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玉名
理解“中国式产能过剩”
“中国式产能过剩”,大概是说,每个行业都会面临产能过剩,不止是汽车或者制造业,消费品(当年白电)和其他领域都会存在。实际上,
市场经济就是过剩经济,正常。适度过剩就行,而且能自我调节或者国家出手调节,别全行业亏损,那属于恶性的。说让产能过剩,促进技术更新属于空谈,都亏损了哪敢投钱研发了,那是一厢情愿的想法
中国式过剩本质是国内经济过热或布局过热,带来了大批量投资,有时候相关部门还会推波助澜(比如前两年新能源和今年低空经济),导致供过于求,等到经济和需求一旦下滑就更是过剩。
前几年的注册制导致融资过于便利,各种大额融资、超额融资频频出现,融资容易自然就会萌发投资冲动,最后自然就是产能过剩、各种卷王出现。搞注册制最后搞成了乱发新股、乱融资,实体经济和股市双双患上后遗症。
2021年摁下去下去的三个行业,互联网、房地产、教培,如今怎样了?阿里完成整改,但一度被拼多多反超,压力很大,京东更是被甩开了差距。互联网营收没增长,降本增效砍支出,后面是营收下降,利润下降。因为,
没有增量靠砍成本,明显就是掉进负向螺旋。教培,怎么说呢,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不知道如何发展。新东方转型直播是个案,且直播带货未来如何也不好说,还闹了分家。地产更不必说,好了吗?还早吧,所以,很多事儿,如今来看,还是挺迷的
。该调控的晚了,不该频繁动作的,直接趴下了,想起来就难了。
看多一个企业,可以找出一百个理由;看空一个企业,理由也能找出一百个。这说明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危机并存、有顺风有逆风,关键在于能否识别不同企业的长寿因子、致胜因子和它的生存韧性,多空观点多数时候为市场风格左右,企业还是那个企业,它自会按照自己的节奏往前走,不会因为多空观点改变一点点。所以,芒格说:
“宏观是我们要承受的,微观才是我们可以有所作为的”。股民不懂企业不值得烦恼,自认懂最终发现其实不懂才是问题。股票投资者经常会被周边那些因为冲动而导致不理性行为的投资者所影响,最终让自己的行为也变得越来越缺乏理性
企业的变富之路
美股企业跨越一万亿需要多久,最快的是Meta,只用了9年,而伯克希尔用了44年。巴菲特学习过“四条腿”理论;股市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机;市场先生;DCF估值模型;逆向思维。所有的表现都会回归平均值。
这一观点也体现在投资中,伯克希尔股票在1974到1998年24年内的年化收益率为37%,而在1998年末到2022年末的24年内,年化回报率降低至8.2%,整个48年的周期内降低至22%以下。同样的,经济发展也存在周期,有起有落。
90年代末,巴菲特屡次提出警告:未来十年的收益率不会很高;如公司的管理层,能够在熊市表现良好,更能够反映管理层的能力,公司的竞争能力
。所以不要预测,应当善用规律,去获取优质公司/去感知当前市场的热度。
金融行业的现实
如何解释目前市场?看国有大行是牛市,看指数是阴跌,看个股是熊市。有52.94%的个股已经跌破2024年2月5日大盘2635点时的价格;有46.20%的个股已经跌破2019年1月4日大盘2440点时的价格;有30.08%的个股已经跌破2008年10月28日大盘1664点时的价格。
美国次贷危机的时候,对银行业造成重创,很多中小银行在危机中破产,花旗银行都爆亏500亿美元,实体的损失最终也是由金融行业平摊了一部分。
有关方面正在考虑进一步下调存量房贷利率,允许规模高达38万亿元人民币的存量房贷寻求转按揭,以降低居民债务负担、提振消费。其实,无论消息真与假,如今银行现在别无选择,就算不降低房贷利率,大家还是会选择提前还贷。
哪怕手里没现金的人,等美联储降息中国也跟着降息后,大家也会再贷款置换掉房贷。肉眼可见,银行后面的利润下降压力较大。
保险的资产里面,大头是债券,债券里面大头是固定收息的,小部分是交易型的。今年利率持续下行的市况,收息的大部分都还没到期,继续享受着原来的相对高的利息,而交易型的受益于利率下行,赚了不少钱
。但这种收益是短期的,是不可持续的,随着利率不断下降,总会到底,那么个时候,交易型的也没钱赚了,固定收息的,随着逐渐到期,新老置换,利率越来越低。所以,我们看到了银行跳水,保险补涨,不过后面金融股整体不具备大空间。
低迷周期总是超过想象
这次我们的地产危机呢,
没有大批中小银行倒闭,银行业全身而退,实体和地产复苏慢也是很正常的,毕竟这个损失绝大部分阻断到地产行业和消费者,导致大批烂尾楼和地产公司倒闭,如果把烂尾楼资产全部甩给金融端承受损失,那消费复苏自然会快很多。
最新经济数据分析:财政部最新1-7月的财政数据显示增值税、消费、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唯有消费税增长5.5%,其他三个税种全部走低,且下降幅度全部大于-5%。
请注意消费税不是你消费日常商品交的税,而是消费奢侈品,高档化妆品,烟酒、汽车,汽油等特殊商品交的税。还有一个增长明显的收入是非税收入,同比增长12%,即彩票、罚没收入各类罚款,捐赠、行政收费、国有资本收益……这段时间的“非税收入”增幅都大于税收。肉眼可见很多地方“执法”更严了。
如今光靠国内是循环不起来的。房地产这个大引擎失速后,影响还是很大的,新产业培育哪有这么快,还要东管西管。所以出海,挣点外国人的钱,畅通外循环,才能平稳过渡。试问,有哪个强大的公司不是跨国经营的,赚全世界人的钱的
!卖得出去的,卖到全世界,才是真的竞争力。
如今地方债43万亿,城投债60万亿,合计103万亿,年付利息说是2.57万亿,实际超过5万亿。很多的城市不仅本金付不起,利息也付不起了。这个时候,内债不是债的精髓就来了,我们要注意到下一步各地的应对高招了。最新的PMI数据显示,小企业降到了46.4,上一次低于此数还要追溯到2022年12月份,那时候大家还在发烧中。另外,
从2019年1月到2024年8月的这68个月里,小企业仅仅只有11个月的PMI是大于50的。老话说:疾风过岗,伏草惟存。是有道理的,刮台风的时候,都是小树先折,大树断枝,趴地草皮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