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代哲学史上,有这么一则趣闻:

有一天,罗素跑去问同是剑桥大学哲学教授的摩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摩尔毫不犹豫地说:“维特根斯坦。”

“为什么?”

“因为,在我所有的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神情困惑,有一大堆问题要问。”

后来,如摩尔所预料的那样,在《逻辑哲学论》发表后,维特根斯坦成为了哲学界的超新星,风头甚至盖过了当时最负盛名的大哲学家罗素。

有人反过来问维特根斯坦:“罗素先生的哲学为什么落伍了?”维特根斯坦回答道:“因为他再也不问‘为什么’了。”

在世界一流的哲学家眼中,追问“为什么”是通往哲学最高殿堂的标志。而科学、艺术、政治、历史等学科的进步,其发端也都离不开追问“为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今天,无论社会精英还是普通大众,都承认“追问”的力量。

但很少有人知道,世界上还有一种危险的“提问”方式,那就是在“为什么”后面加上一个“捏造的观点”,就能操控别人的认知,达到“洗脑”的效果,缺乏良知的聪明人,常常会用它给别人洗脑。

比如:爱因斯坦为什么晚年开始改信宗教了?是因为他看到了科学的致命缺陷,还是科学和信仰本身并不冲突?牛顿为什么拒绝相信上帝?是因为他对宇宙的计算,不允许上帝存在,还是他认为宗教只是精神的鸦片?

事实上,爱因斯坦晚年并未改信宗教,而牛顿却真的笃信上帝。这类“追问”的真实目的根本不在答案,而在问题本身。这,就是一种被称为“注射式洗脑”的陷阱。

这类陷阱最为泛滥的当属“养生健康”,比如:为什么隔夜饭容易致癌?为什么喝凉水对身体有害?为什么吸烟的人,更不容易得新冠?

当我们回答这些问题时,很可能就成了谣言的传播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类似以上两种“注射式洗脑”,还常常出现在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让人防不胜防。而它利用的就是人们对于未知领域常识的匮乏,以及思维的局限。

生活在现代社会,最起码的常识,就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领域最基本的事实和思维。包括科学史、技术史,以及历史、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

掌握了这些学科的基本常识,在面对“注射式洗脑”的荒谬提问时,首先会聚焦于跟在“为什么”后面的“伪观点”的荒谬性,而非急着回答“为什么”。

碎片化信息过剩的时代,能通过系统的人文通识阅读,掌握各个学科的基本概念、思维,不仅是抵御“注射式洗脑”的第一道关,其实也是做一个精神自治的现代人的最低要求。

为此,店长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三大门类共19个领域,精选出23部各学科的通识经典著作,可帮助有需求的书友,通过系统阅读,掌握这些最稀缺的“常识”。尤其是奠定人类三大知识体系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基本常识浓缩经典版本。

几乎每一个学科,都有一本代表作,任何一个普通人都能通过系统的阅读,掌握各个学科最重要的底层思维,打破认知边界,足抵书海万千。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现购买全套书目,还可赠送先知书店独家定制黄铜书签礼盒一份):

添加:Leonardo2010317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点赞在看或转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