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敦煌石窟,这颗镶嵌于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以其非凡的姿容,傲然跻身世界四大石窟之列,别名莫高窟、千佛洞,静卧于敦煌东南二十五公里外,鸣沙山东麓的峻峭崖壁之上,仿佛是历史长河中一位静默的守望者。
其辉煌始于十六国前秦的悠悠岁月,历经北朝风雨、隋唐盛世、五代更迭、西夏余晖、元朝遗韵,无数匠人的心血与智慧,在这里汇聚成一幅幅流动的画卷,将建筑之宏伟、彩塑之灵动、壁画之斑斓,巧妙地融为一体,构筑起一座无与伦比的佛教艺术殿堂。
七百三十五窟,犹如七百三十五个梦回千年的窗口,四万五千平方米的壁画,每一笔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绚烂的文化;两千四百一十五尊泥质彩塑,栩栩如生,静默诉说着多民族文化的和谐共生,这里是世界之最,规模之宏大,保存之完好,内容之丰富,无不令人叹为观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30窟大佛 唐代
而藏经洞的意外发现,更是为这座宝库增添了无尽的神秘与价值,五万余件古代文物重见天日,催生了敦煌学这一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让世人得以窥见古代文明的辉煌一角。
1961年,敦煌石窟被庄严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首,1987年,更是荣耀加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其地位之尊崇,可见一斑。
然而,对于许多旅人而言,亲手捕捉这份美,却似镜花水月,遥不可及。但幸有吴健先生,现任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所长,他以镜头为笔,近四十年的执着与热爱,如同一位忠诚的记录者,将敦煌石窟的每一个细节,都细腻入微地镌刻在了光影之中。他的摄影作品,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宝贵资料,更是敦煌艺术跨越时空传播的桥梁,为世人呈现了一场无与伦比的视觉盛宴,让敦煌之美,得以更加广泛而深远地流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5窟内景 唐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5窟内景 唐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5窟阿难 唐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5窟迦叶 唐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5窟菩萨 唐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5窟菩萨 唐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窟菩萨 唐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59窟菩萨 唐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84窟供养菩萨 唐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7窟供养菩萨 唐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6窟天王 唐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6窟天王 唐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6窟地神 唐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6窟舍利佛 唐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28窟内景 唐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28窟佛 唐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28窟菩萨与弟子 唐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28窟菩萨 唐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28窟菩萨 唐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28窟供养菩萨 唐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28窟供养菩萨 唐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28窟供养菩萨 唐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20窟菩萨 唐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5窟内景 唐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5窟菩萨 唐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19窟内景 隋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20窟菩萨 隋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35窟力士 北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32窟内景 西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85窟禅僧像 西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59窟佛 北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75窟交脚弥勒 北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75窟交脚弥勒 北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6窟内景 西夏重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17窟内景 唐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20窟内景 唐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45窟内景 唐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03窟内景 隋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27窟内景 隋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05窟内景 隋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28窟内景 北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88窟内景 西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88窟内景 西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60窟内景 北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59窟内景 北魏早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5窟天王 宋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5窟金刚力士 宋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7窟高僧像 唐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敦煌远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敦煌远景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