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和福建交界的武夷山中,有个小山寨叫通天寨。传说从前山上住着一户姓黄的人家,父子二人靠种茶打猎为生。

山下一个小山村里有一户姓刘的老人,只有一个独生女儿叫瑶英。瑶英不但生得标致,而且又聪明又灵巧。小小年纪就能帮老爹爹砍柴、挑水、下田做功夫,还有一手编扎竹篾活的手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年,通天寨周围方圆数十里大旱无雨,田里颗粒无收。四处盗贼蜂起,打家劫舍。刘老汉父女日夜不安,便决定去通天寨躲避一下。没想到走到半路偏偏碰上了一伙土匪,父女二人拔脚就跑,土匪在后面紧紧追赶。眼看就要被追上,幸好被在山上打猎的黄家父子看见,一场厮杀将土匪赶走,把瑶英父女接到山上。

猎户黄老汉在与土匪搏斗中,身负内伤,回寨后卧床不起,不久即离开了人世。留下尚未成年的儿子黄石。从此,刘老汉父女与黄石三人相依为命,靠打柴种茶度日。

有一年清明时节,石城县令带着一伙文人雅士,到通天寨游山观景。一行人来到刘老汉住的小山窝,老汉没有什么好吃的招待客人,只好泡了一壶通天寨的岩茶给县太爷解渴。起初,县太爷接过粗陶碗皱起了眉头,随后一股香喷喷的茶味冲进鼻孔,他不由啜了一口,只觉得舌底生津,遍体清凉,急忙又喝了一大口,咂咂嘴连声赞道:“好茶呀好茶!”众人一听县太爷赞不绝口,你一碗,他一碗也争着喝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时,只见县太爷的小眼睛咕碌碌一转,叫师爷到身边小声嘀咕了一阵。师爷拿出几块碎银子,笑嘻嘻地拍了拍刘老汉的肩头说:“老人家,县太爷喝了你的茶很高兴,这是赏给你的银子。你帮县太爷准备一担上好的通天岩茶,三天以后送到县衙里来。”刘老汉一听着急说道:“这种好岩茶一年总共才能出几斤,上哪里去凑得到这一担岩茶呢?”县太爷脸一沉,说:“凑不到也要凑,三天之后交不出茶叶,拿你全家治罪。”刘老汉还想争辩,瑶英急忙拉住他,转身对县太爷说:“老爷不必生气,你不就是只要一担茶吗?”师爷说:“对,就一担,官家说话从来算数。”说完,带着一伙人匆匆下山去了。

众人走后,瑶英叫黄石砍来了两根最好的毛竹,破成极薄的篾片和竹丝,连夜挑灯赶扎茶篮。三天后,刘老汉一家人挑着茶去县衙交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进县衙门,师爷一看两个小茶篮最多装有五六斤岩茶,立时火冒三丈,对着刘老汉吼道:“你们怎么只送这一点点茶呢?”瑶英接口说:“不是说定了就一担茶吗?”师爷说:“你这就叫一担茶?”瑶英反问:“一根扁担挑着两个茶篮,你说是不是一担呢?”问得师爷哑口无言。

这时,县太爷走过来厉声地说:“好!算你刁钻古怪,我也不怪罪你们。现在,这个后生留下,挑茶叶陪师爷上京进贡,如不答应,立即处以欺君犯上之罪。”俗话说:民莫与官斗。三个人只得忍气吞声听从差遣。

春去冬来,年关又到,黄石送茶一去半年多渺无音信。父女二人望眼欲穿,瑶英更是度日如年。她和黄石从小在一起长大,两人早已倾心相爱,万里迢迢叫她怎能放得下心!

第二年春节过后,县太爷派人给刘家父女传话,说黄石元宵节能回县,要他们去迎接。父女二人一听,高兴万分。元宵节这一天,父女二人早早赶到县城。

天快断黑的时候,只见官道上几点火光渐近,原来是黄石挑着一对点了蜡烛的茶篮,照得路上通明透亮,一个公差驼着一把黄罗宝伞,师爷捧着一个锦盒急忙走到县官身边,说明宝伞是皇上赏赐的,还带来了重赏,县太爷万分高兴。瑶英一把接过黄石肩上的茶篮,黄石接过公差手里的宝伞,一时高兴,两个就手舞足蹈的唱起采茶山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县太爷突然心血来潮,向众人传令,规定每年元宵节家家户户都要扎制茶篮、宝伞,大歌大舞茶篮灯,以表示对皇上恩典的庆贺。就这样,元宵玩茶篮灯的风俗相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