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日报

金秋九月,丰收的喜悦洋溢在田间地头。从南到北,水稻、玉米等秋收作物由“绿”转“金”,全国各地接好夏粮丰收“接力棒”。无人机、无人驾驶、云计算等“技术活儿”正在神州大地上描绘着一幅绚丽多彩的“现代耕耘图”,让大国粮仓更丰盈。

无人机空地协作

稻熟一晌,贵在争抢。

9月9日20时许,在湖北省应城市杨河镇下王村,漆黑一片的稻田上方高悬起两盏“小太阳”,周边9亩糯稻地被照得亮亮堂堂。这是国网孝感供电公司在用无人机“打灯”,保障糯稻夜收。

只见田埂上一辆工程车“驮”着发电机和无人机箱,像放风筝一样牵着天上的应急照明无人机缓缓向前,一旁的收割机轰隆隆抢收稻谷。

眼下,应城有30万亩进入收割季。仅靠白天收割,追不上稻谷成熟速度,晚上抢收又困难重重。“收割机车灯照明不足,遇到坑坑洼洼的田容易陷车、翻车。”收割机司机王国防说。

为此,应城市供电公司组建秋收保电服务队,调拨多台应急照明无人机,护航夜间收割机秋收。

在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三门镇月形村,工作人员将收割机连上云平台,随即操作平板电脑选择地块,点击开始。收割机开入稻田内,开展自主作业。

在物联网、云计算、北斗导航系统加持下,各类农机便能在田间行走自如,按照规划路径有序作业,误差控制在2.5厘米以内。无人收割机作业时,高度精准的操作可将农机对稻苗的碾压率由40%降至12%左右,大大提高再生稻发芽率和产量。

“今年秋收跟往年比,简直是天壤之别,省时省力,还省钱省心。”9月12日,河南省社旗县唐庄乡盛康合作社负责人戚秋阳说,两台拖拉机均配备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可以帮助农机自动驾驶和精确作业。同时,在机耕、机种、机收环节应用该系统后,作业精直、行距均匀,播种更加精准,机收损失率明显降低,全程仅需一人操作。

智能农机提质减损

只闻机器声,不见农人忙,“智慧三秋”有了新风景。

近日,在山东邹平市一望无际的玉米田里,潍柴雷沃智能农机大显身手。收割、转弯调头、卸粮,一台红白相间的雷沃谷神GM100无人驾驶籽粒收割机来回穿梭,按照既定路线进行无人收获作业,顷刻间,颗颗饱满的玉米粒便从卸粮筒装入运粮车,干净利落。

“不同于以往的普通农机,这台无人驾驶收割机依托智能驾驶系统中的北斗卫星系统,可以实现精准定位,行驶路径更直、轨迹偏差更小,保证每一行玉米都能准确入仓,减少收获籽粒的破碎率和压倒率,实现提质减损。”潍柴雷沃拖拉机研究院智能驾驶首席工程师王辉介绍。

金黄稻谷千层浪,累累瓜果十里香。

“今年秋收,我们将应用无人驾驶收获机搭载产量分布系统,完成作业地块产量精准监测,形成产量分布处方图,结合全年无人机巡田长势监测历史,为下一年变量施肥作业奠定坚实基础,为单产提升做足数据支撑。”在北大荒集团友谊农场第五管理区秋收机械复检现场,农场科技信息中心总经理曲慧告诉记者。

2024年,友谊农场开展水旱田各1000亩全场景智能化建设,力求在各农事环节分别建立感知、决策、执行、反馈闭环管控应用,破解农业生产用工难、投入大、经验不足等难题。

近日,在四川省阿坝州黑水县晴朗乡麦田里,记者也看到了金秋收获的美丽图景——一台台现代化收割机穿梭其间,一串串饱满的麦穗被精准割下,迅速送入脱粒箱中,麦粒随即通过管道系统落入后方的粮仓,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目前,四川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田间地头频繁上演着“机器在干、农人在看”的现代化农业景象。

(刘侠 科技日报记者吴纯新 王延斌 俞慧友 孙越 朱虹 实习记者彭竞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