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9月23日电(记者魏婧宇、彭源)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城区的东北郊,有一座赭红色的山峰,名叫乌兰哈达。乌兰哈达蒙古语意为红色的山,赤峰这座城市因此得名,红山文化也因此得名。

红山文化距今约6500年至5000年,赤峰是红山文化的命名地,也是发祥地,赤峰境内已发现700多处红山文化遗址。

如今,红山文化的因子依旧活跃在人们的视野里。赤峰深挖红山文化内涵,以创新方式融合古今,让红山文化从博物馆走进公园、剧场、景区,从文化概念蜕变为一种文化体验。

“龙年到赤峰看龙”,是今年赤峰吸引外地游客的响亮口号。暑假期间,“我是玉龙,我的家在赤峰”展览在赤峰开展,“C”形碧玉龙、“C”形黄玉龙、玦形玉龙等一同亮相。

凝望着展柜中长吻修目、鬣鬃飞扬的玉龙,辽宁游客张凯勋激动又自豪。“我专门开了4个小时车来到赤峰,就是为了一睹玉龙真容。”他说,“这一趟收获很大,了解了龙文化,更为自己是龙的传人而骄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龙形玉器是红山文化的标志性器物,特别是1971年出土于赤峰市的“C”形碧玉龙。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红山文化和龙文化,赤峰市博物馆馆际联盟单位先后与50家旅行社合作签约,推出“龙乡龙宝寻龙记”等10条研学旅游线路。除了推出精品文物展,多家博物馆还推出数字看展、互动换装等体验项目,从石斧石刀到精美玉器,从陶器到壁画,一件件古老的文物以现代的方式走到人们眼前。2024年上半年,赤峰市20家博物馆累计接待参观者157.5万人次,同比增长32.89%。

赤峰博物院副院长秦博表示,赤峰博物院将继续深化与其他博物馆的互动,举办内容更丰富的文博活动,用文化“打底”,让文物“说话”,让更多观众能近距离聆听历史的回响。

在赤峰,红山文化不仅可看,还可听、可感。交响乐《红山曙光》在音符的变奏中穿越5000年,舞台剧《万古红山》展现红山先民敬畏自然、热爱生命的形象,激情涌动的红山音乐节则将传统文化底蕴和现代艺术氛围相结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赤峰市红山区千禧社区的钩织工作室,几名居民正双手翻飞编织毛线,不一会儿一个个布偶就初见雏形。头生双角、鬃毛形似玉龙的形状、脖子上挂着红山形配饰,居民们手中憨态可掬的布偶,正是红山区推出的城市IP形象“红山玉灵儿”。

红山区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李国清介绍说,红山区尝试用现代化、时尚化的方式创新演绎红山文化,“红山玉灵儿”正是融合多种红山文化视觉元素集于一身,其他红山文化文创产品也在相继推出。目前,红山区打造出“玉龙宝宝”“红山宴”等红山文化主题IP,已推出5大系列140多款红山文创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六千年前,红山先民在这里播撒下文明的种子,这是我们的根脉所系。”赤峰市副市长张国华说,“如今,我们回望历史、保护遗址、传承文化,让红山文化和现代赤峰牵起手来,以文化赋能旅游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在新时代的发展进程中,红山文化将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