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篇作者 | 郑虹 陈靖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9月20日下午,由绿城爱心基金会、浙江省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浙大精中(杭州七院)志愿者管理中心主办,郁金香陪伴、绿城大学协办的“多元视角下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实践交流会”(以下简称“交流会”)在杭州绿城大学如期举行。来自浙江杭州、北京、上海及海外的精神卫生领域医学专家、学者以及心理健康服务领域的专业机构、社会组织、基金会等60余位代表出席,共同交流与探讨在社区中如何为居民提供可及、有效、专业的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加活动的领导嘉宾主要有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王钢,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赵旭东,浙江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李云,绿城中国党委副书记、浙江集团董事长吴恒,浙江绿城爱心教育基金会秘书长、杭州市西湖区绿城爱心基金会理事长及郁金香陪伴创始人刘虹,浙大精中(杭州七院)党委书记骆宏,大儒心理创始人、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徐凯文,浙江省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主任、浙江省精神卫生中心心身科主任马永春,浙江省婚姻家庭协会会长、临床心理学博士谢需,浙江省联合应用心理科学研究院院长包潘晓,浙江省精神卫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刘凯,杭州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二级警务专员秦文,北京尚善公益基金会创始人毛爱珍、上海市崇德应用心理科学研究院院长赵红娣等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交流会首先由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王钢为活动致辞。王钢表示,当前我国对抑郁症等精神心理疾病的科普与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随着公众对抑郁症认知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主动寻求帮助;另一方面,专业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

他提到心理健康服务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的共同参与和协作。希望本次交流会能让各领域的代表呈现各自优势、分享知识和经验,共同营造关注心理健康的良好社会氛围,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实践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赵旭东在致辞发言时提到,在一个快节奏、压力与日俱增的时代,社区作为百姓生活的聚集场所,正在成为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战场。社区心理健康已经不再是个体的问题,而是关乎家庭的健康与幸福,关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关乎国家发展和繁荣。本次交流会的形式很好,要打破行业专业壁垒和成见,有更多这样平衡、平和、开放的交流,促进不同背景的人有效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一位致辞嘉宾是绿城中国党委副书记、浙江集团董事长吴恒。他提到绿城爱心基金会作为国内房产行业唯一专注心理健康的企业基金会,与旗下的郁金香陪伴社会组织共同协作,在心理健康普及及抑郁症防治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他期待本次交流会上能碰撞并达成共识,共同推动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模式的优化及落地。本次交流会发言嘉宾们分别从“医疗系统如何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赋能”以及“社会组织促进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方法及模式探索”两个主题进行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浙江省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主任、浙江省精神卫生中心心身科主任马永春以《精神科医生在精神康复中的角色与机会》为题进行分享。他认为精神科医生当前因繁重的工作量,基本被“困”在医院里,没有机会深度介入社区精神康复者的全病程个案管理。目前的社区精康团队主要构成以精神科护士、社工、心理咨询师、志愿者、社区干部为主,缺乏足够的专业保障。

但随着精神科床位积压问题、数字化医疗、职业人才蓬勃发展、医保改革等时代机遇的到来,精神科医生可以扩大范围,从线上加入社区精康管理团队。精神科医生参与社区精康管理,有望成为连接医院与社区,促进精康融合的重要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浙大精中(杭州七院)志愿者管理中心副主任倪喆的分享则聚焦在医院中的跨学科、多视角、全病程医疗服务体系搭建。他提到心理健康服务不是单一学科,需要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师、营养师、运动康复师、物理治疗师、团体心理师等共同合作,目前浙大精中组建了18个亚专科心理健康管理团队。同时还成立了心理志愿者管理中心,已向社会吸纳了1138名注册志愿者,为行业人才搭建职业生涯发展平台。

最后倪喆提到在探索新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上的尝试。今年8月底,浙大精中与绿城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创立社会心理服务"栖心"品牌,为绿城业主提供“家门口”的心理健康服务。线上热线开通一周后,团队已接到33个电话,处理了1起自杀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社工部主任薛莉莉则分享了《医疗机构助力患者家庭构建社会支持系统》。她介绍到,随着医疗服务理念从“传统医疗--社会复原”模式的转变,上海精卫坚持探索用多种形式破除精神疾病患者和家属的病耻感、被污名化。从打造宛平南路“600号”品牌,通过环境调整、设计卡通形象、在医院开设咖啡吧,让康复者在这里学习咖啡制作,增进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再到和知名品牌合作联名款,让600号的元素出现在品牌的产品或周边上并被大众接纳、喜爱,打破了许多人对精神医疗机构的刻板印象。

另外一方面,上海精卫中心社工部为患者与家属提供职业康复培训、照顾者培训与喘息服务,社区转介以及社区融合等,帮助需要支持的伙伴重归社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整合医学中心及精神病学副教授陈科文则为大家介绍了美国中途之家的康复模式,供国内精神康复者社区服务实践以借鉴、参考。他介绍到,在美国社区里有一类过渡性居住设施,可为正在从心理健康问题、药物滥用等困境中复原的人,或刑满释放人员提供独立居住能力恢复、社会融入等方面的支持。

中途之家根据“居民”需求类型不同,主要给予治疗服务、药物管理、生活技能培训、社会支持、危机干预、职业培训、个案管理等服务。通过较长时间、渐进的调整,逐步促进被支持者的独立性、责任感,回归社会。其资金来源主要为政府支持,也可接受社会捐赠、服务收费,主要由基金会与非营利组织进行运营。

随后,由浙江广电集团记者、主持人李琳,赵旭东副理事长、倪喆副主任、陈科文副教授,以及杭州市第一医院精神科主任张海生,浙江省中医院心理科主任、浙江省中医药大学教授高静芳开启该主题的圆桌对话,继续就医疗系统如何赋能社区服务话题进行了深度、真诚且开放的探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从左至右):李琳、赵旭东、倪喆、陈科文、张海生、高静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旭东:精神卫生心理健康不仅是一个心理学的问题,涉及很多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比如社会学、哲学、公共卫生政策等等。我们精神卫生队伍应该主要由医生、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社工四类职业组成。我们国家直接指导精神卫生工作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在2013年出台,是有里程碑意义的。但是有两个遗憾:一是没有把“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地位、定义讲清楚,直到现在都还没有找到合适的管理部门;二是也没有提及“精神卫生社会工作者”这个职业。今天我们讲以社区为基础的精神卫生服务脱离不开这两个角色,法律上的缺位是显而易见的。我们的政府部门要创造制度方面的便利,因为要清楚精神卫生是个(对国家经济而言)“赚钱”的行当。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2022年发布的《世界精神卫生报告》有个数据很重要,就是好好地治疗抑郁、焦虑,在不同国家平均的经济回报是1:5,就是花1块钱做精神卫生,可以赚回5块钱。陈科文:许多康复的抑郁症人士不愿意回到致郁的环境下生活,在中途之家他可以独立居住,可以做义工,得到心理咨询师的支持,找人聊天。当然,需要各级政府的配套政策及社会各界的全力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海生:我们医院今年也由我牵头启动了几个学校和社区的心理健康培训赋能工作。但是没有至上而下的行政要求,过程中确实感觉有些社区接受度不高,很多人不感兴趣,做这个事情不能一头热。

倪喆:就如何与社会组织进行合作这个话题而言,杭州七院目前成立了社会心理服务部,就是为了整合优质的医疗资源,做好社会心理服务。我们也在探索与郁金香的合作模式,比如让陪伴者们进入七院心理健康管理团队、协作起来。同时,七院也是一个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和各种专业人员的孵化基地、平台,给陪伴者们更专业的培训、实践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静芳:十多年前我在杭州七院做防治科的科长的时候组建了“心理热线”。杭州市第一条心理热线是在团市委,第二条“心理热线”就在七院,之后杭二中也出现了学生的心理热线。开通心理热线第一天我就干预了1起自杀事件,这表示我们需要放手去做。

爱咪(刘虹)老师十年前想组建抗郁组织之初,自己和身边亲友都知道这样做会有很多风险,但她还是一路坚持走到今天。只要事情做起来,结合更多的力量一起坚持下去,一定可以摸索出能够落地的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交流会下半场,嘉宾们围绕“社会组织探索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模式”话题进行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儒心理创始人、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徐凯文以《中国社会心理健康服务现状及行业发展前景》为主题发言。他从介绍大儒团队为个人、学校和政府提供的多种类服务开始,谈到心理健康行业规模过小、供需不平衡,人才培养重流派和学历、缺临床实践和行业管理等问题。他呼吁心理学界和行业需要一场新的革命,突破西方的纯学院研究模式和精英式的服务,要落地生根,培养最基层的、最贴近有需求人群的陪伴师、支持者,探索出一条中国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服务发展路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着由上海心声公益秘书长李坤梅分享机构新发布的《精神障碍照料者现状与需求调研报告》,关注精神障碍者家属等非正式照顾者(注:医生、社工、治疗师等称为正式照顾者)的现状。调研对象以孤独症谱系障碍、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障碍者的照顾者为主,该四类人群的照料压力也最重。家属作为主要照顾者,是家庭康复和社区精康融合中的关键角色,但在过去其需求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调研中超过一半以上照料者承担着5-20年、甚至更长期的照料压力,面临经济收入下滑、存在意义缺失、歧视与污名等诸多困境。随着时间推移,家庭人口老年化,照顾难度加重,预防康复者疾病复发、提高社会功能、“老养残”等一系列问题尤为突出。李坤梅呼吁加大对精神障碍照顾者支持服务的政府购买力度,探索循证有效的照顾者支持服务,包括信息提供、喘息服务、干预技术支持培训、提供灵活就业岗位机会等,也比如发展郁金香这类可提供社群陪伴、互助交流的志愿团体等。

北京永真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卞一之及副秘书长肖莲则分享了基金会在今年7月于苏州相城区未成年保护中心开展“过渡学校”项目、探索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解决方案的经验。

卞一之认为推动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是儿童友好城市和社区建设的重要部分。基金会在推动建立儿童友好城市标准的过程中发现,面对严峻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当前社会支持体系不足,因此他们尝试通过结合家、校、社、企、医多方共同打造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支持体系,推出“过渡学校”、“AI身心健康智慧屏”等一系列创新解决方案,探索青少年患精神类疾病治后难愈问题的解决之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永真基金会副秘书长肖莲就“过渡学校”实践展开详细描述。项目整合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工作、医学等多学科服务团队和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协作,为青少年打造儿童友好的康复疗愈空间,同时建构其家庭支持系统、朋辈支持系统和社会支持系统。一个月时间内14名青少年厌学拒学的情况均得到改善,6个长期休学的孩子中有3个回归学校。但项目也遇到了挑战,既难以打通更多的政府社区合作场地进行广泛复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尚善公益基金会秘书长辛欣带来了题为《【尚善健心】数字化平台促进心理健康公益服务》的分享。她介绍到,尚善的初心是让面临心理困境人群快速寻找到身边最方便、值得信赖的抑郁症科普、预防方法和治疗服务。最初他们与和高德地图合作上线了中国首个“抑郁症援助地图”。

自2020年“健心”小程序发布至今,平台目前已有150家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入驻;线上用户近30万、日活用户约1万人,8万人次参与到线下健心跑活动中。在探索信息化、数字化的同时,尚善团队也将技术以公益的方式复制推广到政府机构、高校、社区等需求方,比如与教育部合作、为出国留学学子搭建“平安留学健心房”小程序,让心理服务更加便捷,更暖人心。

接着,杭州市拱墅区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负责人、浙江理工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洪芳主要围绕“在社区里如何做居民能接受并喜爱的心理健康科普工作”展开分享。在拱墅区政府支持下,团队把一间名为“拱墅区爱心科技体验馆”落地在拱墅区小河街道,选址在具备人气味的菜场边。社区服务空间的定位做前端科普,部分参与中端预防和末端干预工作。团队结合本地居民情况,设计了许多“去心理化”服务品牌:如思维阅读假日营、4点半课堂、亲子派对、家庭幸福观培育课、年轻人婚恋促进服务、居民家庭邻里纠纷处理疏导等。

同时,团队也在为社区和学校培养社区的“赤脚医生”:如为杭州文澜学校培训了一支80人的家长志愿者队伍,为学校缓解专职心理老师人力不足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一名主要发言嘉宾是郁金香陪伴运营总监朱益伟(小白),他分享了郁金香在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实践方面的探索。得益于十年来为数十万抑郁伙伴和家属提供陪伴和疗愈服务,郁金香培养并积累了超过千人的陪伴师志愿者和专业疗愈师队伍。在此基础上,4年前郁金香在杭州西湖边的社区里启动了小而美的志愿服务试点,直到今年总共在该社区开展150多期免费心理健康活动。

近年来,在陆续搭建起志愿者培训体系、专业师资合作模式、社群带动、平台化管理等配套手段后,团队逐步将科普、陪伴、咨询与疗愈服务拓展到杭州以及全国十多个城市的社区、企业、事业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绿城爱心基金会秘书长、郁金香陪伴创始人刘虹作主持,大儒心理创始人、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徐凯文,浙江省婚姻家庭协会会长谢需,浙江省联合应用心理科学研究院包潘晓,上海崇德心理研究院赵红娣共同以圆桌对话形式探讨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实践面临的挑战、破局及展望。嘉宾们一致认为,目前最基层的社区、企事业单位、学校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非常大,需要打开思路,运用不同合作模式、渠道进入,为提供服务的工作者提供更多地心理学培训和支持工具、管理策略与资源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嘉宾分享环节结束后,来自北京和杭州的四位郁金香社群伙伴,补丁、亲亲、小现和靖文,分别以家长、青少年、职业回归郁友和志愿者的视角、用串烧朗诵的方式分享了各自曾面临的困境经历,并向在场嘉宾发出了社群对精卫医疗与心理健康社区服务更加亲民、专业、可及的呼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交流会最后,郁金香创始人刘虹(爱咪)给包潘晓、洪芳、赵红娣、谢需颁发郁金香的专家顾问团队聘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感谢浙江省广播电视集团主任记者李琳担任本次交流会活动的主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感谢所有与会嘉宾和专家,用专业的知识、赤忱的情怀、如一的坚守,用行动在诠释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坚韧初心。期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国家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未来将有更多的突破与发展。

本次交流会活动也是第六届“绿城·无郁中国”抑郁康复沙龙暨920郁友节的系列活动之一,来自全国200多位抑郁康复伙伴、家属、医生、疗愈师汇聚杭州绿城大学,在9月21日-22日围绕“生物-心理-社会”康复议题继续进行21场主题分享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