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引言:财富蒸发!还好李嘉诚跑得快,香港包租公生意大跳水,变“大冤种”了?

俗话说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就会出现篮子破了、鸡蛋碎了的情况。

被称为资本魔术手的格雷厄姆,就因为在1929年至1933年年间,趁着老美萧条加码抄底,结果仅仅过去不到2年,个人资产几乎跌破70%,濒临破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把“香港变成李家的城”的李嘉诚,在上世纪80年底就开始预估香港地产的走势,断言未来的地产生意不好做了,直接掉头转向海外投资。

虽然有亏损但是靠着分散投资、及时止损的思路,李嘉诚还是那个李嘉诚,他依然站在金钱牌桌的主位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一次,没有跑赢的香港包租公、包租婆们正在经历一场房地产寒冬。有香港的网友更是在社交媒体上直言:

“如今一条街至少有三十家店铺关门了。”
“10个铺王8个投降,还有2个在路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港式地产三大金刚的业绩不堪入目之外,谁能想到有一天香港游客的新打卡点会变成“执笠吉铺一条街”(倒闭店铺一条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连被评为“全球最贵街道”、当年每平米的租金超过三万港元的铜锣湾罗素街,铺租下降到“刹都刹不住”,直降9成。

据港媒报道,现在只需要大约13万,就能租到当初瑞士名表品牌浪琴花费230万的天价月租抢到的风水宝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房地产周期”带来的变数不仅存在铜锣湾,而是蔓延到了整个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跌破150%,负债1400亿!

香港千亿巨头集体“狂泄”?有人亏 7200 万

虽然近日,很多媒体都在报道香港多间银行下调港元最优惠利率,这一场近4年来的首次降息,将有望将地产楼价慢慢止跌回升。

但其实,下调利率的行为恰好反映了,目前香港地产正在面临一场的“地产行业周期”。

图为香港地产建设商会执委会主席面对港媒采访的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上个月,港媒报道了一则,关于香港中环一栋面积约300平米,位于11楼的甲级写字楼单位出现震撼低价的消息。

要知道在1998年建成的香港中环中心,在2017年的时候,李嘉诚还曾放出过75%的业权,当时的均价还为33万/㎡的高价。

但到近日,位于该中心的一个单位却正在经历被腰斩出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该消息的内容显示,卖家是一位有着90年历史的厂家,该单位是厂家在2019年以1.14亿港的高价位买入的。

但是放售的时候,曾经试过挂牌6200万港元,但是无人问津,最近才以比五年前的买价低了 63%的价格,以4200万港元成交。

也就是说,5年亏损了近7200万港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中环中心的单位被低价出售的新鲜事儿了。

在今年6月,世茂集团的许世荣老板就自降23%,以5.72亿港元,均价为2.3万/㎡的“捞底价”出售 了其在31楼的单位。

在出售31楼单位的前一个月,还将曾经与内地、香港财团联手和李嘉诚“q抢破头”的中环中心63楼全层,以7.3亿港元的超低价出售了,均价只有2.8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当年,这个面积约26234平方英寸(约为2437平方米)的“笋盘”每平方米的售价大约在3.3万港元,这个价格可以说是直接打了八五折了(下降1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一个地段,撇开面积和楼层位置不谈,单从仅仅一个月就能从下降15%到下降23%来看,香港的楼市貌似仍然“止不住泄”。

而作为香港地产“晴雨表”的三大金刚:长实集团、恒隆地产、新鸿基地产的业绩也惨遭滑铁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2022年至2024年年间,以长实集团、恒隆地产为首的8家港资房企的净利润从约420亿港元下滑至近161亿港元。

总营业收入也从约1438亿港元跌至1033亿港元。

李嘉诚的长实集团的物业销售收入也同比下降近44%,物业收益只有不到19亿港元,与去年相比,业绩直接砍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陈曾熙在1960年创立的恒隆地产,收入虽说同比增长了17%,归于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减少直接腰斩一半,再“摔倒”,下降了近56%

这样的“盛况”令恒隆地产行政总裁卢先生直言:“现下是保本保命的时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之外,香港置地的净亏损已扩大至8亿美元(约56亿人民币)、九龙仓置的盈利直接坐上了过山车,跌破150%、新世界预计2024年的亏损高达200亿港元(约181亿人民币)......

几位香港地产金刚的业绩同时“滑铁卢”的场景,实属难见。而这样的行业周期也刚好地产巨头第二代接班人赶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无论是2018年李嘉诚从长实集团卸任由长子李泽钜接棒、还是在今年1月迎来第三代掌门人陈文博的恒隆地产、亦或是经历过“三子夺嫡”大战最后由三子郭炳联继任的新鸿基地产。

这群二代接班人的守业之路,比以往任何一届都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俗话说得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每个行业都有周期,这些二代正好赶上了,也很正常,不挥霍的话,起码也能保住这一代,继续传承下一代了。

老生常谈一句,回顾起“港式地产”的发展,在那个时代,还真是抓住了沙就变成金子了。

但是面对时代的激流勇进,香港也迎来了一波“结业潮”。

不少百年老字号或是准备百年的商铺品牌都倒闭了。旺角、湾仔、元朗这些地方更是成为倒闭的重灾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洗牌!超36万人次观看

香港豪门集体“狂泄”,老字号也扛不住了

从渔村小港再到国际航运港口中心、最后变成金融中心的香港,不仅见识过港人生活的酸甜苦辣,也见证了一代商业帝国扶摇直上。

这一次,他又开始见证一股新的“结业潮”。

在港民最爱的社交软件Facebook(相当于内地的微信平台)上,有一个名为“全港店铺店铺执笠结业消息关注组”的群组。

目前已经吸引了超36万人的关注,成为港式新晋网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个群组里面,很多人自发的在群里上传一些,已经倒闭或者说准备结业的门店图片、视频。

这些宣布结业的店铺还包括不少开了数十年的老店。

例如已经经营了70余年的长发面家,在今年也宣布结业了,不少网友和街坊邻居纷纷在结业的前一天进店打卡消费。

其中还包括赌王四太梁安琪、歌星薛凯琪、艺人佘诗曼等名人到店告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像这样数十年老店也要宣布结业的,还有拥有40多年历史,曾获得过米其林推荐,24小时营业的老店——华辉餐厅。

据说这家华辉餐厅的苹果派非常出名,苹果也绝对不要用普通的街边货,而是按照美国蛇果和富士苹果的配比进行制作的。

独特的口味曾吸引了不少食客的光顾,但如今也不得不宣布结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连老字号的都顶不住了,更不用说下层的店铺了,因为和开头提到的香港商铺租金暴跌一样,香港的零售业格局受经济发展、地产周期的影响正在发生新一轮的蜕变。

因为不只是小店铺,“包租公”们也勒紧了裤腰带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租率不超过90%,内地买家暴增5倍

豪门地产亏钱,香港包租公也凉?

在香港,地产“晴雨表”看三大金刚,租赁物业也有自己打的“晴雨表”。

因为作为在中环、尖沙咀等核心路段手握多处物业、手握香奈儿、爱马仕、路易威登等奢侈品牌门店租户的包租公们也开始“挠脑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手握香港太古广场、太古城中心、东荟城名店仓等物业组合的太古地产为例,今年上半年,不仅零售额下跌,办公楼物业组合的租金也下跌了。

截至6月份,出租率仅为89%,剩下11%无人问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恒隆地产的租赁业务也有一定的下跌,中环一带的办公楼的租金进行主动下调之后,出租率也只有83%,导致整体收入下跌了14%。

九龙仓置业的海港城和时代广场的出租率也仍然达不到90%,同时被重估减值后,两家商业地标的估值分别下降了29亿港元和13亿港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来,他们的脚步的确放慢了,但有句俗语叫“置之死地而后生”,面对行业周期,放慢脚步重新复盘对于发展而言,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毕竟“撤辣”后,当在今年上半年,据《中原地产》统计的数据显示,全港新楼盘中内地买家就高达6117宗,比以往爆增了4至5倍,创下29年里新高的背景下。

就在这个月,广州某楼盘却出现了“香港客”组团前来买房的奇妙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一边扫货,一边卖货,起码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带动经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面对混沌不清的市场,不管是吃瓜群众也好,投资者也好,要透过表象看本质,才能在波诡云谲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不管是格雷厄姆因集中投资在1929年大萧条期间遭受巨大损失,还是李嘉诚通过分散投资和及时止损保持了财富地位。

亦或是正在经历寒冬,商铺和写字楼租金暴跌,部分投资者面临严重亏损的市场行情、新一代接班人面临比以往更困难的守业挑战等。

其实都在反映一个时代的零售业格局变化,能熬过周期的,未来的发展还是前途无可限量的。大家觉得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