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是大运河的原点城市,也是联合申遗的牵头城市,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随着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运河三湾风景区、七河八岛、瓜洲古渡、文汇阁等众多扬州的标志性文旅场所火爆出圈,扬州正依托文化、非遗、美食等资源优势,向更多人展现“世界运河之都”扬州的古城新气象。这个初冬,不妨来邂逅这“醉”美的扬州!
情寄运河
邂逅扬州水韵之美
大运河扬州段是全线历史最悠久、文化遗存最丰富、活态利用最好的河段之一,运河是扬州的城市名片。
立冬之后,古运河畔的运河三湾景区,携着丝丝凉意,宣告着冬季的降临。景区依托古运河三湾段及周边湿地风光,通过生态修复和人文景观配置,形成了一个大型生态人文景区。众多市民游客前来观光游览,领略运河之美,感受扬州水文化。
图为运河三湾景区 图源:扬州文旅微信公众号
扬州运河三湾景区不仅是一个生态文化公园,还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水利风景区。景区内有剪影桥、琴瑟桥、观鸟屋、乐水园等休闲设施。
图为剪影桥 图源:扬州生态环境
运河三湾景区内,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建成开放,一跃成为运河沿线人气最火爆的博物馆,年均接待游客超400万人次。博物馆内藏有自春秋至当代反映运河主题的古籍文献、书画、碑刻、陶瓷器、金属器、杂项等各类文物展品1万多件(套)。
图为大运河博物馆 图源:学习时报微信公众号
为配合博物馆运营,扬州还同步建设了大运河非遗文化街区,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旅游体验。当前,大运河非遗文化街区二期项目正在建设中,将进一步丰富运河三湾的文旅内涵。
此外,在古运河上,作为全国首个全景式、大型沉浸演艺的古运河夜游项目——“大运扬州”古运河行进式游船演绎从10月份开始试运营。夜幕降临,明月徐徐升起,古运河畔灯光璀璨,游客们从古运河的桨声灯影里,去追寻扬州城的前世今生。
图为“大运扬州”游船演绎 图源:扬州文旅
“吃货扬州”
美味与颜值并存
今年是扬州荣获“世界美食之都”五周年。扬州菜亦称淮扬菜,是淮扬菜的一部分。扬州地处运河和长江的交汇地域,腹地又是鱼米之乡,物产丰富,这些优越的条件,使得扬州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风味菜。
每到寒风凛冽的日子,舌头和脾胃就不由自主地提醒大脑来一份迎接冬天的仪式感。在扬州美食中,红桥羊肉算是暖身子的首选。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红桥羊肉这道菜就已经成了扬州城内著名的淮扬佳肴,如今地位依旧无可撼动。
图为红桥羊肉 图源:扬州文旅
纵使羊肉的做法五花八门,但红桥羊肉可是独一份,不仅是一道非遗美食,而且是江苏省百道乡土地标菜之一。
图为红桥羊肉 图源:扬州文旅
眼下,正是吃螃蟹的好时节,对于螃蟹的热爱,应该没人比得过扬州人。以蟹黄蟹粉为例,蟹黄汤包、蟹粉豆腐、蟹粉干丝、蟹粉狮子头……扬州人把螃蟹的力量发挥到了极致。当然,能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的,却是一道民间“冷门”的特色菜——蟹面酱。与北京人吃烤鸭时蘸的甜面酱不同,甜面酱是一种调味品,而蟹面酱是一道菜。扬州的面酱,准确地说应该称之为“酱面”。面粉糊调好,把面粉糊一勺勺往锅里添,边添边搅动,开小火慢慢熬,面酱变成了糊状,螃蟹被面酱完全包裹着,就算熬好了。爱吃的扬州人既解了嘴馋,又填饱了肚子。
图为蟹面酱 图源:扬州文旅
除了蟹面酱,随着气温的骤降,寒冷的冬季已经悄然来临,暖身的饮食显得尤为重要。在扬州的冬天喝一碗麻鸭汤,从胃里暖到心里。一碗老鸭汤,吹开汤面儿的浮油,喝上一小口,微微黏嘴,又不失清爽,咕嘟咕嘟再一大口下肚,鲜醇而不油腻,浓浓的暖意便能从胃里扩散到全身。
图为麻鸭汤 图源:扬州晚报
“非遗+”引流
打造文旅新建设
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的扬州,在“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理念指导下,“非遗+旅游”成为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扬州广陵区汶河街道持续推动仁丰里走出一条“强文化”之路,通过建立“非遗+教育”“非遗+民宿”等新模式,让这条千年古巷火爆“出圈”。
图源:非遗扬州微信公众号
走进仁丰里,仿佛置身“非遗大学堂”,沿街商铺家家门前竖起非遗课程宣传牌,涉及昆曲、木偶、面塑、古琴、通草花、雕版印刷、精细木作等10多个项目,市民游客只要感兴趣,都可以学习,由非遗传人手把手教学。
图源:中国扬州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
每到节假日,金木空间内座无虚席,笑声、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作为这里的主理人,冯韬穿梭在亲子家庭的座位之间,一边讲述精细木作技艺,一边俯身教授要点。一把木手枪、一台木摩托……见到一块块木头的神奇变身,孩子们高兴得又蹦又跳。
仁丰里作为扬州历史文化的代表性街区,是扬州千年底蕴的窗口和名片。推开街区每一扇门,都能感受到浓浓的“非遗味”。
图源:非遗扬州微信公众号
梧桐院是仁丰里营业最早、规模最大的民宿,内部的非遗元素处处可见,成了很多游客来扬的定点落脚地。梧桐院共有11个房间,每个房间的文化呈现都别具一格,名字起得动人传神,布置突出文化主题。
“打造非遗民宿,是为了宣传扬州传统文化,让游客有别样的居住体验。”梧桐院负责人说,每到旅游旺季,这里就会“一房难求”,结合常态化举办非遗研学活动、赠送文创伴手礼,让游客给出了这样的评价:“一次住宿,‘住’出了知识和见识。”
图源:广陵发布微信公众号
文/崔欣
资料来源:扬州文旅、扬州生态环境、扬州新闻微信公众号、扬州交警微发布、扬州日报、中国扬州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