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罗乾波

出品 |波哥看楼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场景举例

平时,大家是不是会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人说,“以前觉得下馆子是享受,现在看看银行卡余额,还是觉得家里的饭菜更香。”

有人说,“以前觉得穿上名牌,整个人都自信了。但现在想想,衣服嘛,舒服实用最重要。”

有人说,“以前觉得旅游能放松心情,但现在看看钱包,还是觉得在家看看书、追追剧更实在。”

有人说,“以前觉得钱是赚来花的,但现在发现,学会理财,才能让生活更有安全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等等

这些情况,都反映出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那就是消费降级的场景,昨天央行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的事情,其实,就是一个提振消费的举措。

对此,今天,还有朋友在问,为什么我的房贷利率还没有变?

实际上,任何政策的落地,需要时间,会有一定的延迟性,当然也可以看出很多人对高房贷压力感觉太揪心了,希望它快点来到。

事实上,上述那些消费降级的场景和今天这个朋友的“焦急”,都揭示出很多普通人在实际生活中的难处——缺钱,不敢妄动消费了,弦绷得很紧了。

此类情况,已经是一个比较普遍性的问题了,其中,对众多的县城来说,其窘迫程度或许更甚,今天,就来简单聊一聊县城的情况,以供大家参考和交流。

先来看一下县城目前比较普遍的一些状态:

比如,在餐饮上,县城的美食街曾是食客们的天堂,各类餐馆生意兴隆。以一家颇受欢迎的餐馆为例,过去每晚的翻台率能达到 3 次左右,如今却降至 1 次多一点。餐馆老板叹息道:“以前一个月纯利润能有个两三万,现在扣除各项成本后,所剩无几,可能都不到一万块。”

街头的小吃摊同样感受到了寒意,卖烤红薯的摊主表示,以前一天能卖出几十斤红薯,现在也就十斤。人们在消费时更加倾向于价格实惠的小吃,十多元一份的炒面、炒饭成为不少人的选择。曾经热衷于品尝各类特色美食的县城居民,如今更多地选择在家做饭,既经济又卫生。

比如,在零售上,县城的大型超市曾经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以前在节假日,超市的日客流量能达到两千人左右,现在却只有五百多人。人们在购物时变得更加谨慎,只购买必需品。粮油米面等生活物资成为购物清单的主角,而零食、水果和玩具等非必需品的购买量大幅减少。

以零食为例,过去一个月的销售额能有两万多元,现在却只有一万出头。高档服装店和饰品店的生意也一落千丈,曾经月销售额能达五万的服装店,如今可能只有两万左右。业绩不佳使得很多店铺不得不频繁打折促销,但顾客依然寥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在教育上,家长们曾经热衷于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以前有超过六成的家长给孩子报了至少两个培训班,现在这个比例大约下降到了四成左右。

一位家长说:“以前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上培训班,自己也不想让孩子落后,就给孩子报了书法、音乐、奥数等好几个班。但后来发现,这些培训班不仅费用高,而且孩子也不一定能学到多少东西。现在经济形势不好,还是把钱花在更有必要的地方吧。”

小结:

据波哥看楼市观察,在经济大环境不景气的氛围中,各区域各领域都受到了大大小小的冲击,县城当然也不例外,上面的餐饮、购物和教育三类案例,实际上在很多地方,不仅仅是县城才会出现的。

另外,县城也有一定的特殊性,一般来讲,因为众多县城所在的相对密集的消费类区域比较小,行政区、商业区等会比较集中,在商业方面,可能就那么3—4条街比较繁荣,人们日常的购物等消费基本聚落于此,美食街、餐馆、酒店基本是县城主流餐饮消费的场所,而且容纳的数量有限,不像省会等大城市那样。

例如,上面所举例的那个餐馆,如果在大城市,基本上很难撑过去,因为,类似的或性价比更高的餐馆比比皆是,而县城,由于竞争程度没有那么高,虽然收入下降了,但码头、口碑还在,还能撑一撑。

但是,肉眼可见的是,消费人流已经大为缩水,被县城的消费降级趋势拖累了。

零售等方面,都差不多,就不去展开了。

02

缘由分析

上面,讲了一些县城消费降级的主要现象,下面,再来稍微分析一下:

为什么,很多县城的消费降级这么严峻呢?

据波哥看楼市观察,主要有二:

●其一,相对而言,主要是产业基本薄弱,人口外流严重所致。

当然,这些情况不适用于那些百强县之类的发达区域,仅观察大多数普通县城的情况。

众所周知,县城,在国内的行政级别上,处于比较基础的层面,在产业结构和经济基础等方面,相对弱势很多,导致就业、收入、消费等范畴的情况会差一点。

最近国家统计局发布了8月份的数据,其中,在社会零售方面,城镇和乡村的数据似乎比城市的总体数据要好看一点,故而,有些业内朋友,将三四线的情况拿出来说事了,对此,波哥并不太以为然。

因为,其中,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数据,没有拿出来一起观察——就是县城等三四五线区域的地理面积和人口数量,也就是讲,这些数据的形成,是累加了广大县城等区域之后得出来的,只能说明总体的情况,难以表明细分后的特征和问题,有一定的局限性。

反过来,也即,如果细部去观察一个个县城,其消费数据,必将是另外一种景象,比如,一个15万人左右的小县城,它的消费数据又能有多好呢?

只是县城数量多了,累加起来,就成为了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这点你不可能不承认。

为啥说到这一点?

因为社零,直接跟县城的消费态势有关,不然,会有人说上述的分析不客观。

就此,简单提一下。

再者,就是人口外流,因就业、因上学,以及出生率低等原因,存量和新增人口有所掣肘,也是影响消费的一大支柱性因素。

对消费而言,产业制约收入、人口制约客流,换算成消费,在消费类别取舍、价格选择、客流数量和消费频次四大指标上,产业和人口都将对四个指标产生重大的影响。

比如,在收入降低或缺乏安全感后,以前可以买华子,现在可能之买大前门了,等等。

●其二,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和消费主力支撑,受到巨大冲击。

大家都知道,多年以来,县域经济基本皆为财政经济和公务员经济,很多地方都需要转移支付才能实现其有效的运转。

比如,山东某县,每年的财政收入仅为18个亿左右,光每年需要发的工资就差不多这些,更何况还要支出其他的项目。

再比如,网上报道的陕西佛坪县,县城常住人口8000人,机关事业单位人口就占到了2000人;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这座人口不足十万的县城光公务员就有6000人,等。

而,在消费层面,由于公务员的工资较高、更加稳定等,基本能代表一个县城消费的方向。

但,最近几年,由于经济发展缓慢,很多县域的财政收入增速缓慢,跟财政供养人口工资增速相比变得萎缩。可以说全国的大部分县区除了一些发达地区外,几乎全部都靠转移支付来给财政供养人员发工资,这对于上级政府来说是极大的负担。

这直接造成很多县城的消费在不断下滑,加上国内逐步开展的行政事业单位的缩编等情况,小县城公务员的小日子也没有那么好过了,都快速开始过紧日子了。

经济动能决定消费走势,当下普遍艰难,过去县城经济发展的核心齿轮,也不能有效转动了,即使是县城消费的主力军,如公务员和一些生意人等,分别面临收入不稳定、生意难做等难题,此时,他们还会像以前那样去积极消费吗?

因而,可以推测出,县城中,那些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费,就更加不好说了。

小结:

纵观县城消费降级的原因,实际上,就是一句话可以概括——无非就是经济形势的影响、物价上涨的压力、消费观念的转变,就业的压力等等,反正今年活不好干了,钱难赚了,工作不好找了,普遍没钱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钱袋子的鼓与瘪,决定个人的消费能力。

03

在上次那篇县城观察的文章推出后,很多朋友给我们留言,说到了很多问题,也引起了我们的深度思考,今天本文,仅从县城消费角度再来分析一下,以供各位朋友交流参考。

其中,消费降级这个事,现在,每天很多人都在做,不再是一个需要遮遮掩掩的问题了,都已经明牌了。

比如,前两天,我们也对北京和上海餐饮消费方面做了一些分析——《太难了!北京和上海的消费降级,连富人都割不动了》,有兴趣的可以去参考一下,此略。

相比较而言,京沪与众多的小县城,那是天壤之别,其间的具体特征也不同,但在总体趋势上,基本一致。

为什么这样?大家只要看一下自己的情况,就能感受得出。

京沪,有京沪的问题;县城,有县城的实情。

以上,这种消费降级,给县城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譬如,随着居民消费能力的下降,商家的销售额随之下滑,利润微薄甚至面临亏损,许多小型商户难以支撑,只能关闭店铺。裁员、倒闭潮的出现加剧了就业压力,也削弱了县城的经济活力,陷入了恶性循环。

不仅如此,消费降级对县城的社会生活也带来了深远影响。县城居民的消费方式逐渐变得更加理性和节俭,表面上减少了攀比和浪费现象,但这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生活质量的下降。

可喜的是,国家早已经看到了这个局面,为了有效充实大家的口袋和改善各位的生活水平等,特别是今年以来,出台了一系列各类有效的政策,来优化和提振居民的生活质量等。

目前,各有难处;未来,必然向好!

最后,波哥想说的是:

人定胜天,信者得救;

不畏浮云遮望眼,阴霾终有散去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为「波哥看楼市」(ID:bgkls2023)原创文章,其版权归我方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的敬请点赞和转发为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