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大别山,东西绵延八百里。西起耸立在鄂豫边界的桐柏山脉,东至安徽霍山(也称皖山),横跨鄂、豫、皖三省广袤大地。
它是我国长江与淮河的分水岭。东邻安徽合肥,西接华中重镇武汉,南北通道,中原要冲。战略位置十分突出,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美丽的大别山风光(图片源自于网络)
大别山区是我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历史文化底蕴十分丰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它是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悠悠大别山,它是一块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更让它传奇的是,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开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28年里,大别山老区人民在党的英明领导下,与国内外反动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革命红旗二十八年不倒,这块洒满英烈鲜血的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大别山位置示意图(图片源自于网络)
党领导大别山人民坚持革命武装斗争,保革命红旗二十八年不倒
从大革命时期开始,党的创始人之一的董必武、陈潭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来到大别山区传播革命火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徐向前、曾中生、许继慎、蔡申熙、徐海东等一大批红军将领在这里浴血奋战,创建和保卫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抗日战争烽火岁月里,刘少奇、陶铸、李先念、郑位三、陈少敏等领导人率领新四军第五师部队在这里给日寇以沉重打击,创建了一块稳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双十协定》,重兵“围剿”我中原解放区。解放战争的第一枪在这里打响,举世闻名的中原突围战争就发生在这里。
解放战争时期,党中央高瞻远瞩,我刘邓大军奉命千里跃进大别山,像一把利剑插入敌人的心脏。
(油画)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革命的火种燃遍大别山区永不熄灭,革命红旗二十八年飘扬在大别山屹立不倒,它比海南琼崖革命根据地二十三年红旗不倒还要长久。它是英雄的大别山人民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一座永远的革命丰碑。
追忆革命烽火岁月,大别山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战胜千难万险走向胜利
1932年10月,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剿”,红四方面军主力部队主动撤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西征后,苏区不久陷落于敌手。敌人采用各种野蛮手段血洗我鄂豫皖根据地。大肆屠杀革命群众,根据地到处腥风血雨,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就在根据地危急时刻,中共鄂豫皖省委召开紧急会议,及时把红军留守部队和地方零散武装游击队及时合编重建了红二十五军,曾两度重建红二十八军,并采取多种灵活的战斗方式,同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红二十八军政委高敬亭(图片源自网络)
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长征后,鄂豫皖省委常委、皖西北道委书记高敬亭临危受命,率领红军留守部队于1935年2月3日(农历除夕),在安徽省太湖县凉亭坳(今属岳西县河图镇),与少共鄂东北道委书记方永乐率领的鄂东北独立团合编,第三次组建红28军,高敬亭任政治委员,19岁的方永乐任红八十二师政委。
在今湖北麻城市福田河镇护儿山村,红色革命故事感人至深而流传至今。
那是1936年5月,红28军82师政委方永乐,带领一帮娃娃兵、伤残兵,为掩护主力部队突围,他们年纪轻轻,便与数倍敌人顽强战斗,奋力拼杀,最后大都在护儿山壮烈牺牲,方永乐政委牺牲时,年仅20岁。
图为红八十二师政委方永乐牺牲地,湖北麻城市福田河镇护儿山村
红军留守部队面对残酷的斗争形势,郑位三及时组建便衣队,威震敌胆斗敌顽。
在大别山根据地六年艰难的游击战争中,红军留守部队化整为零,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斗争方式来与敌周旋,及时在根据地组织了星罗棋布的便衣队(也称便衣武装工作队),有力的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这一斗争方式的发展,还得从头说起,那是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后,参加过黄麻起义和鄂豫皖根据地创始人之一的郑位三同志,临危受命,担任了鄂东北道委书记兼游击总司令的职务,从此,在敌人大兵压境下挑起了领导鄂东北革命斗争的重担。
抗战时期的郑位三(图片源自网络)
他在残酷的斗争形势下,为了稳定根据地群众的思想情绪,扭转当前苏区组织混乱局面。郑位三同志要求大家以最大的努力巩固党在苏区的政权机构,组织苏区干部群众武装起来,一手拿枪,一手拿锄头,坚持与敌人斗争,抓紧建立地方武装和支援红军主力的工作。
在他的精心组织领导下,根据地各县、区、乡普遍建立了游击队或游击小组。面对敌人疯狂的“清剿”,在苏区很多地方已变成无人区的情况下,郑位三同志冒着生命危险,经常到苏区县、区、乡指导工作。
他在检查工作时发现,有一些区、乡干部三五人一组,携带短枪、匕首来串联群众,昼伏夜出,袭扰打击敌人,还能有效地保存了自己。他认为是消灭敌人的好方法,并及时总结经验来全面推广,也是他首先提出来组建便衣队的正确主张。
他还在湖北罗田县卡房多次举办训练班,并亲自讲课,轮训骨干,主抓便衣队的组建工作。同时,还明确规定了“游击战争,昼伏夜动,两面政策,统一战线”的灵活方针。
湖北红安郑位三故居纪念馆(图片源自网络)
当时的便衣队,既是一支游击小分队,又是一级“没有挂牌的苏维埃政府”组织机构。便衣队真正成为了苏区党、政、军三位一体的敌后武装工作队,从而加强了党和苏区群众的血肉联系,也有力配合了主力红军的军事行动。
郑位三同志组建便衣队的与敌斗争方式,很快得到中共鄂豫皖省委的高度评价和肯定,后来便衣队在红二十八军继续坚持鄂豫皖三年游击战争中,又得到了发展壮大,直到抗日战争的烽火燃遍中原大地时,已发展成为一支骁勇善战的敌后武工队。
当年便衣队活动的大别山区,今湖北罗田县风光(图片源自网络)
便衣队孤悬敌后,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英雄事迹更加鼓舞了苏区人民的革命斗志,红色战斗故事至今在大别山区广为流传
笔者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报刊,记载便衣队的革命斗争故事很多。其中时任红军第六游击支队便衣队长,开国少将何光宇的革命斗争故事令我感动与难忘——
就在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苏区西征后,中共鄂东北道委和游击司令部为粉碎敌人的“清剿”,先后成立了九路游击支队。何光宇任第六支队便衣队长。他率便衣队战斗在鄂东北和豫南交界的东大山、西大山一带神出鬼没地与敌周旋来有力打击敌人,为部队筹集粮食物资,收容掩护伤病员和侦察敌情。
当年的便衣队队长,后来成长为开国少将的何光宇(图片源自网络)
1932年12月12日,蒋介石下令对鄂豫皖根据地实行大规模地“化区清剿”,并限令在两个月内彻底肃清红军留守部队。他们采取“驻剿”与“进剿”的办法,在交通要塞构筑工事来严密“堵剿”。
敌人逐村逐户的“清剿”,每到一处采取放火烧山和移民并村。便衣队在何光宇的带领下与敌人巧妙周旋,他们在四面高山上放出瞭望哨,事先准备好干柴,发现敌情马上点燃干柴,便衣队员看到烟火就马上转移。
东边升起烟,就往西边躲。西边升起烟,就往东边躲。遇到大雪封山时,便衣队就化整为零,三人一组,五人一伙,白天隐蔽在山涧石洞里,到了夜晚用暗号联络后再统一行动。为了防止敌人发现脚印,何光宇命令走在后面的队员,一边走一边用松枝扫平雪中留下的足迹。便衣队员没有饭吃,就采集山间野果、剥树皮、挖葛根来充饥。
一次“清剿”的国民党民团,从沙河铺出动了三百多人,刚出村就被东峰庵上的红军便衣队瞭望哨发现,立即点火报信。反动民团团长刘修斋看到浓烟腾升,知道有红军便衣队,立即带着团丁拼命朝山岭上跑去。等他们好不容易登上山顶时,看到的只是一堆灰烬。
图为打响全国解放战争第一枪的地方——湖北大悟县宣化店镇一角(图片源自网络)
正在这时,东边雷班寨山顶上又有同样的黑烟直冲天空,敌人又翻山越岭赶到那里。就这样敌人一连翻了六座大山,跑得精疲力尽,却连便衣队的影子都未见到,只好垂头丧气的朝宣化店方向撤退。
当他们走到仰天窝的夹沟时,何光宇率便衣队早就埋伏在沟两旁,打得民团人仰马翻。刘修斋再次整理人马,亲率一个连的兵力向山上冲去,企图依靠精良的武器与红军便衣队拼杀。他哪里知道在狭窄的山沟里任你人再多,武器再精良,也只有被动挨打。从此以后,刘修斋的民团武装只得终日龟缩在据点里,再也不敢轻易冒险进山。
敌人抓不住便衣队,就大肆组织兵力进行“清乡”,并提出所谓“民尽匪尽”的方针。何光宇想到:革命干部和群众被反动派杀害,主要是反动民团、土豪劣绅在这里为虎作伥。必须首先铲除他们,使国民党军队失去耳目,才能粉碎敌人的“清乡”行动。
于是,他率领便衣队接连出击,先后镇压了一贯反动的民团头目高海峰、涂善普等十人。使得土豪劣绅们大为震惊,最后纷纷跑到敌人据点里躲命去了。
敌人反动民团团长傅印如得知红军便衣队镇压高海峰的消息后,立即向国民党军第58师师长陈耀汉哀求派兵给他来保家保命。敌师长立即派出一个排护送傅印如从宣化店回到老家傅家堂。
何光宇得知情报后,立即率领便衣队员,借助天上微弱的月光,一鼓作气连翻过五座高山,趁着月色把傅家堂团团包围起来。敌排长赵家文自知兵力太少,便带领士兵一边打枪,一边拼命冲出傅家堂朝东北方向逃跑。
傅印如见敌排长逃命去了,自知小命难保,便打开后门正欲朝山上逃跑。“不许动!”随着两个便衣队员的一声大喊,傅印如受惊后瘫倒在地上。便衣队员冲上去抓了个正着。
图为大别山风光——湖北麻城满山遍野的映山红美景(图片源自于网络)
与此同时,便衣队员在追击逃敌中,俘虏了敌人第58师的几个士兵。何光宇严肃的说:“红军不杀俘虏,放你们回去,告诉你们师长叫他以后老实点,若继续作恶,否则红军就要他的脑袋!”
1933年3月上旬,红25军为了大量歼灭敌人,彻底粉碎敌人对根据地的“清剿”,组织发动了豫南郭家河战斗。在红军主力部队开进之前,为了牵制敌人,何光宇率便衣队频繁袭扰郭家河的敌军来转移敌人的注意力,掩护红军部队集中优势兵力对敌形成合围之势。待红军向郭家河实施猛烈攻击时,何光宇率便衣队于742高地阻击敌人向西北方向逃窜,为写入红军战史的郭家河大捷立了大功。
图为大别山革命老区范围地图
英雄大别山,红色大别山,革命斗争故事永远讲不完!岁月如歌,丰碑永存。走进这块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土地,使我得到了一次精神洗礼!大别山区数以千万的英雄儿女,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民族独立解放,信仰坚定,初心不改,浴血奋战,革命必胜。前赴后继跟党走,甘洒热血写春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评定的中国十大将军县,大别山地区就占有五个(湖北红安、大悟、河南新县、安徽金寨、六安),据不完全统计,大别山地区范围内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就有百万人之多,留下了近五百多位开国将帅的足迹。这里是将军的摇篮,红军的故乡。只凭这些足可以说明,红色大别山,它是中国革命英雄的山。
壮哉大别山!
致敬大别山!
(作者2022年1月8定稿于湖北随州高新区湖北成龙威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本文参考资料:《湖北日报》《百度词条》《湖北将帅画传》《名人与大悟》
撰稿:孙纯东
编审:
校对:孙昱欣
【作者原创,码字不易,欢迎关注阅读!未经允许,转载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