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地雄吴楚东南会,水接荆扬上下游。”万里奔腾不息的长江与千里赖通波的京杭大运河在江苏镇江交汇,描摹出镇江“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城市形态。

大运河镇江段开凿通航已有2200多年。作为江南运河的北端起点和入江口门,大运河已然成为镇江“灵动的名片”“流动的文化”和“搏动的血脉”。直至今日,这里依然是沟通我国南北、联通中国与世界的重要纽带。

江河交汇,点亮万家灯火

“舳舻转粟三千里,灯火临流十万家。”大运河线路稳定的漕渠,为镇江的繁荣提供了便利,漕河两岸勾栏瓦肆,宛如一幅清明上河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丹徒口、甘露口,到大京口、小京口、越河口,古运河‘五口通江’,足以证明镇江的独特地理位置,也构成了运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在北固山下的金山湖边,镇江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礼刚告诉记者,镇江段大运河有着丰厚的历史积淀,它由不同历史时期的河段组成,其通江口也随之不断发生迁移。

“一会儿我们乘船便能看到丹徒口,它最早是由秦始皇开凿的,而现在我们所在的北固山下,就是古老的甘露口所在地。”王礼刚介绍,以前的甘露口早已淤废,现在在原址附近复建了甘露渡码头。“从甘露渡旁的北固湾码头出发,现在的游客们可以乘坐游船,饱览镇江美景,品味甘露渡、京口闸、虎踞桥、宝塔山等一众古运河文化风光。”

京口闸是古代江南运河第一闸,是重要的标志性水工设施,堪称漕运咽喉、交通枢纽,是隋唐挖通大京口时所建的船闸,历经唐代至清代,民国时期填埋为路。

“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是京口闸的半边,这一半遗址中包括了明清时京口闸东边的闸体、码头、龟趺座石碑等部分。如今,在京口闸遗址东边不远处的河道上建有新的京口闸,也是大家口中所说的小京口,但已经不是主要的通航河道。”在京口闸遗址前,镇江市政协委员、江苏金旅红培训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军介绍道。

“镇江古运河段,从江南运河原入江口小京口到谏壁运河口共16.69公里,留下了许许多多文化古迹,是集大运河魂之彰显,更是传承大运河历史的具体物证。”王礼刚表示,如今的镇江古运河,是一条历史之河、文化之河、生态之河、经济之河、城市发展之河,古运河文化的传承和复兴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一大内容,与城市发展、建设同步。

“保护和传承古运河文化遗产,古运河水环境的持续改善是第一要务。”在镇江市政协委员、江苏科技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陈立庄看来,一方面要优化雨污分流,杜绝污水排入古运河河道中;另一方面要定期做好清淤工程,使古运河变得更清更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要通过建筑立面提升改造、滨河绿地提升改造、河道水环境优化提升、桥梁风貌修缮、闸站泵站风貌提升等方式充分做好城市水空间品质提升。”陈立庄建议。

“丹阳,是镇江古城在大运河线上建县设城较早的古邑之一,如果能把运河文章做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丹阳市政协委员、镇江市政协文史馆馆员殷显春建议,丹阳古城西门老街的改造要把西门老街上的粮行商贸、米市码头等标志性的商业文化,以及古民居、正义坊等反映西门老街的文化元素有效融入改造建设中,科学布局,使西门老街成为运河古道边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焕发生机,未来蓄势待发

一边是古运河的传承保护,一边是新运河的焕发生机,行走在镇江,人们不仅能感受到江河交汇的壮丽风景,还能体会到在新老传承中,大运河赋予这座城市的灵魂。

今天,凭借现代化的新型船闸的开发使用,大运河上依然通行着大大小小的货船。

构成“五口通江”壮丽美景的最后一个入江口——越河口,如今被大家称为谏壁口,北通长江,西南接谏壁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谏壁口谏壁船闸2号闸口,记者看到,第八艘货船从京杭运河方向驶入谏壁船闸闸室完毕,闸门关闭,长江水注入,船随水位缓慢上浮,与长江齐平后,闸门开启,信号灯由红转绿,出闸、入江。

“这样一次合开大约需要30分钟,一个闸最多可过8艘船,24小时运作。”谏壁船闸所长章昆仑告诉记者。

江河交汇处,水位有落差,船闸应运而生。这座谏壁船闸,地处长江与京杭运河两条黄金水道的十字交汇口,如今是苏南运河上唯一直通长江的船闸,常年有苏、鲁、皖、沪、浙等多个省市的船舶通过,也已然是苏南运河连通长江的门户,迅速成为新时代的“江南运河第一闸”。

“在运输行业中,水运可以称得上是最廉价最环保的大宗运输方式了。”章昆仑介绍说,为了满足更大的运力需求,京杭运河苏南段“三改二”工程已经启动,谏壁船闸目前正在进行扩容改造工程,到2025年,苏南段将达到准二级,实现2000吨级船舶全天候畅行。

在这里,航运的使命仍在继续,航运的文化也如星空浩繁。在驶向未来的航程上,大运河还在续写新的历史。

总监制:李木元 解艳华

视频监制:宋宝刚 康亮 韩月

主持人:袁世鼎

记者:谢阿愁

摄像:汪凯

后期:刘冠雄

新媒体编辑:杨明珠(实习)

审核: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