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的中国风云际会,皇权面临瓦解、革命思潮此起彼伏,再加上西方列强的各种侵略,中华大地再次成为了乱世。1911年武昌起义的成功爆发,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送入了坟墓,中国历史开启了新的一页。1912年2月12日,年仅6岁的宣统皇帝溥仪在隆裕太后主持下宣布退位,成为了我国最后一位正统帝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溥仪而言,他是不幸的,祖宗江山亡在了他的手里。但与此同时,作为一名亡国之君,他又是幸运的。我国历史上的诸多亡国之君以及近代国外的末代皇帝们,有多少人身首异处?所以说,溥仪这位末代皇帝能够安稳地生活在这片他曾经统治过的土地上,已经是天大的幸运了。

当然,他这个敏感的身份要想在乱世之中求存,是必须要学会低头和妥协的。毕竟北洋军阀们和日本人,随便拎出来一个,都能够轻而易举地对他进行肉体毁灭。被苏联红军俘虏后,溥仪的生死更是攥在别人手里。被苏联移交给新中国后,溥仪本以为等待着自己的是死亡,万万没想到给他准备的只是改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将溥仪这位封建的末代皇帝改造成新中国公民,是建国初期国家的殷切期望。如果能够将溥仪成功改造,那么国内的那些旧地主和资本家,还有谁是无法改造的呢?1959年12月4日溥仪得到特赦,正式成为了新中国的一位公民,并且被委任为全国政协委员,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继续发光发热。

溥仪出狱后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如何就业。从小养尊处优的他并不具备劳动技能,就连洗脸刷牙这种基本的生活技能,也是他在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的时候学会的。虽说政协委员有津贴,但是也不够溥仪的日常开支,毕竟柴米油盐都是要花钱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当溥仪为了工作而发愁时,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的郭沫若发来了邀请。郭沫若是一位文学家,也是一位历史学家,清朝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他研究的对象。当时郭沫若正在致力于清史的研究,并且收集了大量的清代文献,但令他为难的是,这其中的众多满文资料他是一句也看不懂。所以郭沫若便邀请溥仪给他当助手,专门负责翻译这些满文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说作为清朝皇帝,溥仪不可能不懂满文,毕竟清朝的圣旨书写不止要用汉字,还要用满文的。但是对于郭沫若的邀请,溥仪果断拒绝了:我也看不懂!

堂堂的清朝皇帝,居然看不懂满文,这岂不是个笑话?溥仪是为了拒绝郭沫若才这么说的,还是真的看不懂满文,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满文的兴衰史。

满文脱胎于蒙古文,于1599年努尔哈赤命人创制,与蒙古文字头数目和形体大致相同。1632年皇太极又令人加以改进,这才使满文有了比较完善的字母体系和正字法,字形上也明显区别于蒙古文字。作为满族人的文字,满文在清代的官方地位自然不低,一直作为“国书”在文牍中与汉字并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相比于历朝历代沿用了几千年的汉字,满文虽然被清朝统治者所大力推崇,但依旧不及汉字的使用范围之广。毕竟自春秋战国以来的各类史书、儒家经典,全都是以汉字作为载体的,所以满文在清朝便有着很明显的衰落趋势。到最后除了皇家和圣旨中偶尔使用之外,基本上整个满族都没有多少人会写了。辛亥革命后,满文也和清朝一起被历史淘汰,基本上不再使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溥仪退位后,依照《清室优待条例》继续在紫禁城里养尊处优并且接受教育。溥仪接受了许多的西方教育,例如英语、地理和数学等,自然也少不了儒家经典和一些祖先创业历史。我们很难相信,溥仪这位曾经的皇帝会完全不懂满文,但如果说他精通倒也不至于。溥仪对满文应该或多或少能够看得懂一些,只不过这个水平,我们无法知晓。

笔者认为,郭沫若的邀请对溥仪而言,大致上就相当于一个英语四级水平的人被邀请去当翻译。不去还好,如果去给人家翻译错了,那可就要闹笑话了。当然,也不排除溥仪精通满文却不愿意帮助郭沫若研究清史的可能性,毕竟那是他自家祖先的历史。溥仪的拒绝,也许是为了维护爱新觉罗氏最后的体面。大家怎么认为呢?

更多精彩历史,尽在历史百晓堂!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