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绣花六十余载,邓正姣从未停下手中的刺绣。为了传承这一古老的技艺,她将自家一楼客厅改造成了展馆,展示传统服饰和自制绣品......

在桂林市兴安县华江瑶族乡,有一位默默坚守传统技艺的非遗传承人——75岁的老人邓正姣。她与瑶族反面刺绣的故事,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展现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她曾荣获 “优秀非遗传承人” 等多项荣誉。

“我从长辈手里继承的这个凤冠已经有两百多年历史了。长辈们告诉我,凤冠顶上的图案就是反面刺绣的瑶族盘王印,一定要传承下去。”9月13日,在桂林市兴安县华江瑶族乡,身着传统瑶族服装的邓正姣,在家中向瑶族姐妹及女儿传授反面刺绣的技术和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正姣(中)向瑶族姐妹传授反面刺绣技术。

人群中的邓正姣戴着的“传家宝”凤冠格外显眼,足有五斤重,以木制骨架作为支撑,上面盖着精致的反面刺绣方巾,方巾四周坠着流苏、彩珠和纯银挂饰。

据介绍,反面刺绣是兴安瑶族刺绣的代表。当地瑶民喜欢用红、黄、绿、白、蓝等彩色丝线或棉线,在黑色或靛蓝的底布上反面刺绣,挑出各种抽象精美的图案,绣制在衣服的袖口和帽子上。邓正姣自幼便对瑶族反面刺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8岁时跟着长辈学反面刺绣,15岁出嫁时,成功绣出了瑶族婚服。精美的绣工、细腻的针法,无不展现着她的天赋与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正姣(左)向女儿讲解反面刺绣的精髓。

反面刺绣对布料要求极高,通常选用黑色土棉布或蓝土布。棉线要细而结实、大小均匀且纵横成十字状。无需绘制图案纹样,全凭绣者的想象和绣法挑出纹样。从反面看,图案或许并不美观,甚至有些凌乱,但一旦翻转过来,精美绝伦的图案立即展现在眼前。邓正姣凭借着精湛的技艺,为瑶族服装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2014年,邓正姣的反面刺绣作品获“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荣誉证书。2016年,兴安瑶族刺绣被列入自治区级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7年11月,邓正姣被命名为兴安瑶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7年11月,邓正姣被命名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兴安瑶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

绣花六十余载,邓正姣从未停下手中的刺绣。为了传承这一古老的技艺,她将自家一楼客厅改造成了展馆,展示传统服饰和自制绣品。她的作品图案丰富,从传统到创新,品类繁多。

“我已经老了,但是这份手艺不能失传,我教会了女儿和孙女反面绣的技法,村里也有数十名姐妹学会了。”邓正姣说,近年来,她常和一批工艺精湛的瑶族妇女带着反面刺绣走进校园,将这一技艺传授给孩子们,让他们感受瑶族文化的魅力。她也经常向游客展示手工技艺,希望更多的人了解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在邓正姣的努力下,兴安华江瑶族反面刺绣正逐渐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它不仅成为了当地的一张文化名片,还通过定点销售、电商销售和特色旅游体验等方式,走出瑶寨,销往海内外市场,为瑶寨村民拓宽了致富之路。

2024头条留言活动重磅回归

1、活动不定期选取头条文章

2、我们将在当天头条内容下方的评论区,随机选取10位用户发放奖励

3、中奖用户可获得10万桂林字牌金币

4、参与活动的头条文章会在发文当天,通过每日桂林小官在每日桂林微信粉丝群和朋友圈进行公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传递者和守护者!希望能一代一代带继续传承下去。

▍内容来源:南国早报

▍图片来源:见标注(其余源于网络)

▍图文编辑:一片浮云

▍法律顾问电话:159 7751 5070 顾律师

支持我们

就请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