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浓厚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进士出身,为官清正廉洁,且著作颇丰。他曾著有《礼记说》《洛阳名园记》等作品,其文章精炼有笔力,主张为文须有真情实感。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也极具文学修养,据《宋史》记载 “妻王氏,拱辰孙女,亦善文”。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熏陶下,李清照自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聪慧。她年少时便有诗名,其作品以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轰动京师。十六岁时,李清照写下两首《如梦令》,瞬间名满京城。《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充满青春律动和生活情趣,仅选取几个片段就勾勒出一幅少女赏游图。《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更是以绝妙的 “绿肥红瘦” 之句备受推崇,堪称婉约词巅峰之作。

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为李清照的才、学、识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使她没有被束缚在传统的 “三从四德” 之中,能够在文学的广阔天地中自由翱翔,展现出超越一般古代女子的才情与见识。

二、夫妻恩爱,志趣相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清照十八岁时与赵明诚成婚,当时赵明诚二十一岁,还是太学生。两人虽生活清贫,但充满了高雅的情趣。他们常 “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即使生活不富裕,他们也能在收集金石古籍中找到无尽的乐趣。

夫妻二人共同立下志向,要游遍各地搜集古文奇字。他们对金石之学的热爱几近痴迷,赵明诚自小就喜欢研究金石之学,未成年便开始收藏金石古器,成年后更是立 “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李清照也全力支持丈夫的爱好,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投注其中。

他们的足迹遍及齐鲁大地。在青州,他们收集了一批有价值的石刻资料拓片,如《东魏张烈碑》《北齐临淮王像碑》等。赵明诚还多次寻访灵岩寺,欣赏李邕所撰的《灵岩寺碑颂并序》。此外,泰山也是他们金石研究的重要之地,赵明诚在泰山获得了《唐登封纪号文》大小字两种碑刻,还拓下了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物《秦泰山刻石》。

在青州隐居的十年,也许是李清照人生最快乐的日子。夫妻俩将青州老家的书房命名为 “归来堂”,在这里,他们收藏的文物装满十余间屋。他们一起校勘图书、品评文物,有时还会做游戏,吃完晚饭,煎上一盏茶,开始比拼记忆力,谈论关于某事的记载在哪部书哪一卷哪一页哪一行,中者获胜,得以先饮。这些平凡的快乐,不仅留给了后人津津乐道的 “赌书消得泼茶香” 的佳话,也成就了一部金石学名著 ——《金石录》。

三、家遭变故,颠沛流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徽宗崇宁元年,朝廷新旧党争激烈,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被列入元祐党籍。不但丢了官职,李清照也因此受到牵连,不得留京。偌大的汴京,李清照瞬间失去了立锥之地。无奈之下,她只能离开京城,回到济南与父母生活。

在这期间,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只能通过书信诉说思念之情。这种生离的状态持续了四年,直到蔡京被罢免丞相之职。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得以官复原职,李清照才得以回到汴京与赵明诚团聚。然而好景不长,蔡京官复原职后,赵挺之又被罢免官职,不久便病死家中。蔡京还诬陷赵挺之,将其在汴京的家属、亲戚纷纷逮捕入狱。赵明诚的荫封之官也因而丢失,赵家难以继续留在汴京生活。李清照只好随着赵氏一家回到青州的老家,开始了屏居乡里的生活。

在青州的日子里,李清照与赵明诚虽然失去了在汴京的优越生活,但他们远离了是非,潜心研究金石书画,日子过得宁静而幸福。然而,这种幸福并未持续太久。“靖康之耻” 爆发,徽、钦两位皇帝被金人俘虏,国难当头,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生活也陷入了困境。赵明诚病死在上任途中,李清照失去了依靠,从此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李清照带着夫妻二人多年辛苦收藏的古董文物,一路追赶着朝廷逃难。她想用这种方式为亡夫洗刷名誉,却不知自己的努力在慌乱的朝廷面前毫无意义。一路上,文物损失极大部分,李清照也在不断地反思自己的人生。她发现,自己大半辈子都在为父亲、公公、丈夫的名誉奔波,可如今这些名誉又有何意义呢?

最终,李清照决定告别过去,寻找一种安定的生活。但命运却再次捉弄了她,她嫁给了张汝舟,却没想到张汝舟是个不良之徒,只为骗取她的古董文物。婚后,张汝舟对李清照拳脚相加、百般虐待。李清照毅然决定离婚,在亲友的营救下,她只被关了九天就放了出来。此后,李清照一直独身生活,在孤独与凄凉中度过了余生。

四、南渡前后,词风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清照南渡前的词作充满了生活的闲情逸致与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在那个时期,她的生活相对安稳,作品多以闺阁生活、自然景色为主题。例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等,无不流露出对丈夫赵明诚的深深思念。她的咏物词如《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以梅花自比,展现出高尚的情操和青春的美好。闺情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则刻画了天真活泼的少女形象,给人留下清新自然的视觉氛围。总的来说,南渡前李清照的词作题材局限在个人生活的小天地里,词境狭窄却也细腻婉转。

然而,南渡后,李清照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破家亡的惨痛现实,让她的词风变得沉郁苍凉。她将家国之思融入作品中,实现了从小我到大我的转变。《永遇乐・元宵》中,通过对比汴京城和临安城的元宵景象,感慨今昔之变,抒发故国之思。咏物词如《添字丑奴儿・芭蕉》《诉衷情・枕畔闻梅香》《清平乐・年年雪里》,也不再是简单地咏物自比,而是蕴藏了思念故国家乡的感情基调。1129 年,赵明诚去世,李清照的词作又新增了悼亡主题,如《声声慢・寻寻觅觅》,蕴含了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苦,不再是前期低吟浅唱的伤春悲秋之情,而是沉郁凄婉的主基调。

南渡后的李清照,虽历经磨难,但她的词作却更具深度和力量。她以女性独特的视角,记录了那个动荡的时代,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她的词风转变,不仅是个人经历的反映,更是时代变迁的缩影。

五、文学成就,影响深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清照在词学理论方面提出了 “词别是一家” 的重要观点。她主张词应严守音律,认为词跟歌唱有着密切关系,如以李八郎的故事来说明词的音乐性,批评晏欧苏等人之词 “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进而提出词应分五音,分五声,分六律,分清浊轻重。在内容上,她标举秦观为主情致的代表,认为词的内容应主柔情离怀、男女恋情。在风格上,她肯定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批评柳永词虽协音律,但 “词语尘下”,格调低俗,还强调词要浑成、尚故实、用铺叙等。李清照的 “词别是一家” 理论,为维护词作为独立的文体,保持词本身的个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李清照的作品艺术成就极高,她的词作在群芳竞艳的宋代词坛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她的词前期多写悠闲生活以及与丈夫离别后的哀愁,词风轻盈委婉,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等,以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打动人心。后期则多悲叹身世,词风沉重哀伤,如《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声声慢・寻寻觅觅》等,将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苦融入其中,展现出深刻的人生感悟。她独创的 “易安体”,为后世词作树立了榜样。

李清照被誉为 “千古第一才女”,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她的词论全面论述了词的本色,维护了词的艺术体性和传统风格,为后人认识、掌握传统词风的艺术特征以及进行填词的艺术创造实践提供了指导意义。她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广泛流传,还受到了国际上的高度评价。她的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激励着后世无数的文人墨客。她的人生经历和文学成就,也为后世女性树立了榜样,展现了女性在文学领域的卓越才能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六、晚年波折,孤苦离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明诚去世后,李清照的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一个女子独自生存本就艰难,而李清照还带着大量珍贵的文物书籍,更是成为了众人觊觎的目标。

为了寻求一份安稳,李清照选择再嫁张汝舟。然而,她万万没有想到,张汝舟竟是一个贪图她文物的伪君子。婚后不久,张汝舟的真面目便暴露无遗。他不断向李清照索要文物,当发现李清照所剩文物不多时,便对她恶语相向,甚至拳脚相加。

李清照,这位有着高尚气节和独立人格的女子,怎能忍受这样的屈辱。她毅然决定离婚,哪怕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女子离婚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更何况是告发丈夫。但李清照毫不畏惧,她勇敢地站出来,揭露张汝舟的丑恶嘴脸。最终,在亲友的帮助下,李清照成功离婚,但也因此遭受了牢狱之灾。虽只被关了九天,但这段经历无疑给她本就伤痕累累的心灵又增添了一道新的创伤。

离婚后的李清照,孤身一人,在孤独与痛苦中度过了漫长的岁月。然而,她并没有被命运打倒,而是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整理赵明诚的遗作《金石录》中。这部凝聚了夫妻二人多年心血的著作,成为了李清照晚年的精神寄托。

她仔细地整理着每一页书稿,回忆着与赵明诚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那些曾经的欢乐与幸福,如今都已成为了遥远的回忆。但李清照坚信,通过整理《金石录》,她可以让赵明诚的心血得以传承,也可以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约绍兴二十五年,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她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波折,但她的文学成就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却永远铭刻在了中国文学史上。她就像一颗璀璨的明星,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着独特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