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战时期“喀秋莎”的咆哮声响彻大地,苏军依靠着它,一路高歌“砸碎”了纳粹德国的钢铁堡垒。
“喀秋莎”一次可以填充16枚重100斤的炮弹,而且装填时间只需要10分钟左右。
一次齐射的可以在10秒内完成,覆盖打击的效果一度让对手和盟国都瞠目结舌,随后便纷纷效仿“喀秋莎”,研发出了自己的多管火箭炮。
不过,那时的“喀秋莎”多管火箭炮毕竟只是原始版本,最大射程也只有8公里左右。
俄军的“旋风”
战后,苏联的多管火箭炮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他们在喀秋莎的基础上,推出了一款款新的多管大杀器:冰雹,飓风,龙卷风和旋风等众多火箭炮型号。
苏联解体以后,俄军和乌军对这些遗产都有所继承。
在这次俄乌战争中,俄军便大规模使用了“旋风”多管火箭炮。
“旋风”火箭炮口径300毫米,它的最大射程达90-100公里。
它一次装填数量没有“喀秋莎”多,只有12枚,但它的威力和射程,打击精准度都要远远超过“喀秋莎”。
根据俄军自己公开的数据, 他们的旋风-S火箭炮射程已经超过100公里,并且覆盖面积要比老版的“龙卷风”火箭炮大得多。
“龙卷风”
在一直被人诟病的俄式武器精度上,旋风-S火箭炮也配备了一款新的火箭炮弹。
这种新式火箭弹采用了先进的卫星系统和制导系统,可以保证命中精度在7米之内。
如果这个精度数据真实的话,那么旋风-S火箭炮的精度已经可以媲美巡航导弹了。
除此之外,俄军也正在为抗衡乌军的美制反炮兵雷达绞尽脑汁,准备在火箭弹里植入一种电子战无人机。
你可以说俄军的飞机不行,舰艇落后,但如果要玩多管火箭炮,还真没有俄罗斯人在行。
因此,乌军对俄军的旋风系列火箭炮一直十分忌惮。
相对于俄军其他型号的多管火箭炮,旋风系列多管火箭炮更先进,装备数量也较多。
而且俄军也在利用手里的旋风-S多管火箭炮,开始学习美式“海马斯”那种“打完就跑”的战斗方式,试图扳回战场上的主动权。
乌军的一线很多固定目标,都是在俄军的“旋风”打击下灰飞烟灭的。
而且这东西的打击精度在逐渐提高,乌军最担心的一种武器一点也不为过。
可能是尝到了“旋风系列”的甜头,俄军也加快了采购新一代“旋风-G”的步伐。
“旋风-G”多管火箭炮系统各方面性能都有所提升,俄军将用它逐步取代那些老旧型号的多管火箭炮。
乌军的“旋风”
乌军那边其实也有大量“旋风”火箭炮,不过他们是换了一个名字,叫“维尔卡”多管火箭炮。
这款火箭炮是乌克兰在苏制BM-30“旋风”多管火箭炮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
它的口径也是300毫米,发射的“维尔卡”-M火箭弹,可以在45秒内齐射12枚。
“维尔卡”多管火箭炮也可以单发,射程120公里,打击误差范围不到30米,已经很不错了。
在俄乌冲突中,乌军也经常利用火箭炮对俄军的坚固阵地实施覆盖打击。
虽然乌军也得到了美国“海马斯”的援助,但毕竟数量有限,他们本土的多管火箭炮还是必不可少。
结语
无人机在俄乌战场上的大量出现,让打击精度又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像多管火箭炮这样射速快,打击密度高的武器,未来对精度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但一场战争的胜负,也不完全取决于武器的性能。
武器再好,还需要战略战术和士兵素养的加持,才能所向披靡。
图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