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为一战战胜国 北京百姓闻讯干了件洗刷国耻的漂亮事

一百年前的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布结束,德国沦为战败国。中国因北洋政府1917年以“协约国”成员身份参战,成了荣耀的“战胜国”。

一战胜利消息传来,北京城里的各界在上街游行、举行仪式庆祝的同时,一些兴奋的百姓涌向东单北大街,愤怒地拆毁了象征耻辱的“克林德碑”(即克林德牌坊)。

11月中旬,北京大学在天安门搭台演讲数日,北大校长蔡元培发表了题为《黑暗与光明的消长》的演说。他说:“现在世界大战争的结果,协约国占了胜利,定要把国际间一切不平等的黑暗主义都消灭了,用光明主义来代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18年北洋政府庆祝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老照片)

老北京人都知道,在北京众多的牌楼中,有一座石牌楼是晚请朝廷专门为外国人修建的,也是京城百姓共知的“耻辱牌楼”。

这座牌楼如同一副枷锁,沉重地套在大清帝国皇家的肩头,记载着满清王朝的奇耻大辱。

翻开八国联军1900年侵华后逼迫满清朝廷签订的《辛丑条约》,可见其除无理要求清朝向列强赔偿白银四亿五千万两、拆除由大沽口至北京沿途国防设施等苛刻条款外,第一款就规定清朝要派遣亲王赴德国,就克林德被杀一事,向德皇道歉,还要求在克林德被杀地点建一座纪念碑以示歉疚。

为保住皇权和太后宝座,这些屈辱的条款被慈禧太后统统接受。1901年9月4日,清朝廷派遣的道歉专使醇亲王载沣,在德国首都对德皇威廉二世履行了这无比屈辱的使命。此前的6月份,已开始在北京东单的克林德毙命地点开始建碑。

克林德何许人呢?原来,这位克克莱门斯·佛雷赫·冯·克林德男爵,于1899年4月来到中国,是晚清时期德国驻华公使。

此人进驻北京后,趾高气昂,恣意非为,凭借自己的公使身份,经常随意用马鞭殴打经过东交民巷的中国百姓,还指使德国士兵向城外的无辜中国人开枪射击。

义和团运动爆发后,克林德对待中国人的态度更加仇视,他唆使下属开展“猎团民行动”,曾一次将20名义和团团民枪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克林德画像)

1900年6月17日,列强组成的八国联军攻占了天津大沽口炮台,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于6月19日照会驻京各国使馆,限各国公使率全体随员、卫兵于24小时内离京,过期不负责其安全。当晚,各国公使联名致函总理衙门,以路途安全无保障为由,要求延缓离京日期,并要求次日上午9时给予答复。

6月20日早晨8时,各国公使在法国使馆召开会议。前一天,他们曾要求今天早晨9时在总理衙门约见,但这一请求半夜才发出。

大部分公使都认为,应该继续在使馆等待,但克林德不想和这些人同步。会议散了后,别人都回到各自使馆等候消息。克林德则吩咐备两顶礼轿,他一顶,翻译柯士达一顶,前往总理衙门交涉,前面由两个穿制服的侍从骑马开道。

克林德等人走到东单北大街的石大人胡同内的西总布胡同西口处,正遇上清军神机营队队长恩海率队巡逻至此。恩海要求停轿盘查,克林德不仅出言不逊,还不由分说拔出配枪射击,恩海机敏躲过。随后出于自卫开枪还击,克林德当场中弹身亡,翻译柯士达等人受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德国政府得知克林德在北京街头为清军枪杀,大为光火。这一事件也成为列强全面侵华的导火线之一,德国在八国联军中踊跃打头阵,借口“克林德事件”报复中国。

1900年8月中旬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25岁的恩海遭到抓捕,德国人于12月31日在东单克林德身亡之处将其处斩。

1901年6月25日,克林德纪念碑开工建造。这座按德国人要求建造的纪念碑,实际上是一座中国式的白色石头牌坊,横跨在东单北大街上。其形制是四柱三间七楼(七楼,即是有牌坊顶部的七个屋顶),并在三块坊心石上镌刻着用德文、拉丁文、汉文3种文字书写的以光绪皇帝名义下达的对克林德之死表示惋惜道歉内容的谕旨。

承载羞辱之意的克林德纪念碑于1903年1月8日竣工,在落成典礼上,朝廷又派醇亲王载沣代表清政府前往碑下致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座牌坊之所以叫“碑”,是因为牌坊上挂有一额,上书“克林德碑”(横者为匾,竖者为额)。

克林德牌坊”就这样耻辱的竖在了帝都街头,从1903年到1918年,它在北京东单北大街展示了十五个岁月以上。

可以说,这座牌坊楼,既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实物见证,也是像刀子一样扎在中国人心头的国耻之碑。

据说,当时北京的民众还背地里轻蔑地称此碑为“婊子牌坊”。缘由是,让清廷建造此牌坊给德国侵略者消除怒火,存有当时的名妓赛金花向八国联军头目瓦德西建议的成分。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沦为战败国。消息传来,作为战胜国的北京人民,于11月13日终于扬眉吐气地将克林德纪念碑拆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当年拆碑老照片)

1919年,法国驻北京外交代表会同北洋政府方面,共同以战胜国的身份,命令德国人将堆放在东单北大街的克林德纪念碑散件运至中央公园(现中山公园),重新组装竖立,并将原有所刻的“御旨”等碑文文字全部除掉,另外镌刻了“公理战胜”四字横匾,以作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的纪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此,这座牌坊以“公理战胜坊”而面对世人。由于民众在拆毁牌坊的过程中,部分构件损坏遗失,所以重建后的牌坊只剩下四柱三间三楼。

1952 年10月,亚洲太平洋地区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为了表达与会国家保卫世界和平的愿望,大会决定将北京中山公园内的“公理战胜牌坊”改名为“保卫和平牌坊”。郭沫若为牌坊题写了名称。文革期间,保卫和平牌坊前面的花坛被拆除。自此,最初的“克林德牌坊”就成了今天的模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保卫和平牌坊)

(声明:文中配图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