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这个地名很普通,大概是该地柳树成林,因而得名。在革命战争中,发生过很多次柳林战斗。比如红军东征时,红28军东渡黄河,在柳林战斗中军长刘志丹英勇牺牲;抗战时,冀鲁边一分区柳林突围,地委书记以下数百名八路军干部战士壮烈殉国;豫东商丘的柳林战斗中,在共产党豫东游击队的配合下,国军187师歼灭了日军16师团近一个中队;黄梅县柳林镇是湖北27个红色乡镇之一,红军、新四军、解放军在柳林多次作战......

今天,谈一谈资料中极少提及的发生在河南信阳柳林乡附近的一场战斗。

挺进大别山第二梯队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很多人的历史认知里,都认为实行这一战略行动的是刘邓首长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领率机关及第1、2、3、6纵队。实际上,这只是我军的主力部队,同时配合刘邓大军南下的还有张才千率领的中原独立旅(鄂西北军区突围部队组成)。刘邓大军南下只是挺进大别山的第一梯队,之后还有李先念、王宏坤率领的第二梯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投降后,晋冀鲁豫军区先后组建了1、2、3、4、6纵队,杨得志率1纵北上后冀鲁豫又组建了7纵(1949年组建的第18军,主体就是原来的7纵)。1纵从华北返回后,与第7纵队合并为第1纵队。除了陈赓指挥的太岳纵队(4纵)外,晋冀鲁豫野战军的几个主力纵队构成了第一梯队的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7年7月2日,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和军区决定以太岳、太行、冀南、冀鲁豫军区主力与原中原军区部队一部(原新四军五师),依次组成第8、9、10、11、12纵队。其中,8纵加入徐向前指挥的华北第一兵团,即第60军;9纵就是大名鼎鼎的上甘岭第15军;11纵一开始一直跟随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作战,淮海战役时归建,1949年整编为第17军。

中原突围后,北路我军主力是中原军区二纵(主要是新四军五师部队),突破重围进入陕南,组建鄂豫陕军区。因无法立足,王震率359旅、干部旅北上,后进入晋绥军区吕梁军分区整补,胡宗南进攻延安后西渡黄河参加大西北作战。在敌军的围剿下,鄂豫陕军区部队被迫再次突围,进入晋东南的晋城休整,后改编为第12纵队。由于损失很大,第12纵队不满万人。

中原突围我军的南路主要是中原军区一纵(原八路军河南军区部队),突围后进入鄂西北,组建鄂西北军区。由于无法打破敌军围剿,一部分原二纵部队北上鄂豫陕归建,一部分由张才千、李人林率领渡江南下,即后来的中原独立旅,另一部分由罗厚福率领进入桐柏山坚持游击战争。

杨秀坤、刘建挺率领的鄂西北二分区部队(800余人)由于未能及时过江,陷入敌军重围,经数月转战,最终在黄安(今红安)郭家河中伏,部队溃散。这支部队的主力5团原为385旅770团的第1、2营(其中6连与3营9连互换建制番号)。留在陕北的3营后编入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31团,现在的11师32团红9连是770团的余脉。1962年7天8夜飞兵贝利小道,兵临提斯普尔,就是这个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原突围担任掩护任务的一纵一旅,原任务是坚守三天吸引敌军掩护主力突围。由于国民党军反应迟钝,三天后才发觉我军主力突围,因而鬼使神差地变成了主力掩护该部突围,损失轻微,这就是著名的皮旅。另一支担负掩护任务的鄂东独二旅,完成任务后进入大别山坚持斗争,在敌军的清剿下损失很大。刘邓大军南下后并入主力部队,即后来的11军90团。

关于中原突围,以后专门发一文。回到正题。

1947年8月27日,刘邓大军穿过陇海路、黄泛区、沙河、涡河、汝河、淮河,胜利进入大别山区。对于我军这一深入国民党统治区腹心的行动,蒋介石、白崇禧如芒在背,不仅从外线调动大批机动部队参与围剿,在大别山及周边的国民党地方政权和武装更是凶残,造成我军极大损失。

据王凌云回忆,在其就任第13绥靖区司令(辖整9师、整15师,负责南阳防区)时,蒋对王的话是:“宁可错杀十个好人,也不能漏掉一个CP”,白崇禧加码道:“宁可错杀一百好人,也不可放走一个CP”!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规军四面围堵,小保队祸害群众和工作队,袭击我落单战士,使得我军不能有效地建设根据地。冬天来了,进入大别山的部队虽经三个月苦战,但是仍然陷入无政权、无后方、无后勤的困难境地,部队减员极大,缺衣少食,战斗力急速下降。

对于刘邓大军的困难,我军决定派出第10、第12纵队支援。这就是挺进大别山的第二梯队。

晋冀鲁豫最先组建的太行、太岳、冀鲁豫、冀南纵队,部队都是坚持抗战的八路军主力,之后组建的几个纵队除了有少数老八路部队外,其余都是由游击队、县大队等地方武装升级而来,因而战斗力与之前的几个主力纵队无法比,属于小弟级别。新四军五师的主力13旅在中原突围战役中突前断后,损失极大,老底子几乎打掉了,因而,由五师组成的12纵人数少,战力也不强。

1947年9月1日,第10纵队在河南安阳以东的陈家寨成立。第10纵队由冀南军区独立第4旅、第5旅及冀南3个分区的独立团和基干团组成,另接纳了高树勋起义改造部队官兵6000余人,全纵队19800人,下辖第28、第29、第30旅。晋冀鲁豫军区第二副司令员王宏坤兼任司令员、刘志坚任政治委员、孔庆德任副司令员、赵紫阳任副政治委员、靖任秋任参谋长、张力之任政治部主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宏坤是一员猛将,大将王树声是他的堂兄。红军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红四军军长,资历很老,大将徐海东曾是其手下团长。不过,王宏坤脾气暴躁,就连另一位脾气很大的红9军军长何畏都被他骂过,还与四方面军的政委陈昌浩发生过激烈争吵。抗战时任385旅旅长,不过未能第一批上前线,而是带385旅旅部及770团护卫陕甘宁,下级陈锡联率769团在抗日战场大放异彩。之后去抗大学习,毕业后组织上想派王宏坤重返大别山,利用他在鄂东地区的威望开创根据地。但王宏坤认为自己文化水平不高,不足以独立领导一个根据地,因此没有前往。组织上尊重他的意愿,将他派往冀南地区担任冀南军区副司令员,和陈再道、宋任穷等人一起开创了冀南抗日根据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宏坤是六纵的首任司令员,副司令员王近山。在之后的作战中,明显感到王近山打仗的能力更强,因此王宏坤非常大度地推荐让王近山来当司令员,而自己则去组建了10纵这一新部队。而就在10纵司令员这一岗位上,王宏坤遭遇了平生最大的败仗——柳林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