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高僧写了一首禅诗,28字安慰世间无数愁苦,道尽了做人的智慧
千家诗行
2024-09-19 22:16贵州
在这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里,造物主把我们每一个人都塑造成与他人完全不同的个体。
而在这些完全不同的个体中,有一类人却格外的引人注目。他们沉默寡言,但无论遇到何种挑战,总能保持那份从容与淡定,令人心生敬佩。
当我们与之深入交往时,更能感受到他们内心的宁静与力量。而他们本人,也像一股清流,洗涤着周围的浮躁与焦虑。
相比之下,那些平日里口若悬河、高谈阔论的人,一旦遭遇困境,却变得焦躁不安,无法冷静应对。
他们缺乏那种从容不迫的气质,往往因无法静下心来而错失解决问题的良机。这恰恰彰显了那些从容淡定之人的非凡。
类似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尽管我们事后都能找出解决之道,但总是迟了一步,从而被人们冠以“事后诸葛”的尴尬称号,不仅遭人嘲笑,还可能让身边人离我们远去。
那么,面对这种心浮气躁的情形,我们该如何静下心来呢?不少人提出了“修心”的建议。
就像王维那样,走进自然,贴近自然,正所谓“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或者细细品味生活,感受人生,享受人间难得的幽静与美好,恰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当然了,如果不喜欢王维一样的幽静,也可以像苏轼那样,在奔波的旅途中享受生活,正所谓“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又或是抚琴品酒,观水赏云,尽享无拘无束的宁静时光。或许这样,我们就能真正的静下心来,从容不迫地追求心中所愿。
不让世间的纷纷扰扰扰乱内心,不被红尘俗世的情感困顿于形,也不沉溺于过往,亦不畏惧未来。如此生活,我们或许就能真正活出自我,享受生命的美好与宁静。
的确,王维确实是智慧的赢家,苏轼也是生活中强者。不过,除了像王维苏轼等人一样的智者外,宋代高僧释守净也算得上是古今修心的楷模。
他写了一首《偈二十七首.其一》,堪称是修心的经典。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却句句深入人心,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而这首诗中的人生哲理,也宛如清泉,沁人心脾。因此,每当我们心浮气躁时,不妨读一读这首诗,或许我们就能能感受到诗中那难得的宁静,从而心神安定,获得一种从容的力量。
那么,这首禅诗究竟有何魅力呢?诗中的禅意,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