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 | 郑永年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

来源 | 正和岛

尽管中美关系朝着缓和向好的态势发展,但如果我们放眼全球来看,整个世界的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复杂,世界各国的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加大。

在这众多国家里面,中国的情况还算是不错的,至少对世界经济起着正面的作用。但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在经济上国际大循环的动力正不断减弱,中国的当务之急,是构建起国内大循环动能发展。

能够看到,中国国内大循环有几个很好的基本面:

1. 中国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以及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

2. 中国拥有1亿多市场主体(即企业)、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以及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

3. 中国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我们也要意识到,中国国内大循环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比如,尽管我们有4亿中产了,但是占全体人口比只有不到30%。

与亚洲四小龙进行对比的话,这个比例必须超过50%,甚至达到65%到70%才能被称为中产社会,所以我们的中产增长空间还是很大,如果到2035年有七八亿中产的话,才是一个真正的中产社会。

也只有这样,中国才能不断“提振内需”,建立一个消费社会。

并且,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还尚未打造好国内统一大市场。

我甚至建议将二十大提出来的制度型开放的规则、规制、管理、标准首先应用到国内的大循环上面。

为什么这么说?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关键在于建立共同的规则、规制、标准和管理。

拿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来说,世贸组织不仅仅是一个贸易组织,更是一整套规则,成员国需要接受并愿意服从规则。世贸组织是一个仲裁机构。中国入世,意味着我们跟外部世界接轨。而为了入市和世界接轨,我们改革了自己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也正是因为2001年的中国入世,才使得中国经济又迎来了一波腾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直到今天,我们内部的规则还没有统一起来,从而导致中央颁布的一些政策一到地方就变形,政策本身没问题,出发点也是好的,但落到地方的执行层面就一言难尽了。

中国的企业有时候也存在这种情况,中国民营企业都喜欢跟外国的企业做生意。这里面就是规则问题,中国企业之间的生意不受规则约束,甚至没有规则,成本就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