觉得孩子大了就应该像小时候一样听话,自觉和自律,却很无奈孩子跟自己的心走得越来越远,也越来越排斥学习。
不提学习关系还不错,一提学习,亲子关系立刻崩塌。
父母没有意识的是,从前那个乖巧听话自律的孩子,其实是在父母的高控制与要求之下,不得不听话和自律,一旦脱离了父母的监督,孩子拖延和贪恋舒适区的本性就暴露出来了。
青春期是一个让父母累得不行,又吃力不讨好的阶段,因为孩子不接受父母的命令,也不再相信父母,他们有着自己的想法。
比如说,父母让孩子学习,孩子会本能觉得学习都是为了讨父母的欢心,而从来不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
也不能怪孩子会这么想,因为父母一提孩子不学习,不写作业,在玩手机和看电视,焦虑值就蹭蹭蹭的往上飙,诸如:
孩子就是这德性了!这孩子没救了!孩子什么时候才能变好!我要怎么做,孩子才会爱上学习!
父母一旦这样想的时候,孩子是永远不可能会学习的。
因为此时父母的情绪已经处于崩溃和高度焦虑了,整个人的情绪都是负循环的,焦点都专注于“孩子不学习,一切都没希望”这个视角中。
即便父母忍住不唠叨孩子,不吵孩子,因为父母此时的焦虑和无奈,说出的话,表情和声色以及语气,对孩子也不会很友善和温和。
当父母心情不佳和情绪激烈时,无论怎么掩饰,孩子都能感触到父母对自己的不满与愤怒。
眼见被父母否认的孩子,是不可能有心力去学习,只会敷衍了事,或者压根躺平,啥都不愿意做。
很多时候,父母在想“我要怎么让孩子爱上学习”,不如先想想“我怎么让自己情绪稳下来”。
并不是不打骂孩子,对孩子不发脾气就是情绪稳定,一个内心很焦灼的父母,是没有办法掩饰自己的苦闷,而对孩子还耐心平和。
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控制与学习的过度关注,并不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太好的作用,反而会拖了孩子后腿。
并不是说父母一点都不能参与孩子的学习,制定规则和适当监督是父母必须要介入的,但要做到抓大放小,只管方向和策略,而不是事事包办,事必亲躬。
在父母跟我咨询的过程中,我见过不少对孩子密不透风控制和严管的孩子,管孩学习精细到他们知道学到哪一个章节,章节讲的什么内容,孩子的作业写到哪一项,哪一项没有写。甚至能讲出某一个章节的某个具体知识点。
这给我一种很窒息的压抑感,父母什么都想管,什么都想干预,甚至告诉孩子某一个知识点要怎么学,某一个章节要怎么梳理。
父母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身份,只是父母不是老师,更不是补课老师,不需要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度了如指掌,更不需要对孩子每10分钟都干啥清晰得底朝天。
太过精细,太过关注的爱与管控,只是满足了父母强烈的控制欲,对孩子的帮助有害无益。
父母要有一个尺度和界限,父母不是老师,不需要对孩子的学习蛛丝马迹都了如指掌,关心过度只会造成孩子压抑或不独立或者更摆烂。
脱离不了父母事事包办时,孩子永远学不会自律,永远无法独立,永远只是又依赖父母又想远离父母掌控的矛盾,最终变成无能狂怒的巨婴。
青春期叛逆,更多是父母管得太多,干预太宽,手伸得太长,拿“为孩子好”而不断让孩子陷入了既想独立又缺乏独立能力的低价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