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资料来源:《日本投降后:国共两党为抢占东北各自的部署》

1945年8月,雅尔塔会议后,苏联按照约定对日宣战,百万苏军南下,迅速进攻盘踞在东北的日军。在强大的苏军面前,关东军大部分被歼灭,几天之后日本宣布投降,苏联彻底接管了东北。

然而,斯大林并没有占据东北的打算,而是计划按照协定归还东北主权。可眼下苏军进展太快,日军又败得迅速,这就导致东北局势变得十分微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彼时,蒋介石早已认识到东北的重要性,然而国民党主力大军尽数盘踞在西南地区,哪怕有美国的援助,蒋介石也没办法将部队尽快送入东北。

中共的力量相对薄弱,此前抗联部队撤入苏联后,中共在东北就没有足够的武装,也没有建立什么稳固的根据地。

两边的情况,使得东北出现了巨大的权力真空,就在这个关键时刻,黄克诚率先提出抢占东北的建议,他认为应该出动5到10万的部队,提前占据东北。

这一提议得到了毛主席的支持,在毛主席的推动下,中央很快就明确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随后,中共成功动员了十多万人的部队,先后进入东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无数战士的努力,他们成功在东北扎根,并在短短数年间,在这里发展出了百万野战大军。

可奇怪的是,中央在部署抢占东北的部队中,离得最近的华北部队只占少数,真正的主力都来自山东军区,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中央作出部署后,最先派出入关探路的部队,就是距离最近的华北部队,由驻扎在冀热辽部队李运昌部执行,这支部队在16军分区司令曾克林的带领下,很快就抵达了沈阳。

在那之后,中央又命令张学思等人率领河北部分部队进入东北,这些部队成为河北方面为数不多派过去的队伍。

而真正入关的主力,还是来自山东方面,在中央的号召下,山东方面抽调了4个师7万多人,在罗荣桓的带领下开赴东北。后来,东北野战军中绝大多数干部指战员,都是来自山东军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入关的主力由山东部队组成,首先最重要的因素是山东根据地的实力极为强大,作为抗战时期中共的主要根据地之一,山东在罗荣桓等人的领导下,多年以来不断发展。

到了抗战末期,这里已经有着远超其他根据地的实力,军事力量尤其强大,光是野战部队就高达27万,还有基层民兵各部队50多万。

抢占东北,必定要抽调精干力量,也将会削弱原有根据地的实力,若是由强大的山东负责,那对他们的影响会相对小一些。

虽说河北为主的晋察冀根据地实力同样强大,但晋察冀是由冀中等军区组成,在抗战后期,军区内部没有完全统一,组织相对混乱一些。

由于各军区都有不同的情况,整体的部队建设工作也还在进行中,包括野战部队的编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那之前,晋察冀为了应对日军的扫荡,华北等地实行了精兵简政的策略,这也导致部队的发展受挫。考虑到抢占东北,是与时间赛跑,这个任务交给山东方面负责要更加合适。

其次,地缘环境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华北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一旦华北有失,那么东北与内地的联系将会被切断,那样进入东北的部队就有可能陷入孤军奋战的困境。

同样,若是华北丢失,那么山西的形势也将变得十分危险,本就在山西经营多年的阎锡山等人,将会有更多的优势。

而山西又是中央重点经营的地区,还直接关系到陕北的安危,这里是万万不能有失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的势力对于山东的介入较少,山东根据地的外部环境相对好很多,而华北面临着傅作义的直接威胁,此人在国民党内部是极为能打的将领。

后来的发展,也印证了这一点,华北的傅作义给党在华北的发展制造了许多麻烦。若是当初抽调了华北的精锐入关,那么后果可能非常严重。考虑到这些问题,中央最终没有从华北大量抽调部队入关,山东军区则很好完成了组织交待的任务。

当然,抢占东北之初,中共也曾遇到过不少的困难。一开始先头部队入关,只是做了接管东北的打算,没想到苏联突然改变了计划,还曾派兵进入沈阳等重要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变故,让毛主席为首的中央意识到东北形势的严峻,考虑到武装斗争的必要性,大量来自山东的野战部队才被派到了东北,事后也证明毛主席的办法极为高明。

不过虽说山东的部队是入关的主力,但在进入东北的过程中,来自各根据地的干部战士,都为解放东北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功绩也是不容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