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前它是耕读之乡、尚义之地,

而今却是浦江之珠,圆梦之城。

樱桃河畔,

微风徐来,

“泾”彩不断。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十七季,我们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的青少年来诵读《樱桃河畔》。今天,你将听到的是《撑船历险记》。

英武7队坐落于吴泾镇英武村的西北角,西依樱桃河、北靠乐道浜。在当时陆上通行条件很差的情况下,7队的水运非常方便。

20世纪70年代初,队委会利用有上交运下放的人员和集体积累,购买了一条十三吨的水泥船。大忙季节船上人员也要务农,其余时间搞运输创收,分别为公社农具五金机械厂、砖瓦厂、种畜场,以及上海板箱厂装运钢材、木材、泥土、砖头以及喂猪的白浆水。既增加了生产队的经济收入,也锻炼和提高了我们几个小青年的撑船技能。

1977年,老船工年龄高,上了岸,这条船就由我们三个青年执掌,在生产队、大队干部的关心协助下,我们这条船被接纳为公社运输队的调剂范畴,因此生意更显得忙碌。1978年“三夏”大忙前,我们被安排和运输队其他船一起到上棉九厂定海路码头装载无敏氨水。由于当时化肥紧张,能够装到无敏氨水对农业生产大有益处,所以我们在黄浦江上等了整整一个礼拜,在这等待的过程中,既有家里人的期待问候,也有被安排施肥队领导的急切催问,所以当我们装好了肥料以后没有等候其他船就直接起锚返航了。

可能是心里急迫,更是缺少黄浦江江面上的船运知识和经验,我们在陆家嘴以东的江面上扬起了帆,支起了篷,很是快捷。当接近外白渡桥东侧,一股不规则的风把船只吹得偏离了航道,由于突然和恐慌连落篷都来不及,水泥船和停泊在江中的船发生碰撞,好在这些拖轮和驳船上师傅们的护援,我们才幸免于难,只不过是做饭用的铁锅、水缸、灶头、餐具及其他用品全部撞落江中,我们惊恐又无奈地将船摇到龙华港口,靠在木排上。

垂头丧气地吃好了船友们给予的晚餐,由于白天的惊吓,加上老船员的臭骂,我们没有和其他船工们交流直接睡了,一直到天亮才醒,此时,船漂到了浦东三林塘垃圾滩,还好船只无损。由于这一事件的发生,我们这只水泥船被认定为多事之船,不能出入黄浦江,只能在内河即樱桃河、俞塘港、淡水河、横泾等装装水泥这些建筑材料,我们这条船还被起了个雅号,叫“沉不掉的水泥船”,在当时的一段时间内很有名气。

2023年5月起,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十七季,我们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的青少年来诵读《樱桃河畔》。

这本《樱桃河畔》文史汇编集,作为“发现闵行之美”闵行区政协文史丛书“故土之韵”辑的组成部分,较为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了数百年来吴泾地区的人文风情和历史演变,描述了它从江边村落、市井集镇、到工业重镇,再到国家级科技时尚特色小镇的发展历程。我们欣喜地看到,吴泾,正在以令人惊艳的速度蝶变,从前它是耕读之乡、尚义之地,而今却是浦江之珠,圆梦之城。宜居、宜学、宜业、宜创,未来不可限量。

2024年9月起,第十七季正式开启,每个工作日的21:30,我们不听不睡!

一起聆听闵行声音,发现闵行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 姜顺忠

朗读:华东师大二附中附属初中 八(2)班 谢金熠

编辑:汤婧娴

初审:岳顺顺

复审:石思嘉

终审:王婷婷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