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国自古讲究的就是入土为安,不过随着时代在进步,土地和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因素,现在都流行在火葬场火化,火化之后不管是埋在公墓还是放在火葬场都是如今的选择之一。
但是在今年9月的时候,贵州金沙县出台了一个当地殡葬管理办法修订的征求意见方案,本身其中的一条严禁土葬是现在最基础的政策,但是却引起了当地居民的强烈反对,而反对意见也是五花八门。
火化冲突事件
其实这次金沙县当地居民反对火化的声音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今年7月份火葬场中的一次意外事故延申的。
村里有一户人家在两个月前失去了家里90多岁的老母亲,按照当地的政策,必须去火葬场火化处理,而这户人家也是非常遵守规定,当天晚上就来到了火葬场开始了火化。
可当火化完毕,老母亲的骨灰出炉的时候,这户人家才发现原本应该有着完整遗骨,现在却大部分化成了灰烬,按道理来说骨灰就应该是灰烬,有的地方在火化后会专门的用工具把较大的骨骼敲碎,但是当地还是希望留有完整的骨骼。
因此这户人家称没有留下完整骨骼属于火葬场的失误,是工作人员的失误,而这样的失误让自己家无法进行接下来的骨灰入棺套葬,毕竟他们无法捧着灰烬尽最后的忠孝。
火葬场的工作人员也很冤枉,因为自己都是按照标准的流程工作,这样的后果其实是和死者有关,毕竟这次的死者已经是年过9旬的老太,骨质酥松也是在所难免,肯定会有一些骨骼在同样的温度下化为灰烬的。
但是这户人家显然不接受这样的解释,于是一场冲突在所难免,甚至在第二天,火葬场还因为这户人家的堵门陷入了短暂的停业,给社会秩序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这件事情经过媒体的发酵,迅速成为了当地群众讨论的对象,而反对火葬的声音也是越来越高,还有几户人家也站出来发声,表示自己家也有这样的情况出现。
随着这种反对声音越来越多,关于火葬的缺点也是层出不穷,不过最让当地居民诟病的,就是火葬的花费实在比普通土葬高太多,而当地又都是一般的农民,这样的花销实在是让他们很难负担。
火葬的高额花销
在金沙当地,火葬的花费确实比一些城市的花费要高不少,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是运送遗体。当地都是山地,每个村之间都要通过许多盘山路才能到县里唯一的火葬场,因此每次有丧事的时候,最后都是十几辆车一起跟着来到火葬场火化。
毕竟死者为大,这种丧事按照农村的习俗是非常繁琐的,在出葬当天除了要祭拜之外,还有各种活动,然后一群人在特定的时间一起把遗体送到火葬场。之前可以土葬就省了这麻烦的运输环节,毕竟每个村每户人家都在家附近有着自己家几代遗留的墓地。
除了运输遗体之外,到了火葬场还有出炉捡灰的钱,而且有些人如果想在火葬场举办仪式,那也是一大笔钱,虽然说这些钱都是火葬场统一收费,有着自己的公开标准,但是对于农民老百姓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花了本不用花的钱。
火化后又要买骨灰盒,这也是不便宜的开销,最后把骨灰盒放到骨灰堂或者公墓,而所谓的公墓才是整个环节最后的大头,如今的公墓少则一两万,多则几十万,虽说金沙县不会这么贵,但几千元的墓地还是很难买到的。
于是当地农村多流行的便是骨灰入棺套葬,有的地方直接把骨灰盒放进棺材里下葬,有些则是上文所说的把骨骼拿出来再套上死者的衣物,当作遗体入棺下葬,无论哪一种,其实都背离了火葬的初衷,毕竟这样还是占用了土地资源。
但是公墓的价格又实在太贵,并且农村几乎都有自己的坟地,因此这种事情也算是稀松平常。
而骨灰入棺套葬这件事情于情于理来说甚至不如原本的土葬,毕竟人的遗体还是会随着事件慢慢消散,而骨灰盒大部分都是大理石,大理石再地里可是会一直存在,这反而本末倒置了。
有些人对于这件事情就评论说:坟过百年自然平,一块供石一个土堆,几辈之后无人打理,风吹日晒雨淋的也就慢慢没有了;反之公墓都是钢筋水泥,大理石,相比来说还是土葬更好,中华上下五千年,如今已经看不到几个前朝平民的坟墓。
那如何让大家更能接受火葬呢?
火葬的未来
首先来说肯定是加强引导,如今大部分支持土葬的都是五六十岁的老人,他们从小到大接触的思想就是入土为安,而新时代流行的火葬对他们来说算是违背了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
当地政府需要针对这些思想固化的老人做工作,然后潜移默化的把整代居民的思想纠正过来,毕竟90乃至00后大部分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对于这些问题不会有太大的抵触心理。
其次就是降低火葬的成本,最主要的就是杜绝公墓的价格虚高,既然是公墓,那肯定最主要的就是面对公众,如果说需要收回成本,那么就可以为那些有钱人制定位置好有面子的定制区域,挣有钱人的钱,反哺普通的老百姓,这样大家选择公墓的底气也会高了不少。
除了公墓,配套的下葬用品价格也要监管到位,既然不能做到免费,那就要把整体的价格做到公开透明统一,这样既不损失商人的利益,也让老百姓有了透明的购买权益。
火葬本就是为了节约土地和保护环境实行的利民政策,千万不能让火葬成为某些人得利的工具,只有更加规范的实施火葬,才可以让老百姓们的思想有所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