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还有句更扎心的:“神医也救不活一个自己想死的人。”
按理说,人活了大半辈子,五十岁往上了,该有点成就,能稳稳当当享受下半生了。
可事实上,不是人人都能混个风生水起。
时运不济的人多了去了,人到五十了还一事无成,先别忙着哭天抢地求人脉,你再多的贵人也只能拉你一把,没谁会替你把后半辈子兜住。
学会自己救自己,就算成不了大器,也能为后半生铺好条路。
01
会做人比会做事更重要,好人品,也是财富。
有这么个故事,讲的是1999年的宋杨,年轻气盛,揣着梦想奔英国求学。
家里条件不咋地,省吃俭用地和人挤在那破旧的出租屋里,这日子过得别提多憋屈了。
可正是在这最狼狈的时候,他遇上了个贵人——汉斯,一个五十多岁,穷得连工作都没有的老头子,但心地善良得像天使。
汉斯见宋杨可怜,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房间让给他住,还分文不收。
这一让,俩人就成了忘年交,汉斯更是成了宋杨在异国他乡最温暖的依靠。
八年后,宋杨学成归国,汉斯也跟着来了中国,成了他真正意义上的“爷爷”。
所谓的自渡,从来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彼此帮衬、互惠互利,最终走出一段属于各自的路。
很多人总喜欢抱怨:“我这辈子真倒霉,天没照着我。”
别老是怪天怪地。冤的不是命,是你那张永远上扬不起来的嘴角。
你倒是先学会微笑,再全力以赴去做事儿,世界才会对你友好些。
人脉就是有那么些人陪你走一段,看着你摔倒时伸手拉一把,帮你度过那些难熬的日子。
这才是最实在的资源,花钱也买不来。
02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厚积薄发。
人生啊,就像一场蓄力的马拉松,谁都想在起跑线上领先,但真正能跑完全程的,绝对不是那些起步最快的,而是那些一路厚积薄发的。
就说冯梦龙笔下的鲜于同,这老哥五十岁之前简直是个读书狂,苦啃书本,但从没参加过考试,一次次的机会都像手中的沙子,哗啦啦漏得干干净净。
一直到五十七岁,鲜于同终于明白了个理儿:光埋头读书是没用的,你得拿点成绩出来给自己。于是他参加科考,一举入仕,从此一路高升,最终成为了知府。
这就是厚积薄发。世上没有白走的路,所有的经历都会成就你。
人活一世,得常常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那些弯路,记住那些坑和错,然后调整航向,继续前行。
亚里士多德说:“人生的终极价值不在于生存,而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
别管你现在几岁,永远别嫌晚。
读书、学习、充实自己,别光看别人辉煌时的光鲜,也要明白那背后的沉淀和积累。
你所有的努力,都会在某一天变成你人生最大的底气。
03
把简单的事情搞起来,你就成功了一半。
别瞧不起那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把它们弄明白了,捣鼓好了,你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我表叔老张,年轻时在本地一家企业混日子,工作不算累,工资不高也不低,年年想着跳槽,却始终没动静,活生生成了温水里的青蛙。
等到四十八岁,公司一倒闭,他才发现自己啥本事都没有,体制外的门路也找不着,这才是真正的人生低谷。
其实,这世道就是这么现实。
把你手头那点简单事儿做好了,早就能保你站稳脚跟。
《易经》里也说,“素履之往”,意思是穿着最简单的鞋,走着最简单的路,不花里胡哨,脚踏实地,成了就是一桩好事。
生活就是这么个理儿,做事就像走路,你得先把鞋穿好了,不必东想西想,不必高攀什么高大上的事,踏实干,稳稳走。
你把那些看着简单的事做好了,说不定哪天,这条路就给你走出一片天。
04
胡适先生在《我的母亲》里写道:“世间最讨厌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更难受。”
其抱怨,不如提高自己,哪怕是一点点行动也是改变。
人生路上,再气再急都没用,不如静下心来好好捋一捋,看看自己的问题在哪儿。
做人别急,好戏都在后头!
帮人一把,别人才帮你,自己靠谱了,天助也自然来了。
作者:AGINightingale;
关注我,让文字的音律谱写出生命的乐章;
"夜莺在月光下跳跃,羽毛闪烁着银色的光芒。它的歌声像一阵美妙的音乐,深深地打动了我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