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同志,我才是唐建敏!”一名男子斩钉截铁地说着实情,真挚的眼神里透露的诚实不由让人信服。
“你说什么?”看他言辞凿凿,警官不禁皱起眉头,始终抱有怀疑态度的他发出疑问。
看着对方疑惑的表情,情急之下,这名自称是“唐建敏”的男子慌忙从口袋里掏出自己的居民身份证,双手奉上以示自己说的都是实话。
见状,警官瞪大了双眼,立即采取核实信息的手段,这份真实的人员信息摆在众人眼前,一度让身旁多名警官围观上来,愣是一时之间都慌了神。
众人纷纷感到诧异不已:“你是唐建敏,那么,他又是谁?”
一、唐建敏“死而复生”背后所牵扯的陈年奇案
2011年,顶着“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头衔的离奇案件被警方调查审理,经过各方媒体不断报道得知:9年前被执行枪决的死囚“唐建敏”被传竟然死而复生。
让人更加意想不到的是,这位“唐建敏”公民不仅没做过什么伤天害理之事,更加没有坐过牢,当过什么死囚犯。
日子过得稳稳当当幸幸福福的唐建敏,一直在北京有着一份稳定且收入可观的工作,也早已娶了妻子,并与妻子恩爱而产下一子,这样拥有幸福家庭的唐建敏正与新闻当中所传背负几条人命的恶人完全相反。
回溯起之前从北京工作回到家乡的唐建敏,面对大家奇奇怪怪的目光还是浑身哆嗦的,被看得心里发毛的他一头雾水,本想上前礼貌性打照面的他,却惨遭刻意无视。
“难道我做了什么不对的事情让大家都不愉快了?”自我产生怀疑的唐建敏,自认为没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他心中的疑虑也越积越多:“大家真是太奇怪了!”
直到他忍不住上前询问其缘由,随手拉起一个村民的手臂:“诶,大伯!”还没有等到发出问句。
大伯直接吓了一大跳,见状跪下求饶,慌忙摆手:“我和你虽然只是一个村子里的人,但我们并无交集啊,你要是来寻仇可别来找我,我还有一家老小要养活,可别吓我!”
看着大伯的举动,他赶忙拉起大伯,回答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为何要寻仇,大家都是怎么了,为什么都要假装不认识我。”
怀着诸多疑问的他,急匆匆地冲向村支书李占明的家中,讨要一个合理的说法。
起初这“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阵仗也着实让李占明受到了惊吓,好在一贯理智且不相信鬼神一说的李占明冷静下来与之长谈。
八面玲珑的村支书也算是见过大风大浪,先是面不改色地谈论起家常:“小唐啊,你最近怎么样?一年不见变化真大啊。”
迫切想要知道真相的唐建敏不拐弯抹角,直奔主题:“我想知道大家都是怎么了,对我奇奇怪怪的?刚刚还有人说我要来寻仇。”
见眼前这位活生生的唐建敏如此心急火燎,且生龙活虎地在他面前,不由大胆直言不讳:“你是否磕了脑袋得了失忆症,还是从牢里使了什么手段而逃出来?你跟我说实话!”
在他再三确认下,李占民才向他娓娓道来其中因果。
在2002年大约6月份,正值夏日之际,他收到了一份宜昌中级人民法院寄过来的通知书,上面赫然写到收件人唐建敏父亲的名字“唐殿忠”。
基于唐家并无人在,也没有亲朋好友在,意识到事情不小又怕耽误大事的他,随即找来了村里的干部开了个紧急会议,在众人纷纷赞同和允许的情况下他打开了信件,而信件之中的内容惊呆了众人。
让人都不曾设想到的是,唐建敏竟然以抢劫和敲诈罪而被执行死刑,具体是抢劫了四名年轻的单身女性,在挟持过程中,不幸将其中两名女市民捅成重伤。最终,在警察的调查搏斗中,将这个穷凶极恶的施罪者捉拿归案,执行枪决,以示法威。
在信中写到道刑将在6月6日即刻执行,目的就是让他的家人替他收尸,将他的遗体带回河南进行安葬。
虽说唐建敏是唐殿忠的次子,父子二人的关系却不算融洽,甚至都不联系,但毕竟是乡里乡亲看着长大的,都不曾料到他居然会是这种人。
看完信件的李占明一脸愁容:“这混小子,居然跑去湖北干这种丧尽天良的事情,唐家父亲肯定蒙羞了,唉!”
一时之间,因违法犯罪而被执行枪决的唐家儿子传遍了前河村的大小角落,这个消息成为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叹息之余,也是嗤之以鼻。
至此,唐建敏这才明白过来事情原委,这么一说刚才大伯行为举止的怪异也不足为奇。
可是,从未犯过如此重罪的他果断声讨:“我要去警察局问个清楚,一定是他们弄错了,我可不能不明不白地背了这等子的锅。”
二、张文华的“隐姓埋名”是重蹈覆辙的深重罪孽
经过警方的深入调查之后,这桩离奇的案件再度被拿上台面,翻阅出来,着手重新审理。
后来,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这两个真假“唐建敏”居然存在着血缘关系,这个被枪决的假“唐建敏”正是唐建敏姑姑家的儿子张文华。
根据唐建敏所描述,自己依稀记得姑姑当年远嫁到了湖北,因为路途遥远外加上生活的缘故,也就前几年带着丈夫和孩子一家人回来探望过,后来也就没怎么回来,村里人也很少知道他还有这么一个兄弟。
张文华则自小就在湖北长大,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他是个彻头彻尾的江湖混子,自打初中辍学之后,就一直依靠家里人的接济度日,啃老始终不能满足于他的支出,也因此他就会出门偶尔打些零工。
毕竟学历不高,因此只能依靠苦力活赚取钱财的张文华脾气暴躁,性格蛮横无理,生活过得也十分邋遢不堪,在父母三次劝阻教育之下,依旧不思进取的他,只能想到挑战法律这一条路而挣到快钱。
很快,他找到了一个传销组织,加入并干了传销组织里的小头目,也曾“风光无限”过一段时间。
当时,与他同行的狐朋狗友李骏正是介绍人,随着他们的“生意”越做越大,两个关系不错的二人也有了嫌隙,因为钱财分配不均问题以及二人性格让他们逐渐有了矛盾。
想来本就是犯法的生意,对方都生怕对方出卖自己,两人常常引发争执并且大打出手,闹得头破血流,不过,为了利益大家还是维持着表面的和谐。
据了解,闹得最严重的一次就是二人喝酒,张文华仗着自己身形的优势,以不爽李骏为由揍得他鼻青脸肿,直接把人打进了医院内,事后还缝了数十针。
伤人之后的冲动情绪消散下来之后,张文华全是担忧和惶恐,不安的他连忙跑去道歉。毕竟一条船上的人也不好收场,也就表面不了了之,背地里大家都有了芥蒂,各怀鬼胎的双方都怀着对对方的恨意与不信任。
思来想去,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张文华偏执地相信,只有干掉李骏才能让自己的金钱地位保住,于是便开始盘算起做掉李骏的计划。
此举并非小事,搞不好自己也会被牵连,于是,他找来了同伙,也就是自己初中同学徐浩。
在他旁敲侧击地拉拢之下,徐浩并不是很乐意并且态度非常坚决,有正经工作生活还算富裕的徐浩,根本没必要降维去替他违法。
可是,在张文华依靠传销的洗脑手段,渐渐地让徐浩开始动摇,外加威逼利诱,承诺此后肯定不会亏待他且不会露出马脚的张文华更是称其怂包而被刺激,头脑一热应下此事。
到了1997年7月24日这个日子,三人约了一场“鸿门宴”,等待李骏落入他们设下的圈套当中,在张文华和徐浩的一唱一和之下,以冰释前嫌为借口,把李骏骗得团团转,等到他昏昏沉沉醉的不省人事之际,罪恶展开。
见时机已到,张文华给徐浩使了个眼色,让他拿出事先准备的绳子直接套住了李骏的脖子,本想反抗的他也被张文华束缚住了双手,在挣扎下没了气息。
事情还没有收尾,抱着入骨的恨意直接抄起铁锤向他脑袋锤去,嘴里还恶狠狠地大骂着,随后再从厨房拿起菜刀捅了数十刀,彻底没了气的李骏被他们打包带离了第一案发现场,到四下无人的加油站附近抛下面目全非的尸首,便仓忙逃离。
三、徐浩的锒铛入狱,是冤案还是逃出生天的“借口”?
“我没有罪!”1999年被判死缓的徐浩厉声咆哮道。
使得徐浩没想到的是,坏事做尽的张文华居然就留了一手,很快就被发现尸体,进入调查审理案件的警方在不久后就收到了本次案件的重要线索。
事发几个小时后,有几个年轻人来警察局报案,说是收到了张文华的邮件,说自己和徐浩杀了人,并且信件中的案发动机、时间、地点以及各处细节都写的十分详尽。
警察也立即采取行动准备展开罪犯的抓捕工作,最终找到了徐浩,却不见张文华的身影。
依信件所描述,徐浩才是此次案件的主谋,而张文华的角色内容主要是协助他。
知道主犯和从犯罪名差异大的徐浩肯定是坚持自己只是被迫协助张文华,并且不断声明:“张文华才是主谋,他颠倒黑白,我杀人也是被他威胁的!”
面对张文华的指认,完全不能接受的徐浩也表现得情绪十分激动。
就在此时案件进入死循环的时刻,警方又收到了张文华因为杀人事件而产生无比惭愧之情,悔不当初犯下的滔天罪孽,在信中他写到自己将会跳江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一封又一封信件的接踵而至,摆明了张文华的不怀好意和栽赃陷害,这种谎话连篇,漏洞百出的话逃不过警方的视线。
为了逃脱罪责,不惜还原事情经过把主谋之责完全甩给另一个人,这种做法很显然已经老套不实用。信中谈及不用再找自己的言语更是荒唐可笑。
想凭借一己之力,搅浑这趟水的张文华只有被抓才能还死者和徐浩一个真相,至此,警察马上通缉逃犯张文华。
原本被判死刑的徐浩,后来因为争议而改判有期徒刑20年。
即便这样,在当时民警的技术手段上根本无法找到这个名叫“张文华”的通缉犯,难道这个人真的自我了却了吗?如果没有死,那么,这个人为什么会突然人间蒸发了?
根据这两桩案件的综合整理得来,警方这才能够顺通事情的发展顺序,原来是因为化了名,才逃脱追踪视线。
此外,这其中还牵扯一件唐家的包庇之罪。
唐建敏多年不回家本身就很难以让人琢磨生活轨迹,双方既然有着一层亲戚关系,也很难不出于人情,进行包庇。
但是,丧心病狂的张文华改名换姓仍旧不知悔改,仍旧做出违法犯罪之事。
在狱中苦苦等待张文华下落的徐浩最后得知了此事,万念俱灰的他,同样也不曾会料到张文华的种种行为,以及最后被枪决的消息。
深知自己犯下大错的徐浩这些年精神恍惚,每天就发呆,意识也逐渐模糊。在牢里待着的几年,总是想起因为入狱而受到刺激的家人。
与此同时,本就身体抱恙的徐浩的父亲也突发脑溢血死在了医院里,连最后一面愣是都没有看到。而且,这些年断断续续为他奔波的老母亲到处求人,为他申冤,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亲戚朋友都避之不及,或者这就是对他最大的惩罚了吧。
事已至此,所有的话都是他的一面之词,这件案件的落幕也随张文华的死告一段落,徐浩的何去何从成为了一个悬念。
听完这桩案件的来龙去脉,我们定要秉持着“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不要挑战法律的底线与权威,“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我们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做出悔恨一生的事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