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冬天,朝鲜战场上冷得像冰窖。有一天晚上,有个连队里出了件怪事儿。这个连队的班长,是个挺倔强的小伙子。
那天晚上,连长交代任务的时候,可能太着急了,少叮嘱了一句话,结果,这班长就当真了,带着3个战士,拿着枪,偷偷摸摸地摸到美军阵地前面去,还堵着美军打一整夜,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952年,咱们志愿军在朝鲜已经打了整整2年了。一开始,咱们打得那叫一个痛快,把美军打得节节败退。可时间一长,战局就僵持住了。
美军呢,被咱们打怕了,不敢再往前冲了。咱们呢,也不想再冒着那么大的风险去打硬仗。为啥呢?因为朝鲜那边的地形对咱们不太有利,美军那些坦克、大炮在平地上可比咱们灵活多了。所以呀,双方就老老实实地待在自己的地盘上,谁也不想轻举妄动。
那天夜里,15军135团3连5班的班长陶兴义,突然接到连长的命令,让他立刻去开个紧急会议。陶兴义一听到这个消息,心里顿时有些激动。毕竟,战局僵持了好一段时间,他已经很久没有接到作战任务,手里早就痒痒了。
当陶兴义赶到连长处时,发现不只是他一人,还有其他几个班的班长和排长们。大家都面带兴奋,显然都猜到了今晚可能有作战任务。
而陶兴义也确实猜对了,连长开门见山地宣布:“今晚咱们有任务,要伏击敌人!”不过这次的任务并不是志愿军主动发起的夜袭,而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美军夜袭。
事情是这样的。连长早早就察觉到了一丝异样。美军在这个雨夜竟然没有发射照明弹,也没有像往常一样打两炮吓唬人,反而一片寂静。
连长凭借多年的作战经验,判断美军可能准备在这天晚上搞点“大动作”,很可能会在雨夜发起夜袭。为了反制美军的计划,连长决定设下伏击。
连长安排得十分细致,指挥作战的经验丰富。他把任务一一分派,哪个班负责狙击,哪个班负责投弹,哪个班负责扫射,都讲得清清楚楚。陶兴义接到的任务是带着班里的三个战士,在阵地前方埋伏,袭扰美军,之后再撤退。
不过,连长最后有一句重要的叮嘱:“把敌人放进来再打。”可惜的是,陶兴义没有听到这句话,或许是他一心想着作战,匆匆就走了,连长也没来得及再多说一句。
陶兴义带着三个战士回到班里,立刻准备起手榴弹。他们带了尽可能多的手榴弹,因为陶兴义对夜战经验丰富,知道夜战最重要的是隐蔽,不要暴露位置。相比步枪和机枪的火舌,手榴弹在夜间作战中既能有效杀伤敌人,又不容易暴露位置。显然,陶兴义是打算与敌人周旋到底,而不是袭扰后撤退。
不久,陶兴义带着战士们摸到了最前沿的埋伏地点。不一会儿,他就发现有一队美军悄悄向前推进,大约有一百多人。陶兴义心中不禁佩服连长的判断准确,他示意战士们准备手榴弹。
接着,陶兴义一声令下,手榴弹朝着美军队伍中飞去,接连几声爆炸震耳欲聋。美军前队还以为是踩中了地雷,纷纷趴下查看伤亡情况。
正当他们试图弄清状况时,第二波手榴弹又接连爆炸。此时,美军意识到是遭遇了袭击,立刻举枪反击,但却无从辨别攻击者的位置,只能乱开枪。
陶兴义见美军暴露了火力点,指挥战士们朝着火力密集的地方继续投掷手榴弹,炸得美军阵脚大乱,四散奔逃。
美军指挥官发现前队受袭,立即命令一个排脱离主队,试图绕到志愿军的后方发起突袭。然而,陶兴义经验老道,早已料到敌人会这样做。他带着战士们悄悄转移到了另一个隐蔽点,等待美军迂回的部队上钩。
果然,美军的迂回部队摸到前线原本的伏击点,却一无所获。就在他们摸索前行时,陶兴义再次命令投掷手榴弹,又一阵爆炸声在黑夜中响起,美军士兵连滚带爬,惊慌失措地向后逃跑。陶兴义见敌人逃跑,干脆追了上去,几人一边追一边扔手榴弹,炸得美军死伤一片,狼狈不堪。
美军指挥官见状,赶紧收拢剩余的兵力,死死守住一块阵地,直到天蒙蒙亮才悄悄撤退。天亮后,陶兴义带着战士们出来打扫战场,竟然缴获了30多支美军冲锋枪,还击毙了41名美军士兵。
当陶兴义他们带着战利品回到连部时,连长这才知道,原来陶兴义是带着三名战士和美军干了一整夜。连长当时是布置了伏击,但因为美军行动异常缓慢,他还以为自己的判断出了差错,左等右等不见美军踪影,也不敢轻举妄动。
这次伏击虽然是个意外,但效果却极其显著。美军吃了这么大亏,接下来再也不敢轻易搞什么夜袭,只能继续老老实实地发射照明弹和火炮,尽量保持对峙状态,生怕再掉进志愿军的“口袋”里。
这场因为一句未尽之言而引发的夜战,不仅让陶兴义和他的战友们大显身手,也再次证明了志愿军在战场上的机智和勇敢。
虽然连长的计划和实际行动出现了一些偏差,但结果却出乎意料的好。正是因为这场意外的夜战,美军在相持阶段再也不敢轻举妄动。而陶兴义,这位一心想打仗的班长,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战友们打出了一个响亮的胜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