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溪山云霭图》
上海博物馆
纸本 设色 29.4x634.3厘米
闲来得得试青笻
醉宿茅山第几峰
木末碧楼春雨后
白云半露紫芙蓉
弘治壬戌春三月二日宿僧楼时雨初霁,见云山吞吐,若有房山笔意,泼墨漫兴,信手作此长卷,以贻主僧。沈周
弘治壬戌春,时年七十六岁的沈周游历茅山,借宿僧舍,见雨歇云起,吞吐变幻于群山林木之间,即拟元代画家高克恭笔意绘此长卷,以赠寺院住持。
克恭生性坦荡平易,与世落落寡合,遇知己则倾心相交,终身不疑。房山有田二顷,此外身无余资。
他身为色目世家,但汉文化修养极高,去世前还特命丧葬“用朱文公法”,无疑是一位汉化的代表性人物。
仕于南方时,他酷爱钱塘山水,余暇则呼僮携酒,杖履登山,留连尽日。画以山水、墨竹著称,兼及兰惠梅菊。山水始师二朱,后学董源、李成、巨然,墨竹学黄华,集众家之长而“大有思致”。
时人诗称:“近代丹青谁自豪,南有赵魏北有高”,与赵孟頫南北相对,为一代画坛领袖。
引首 :大字隶书 溪山云霭
华亭孙克恭
鉴赏跋:是卷引首有晚明松江后学孙克弘隶书题 “溪山云靄”四字,卷后有王穉登,璩之璞,王澍所书题跋。
从右往左观之,翻过一个山坡,有一处人家,隐在山丘之后,四面环山。图中所绘,正是一个阴雨绵延的天气。这正是春日的茅山。到了三月二日,已经到了晚春,树木葱葱,以水墨表现春之绿意。雨天的树,朦朦胧胧的,化开了一般。
湖面上停泊一条小船,无人也。岸边的树木,处在春日的烟雨朦胧中。群山在云雾的环绕中,犹如仙境。
雨歇云起,吞吐变幻,溪山一俱气化,氤氲一团。
茅山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茅山镇,地处南京、镇江、常州三市腹地。《梁书·陶弘景传》记载:句容茅山原名“句曲山”,昔汉有咸阳“三茅君”得道,来此掌山,固谓之茅山。沈周这次游览的,就是茅山。
云遮雾绕,又平和朗阔,76岁的沈周,已经洗净铅华。
雨后,烟云朦胧。两文士席地,坐而论道。论道当在天地间,参天地之造化,感四时之变迁。
沈周的画中,最喜欢的就是这一个个小小的人儿。最粗略的形,传生动的神采。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终南别业》
想来王维和林中老人相遇,相谈,便是如此吧。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无人之境,也有无人之境的意趣。
山势很壮阔,一老一童子,正携琴访友。我挺喜欢陶宗仪的一首长诗。
题沈继先东林小隐
陶宗仪〔明代〕
绿杨深处路萦迂,此是东林隐者居。
古屋数楹苕涘若,清溪一曲辋川如。
风前竹疃能频洒,雨后蔬畦或自锄。
岫色浮空排闼近,波光漾日上帘虚。
携琴访友行观稼,展席呼儿坐钓鱼。
逸兴每邀明月饮,雅怀常共白云舒。
种花有谱晴多好,擢桂无心梦久疏。
濡笔漫修高士传,焚香遍读古人书。
未辞活计同鸠拙,故喜形骸类鹤臞。
亦欲放舟寻旧约,相期当在早凉初。
在那绿杨枝叶繁茂的深处,道路曲折迂回,这里便是东林隐士的居所呀。几间古老的房屋,高大而又有些破败的样子,一条清澈的小溪弯弯绕绕,就如同王维笔下的辋川那般优美。清风拂来的时候,竹林边的空地常常可以洒水清扫,下过雨后,那菜地里有时隐士会亲自去锄草劳作。山峦的景色飘浮在空中,仿佛推开门就能近在眼前,阳光照在水波上,光影荡漾,映照着门上的帘幕,透着一种空明之态。带着琴去拜访友人,路上还能看看庄稼的长势,铺开席子,呼唤着孩子一起坐下悠然垂钓。超逸的兴致常常邀来明月一同饮酒,高雅的情怀总是和天上的白云一样自在舒展。 种花的时候有相关的花谱参照,天气晴朗的日子就更好了,对于科举高中获取功名却没那份心思,长久以来连这样的梦都很少做了。蘸着墨随意地撰写高士的传记,燃着香把古人的书籍一本本遍读。并不嫌弃自己维持生计的活计就像斑鸠那样笨拙,所以很欣喜自己的身形体态如同仙鹤一般清瘦。也想着划着小船去赴从前的约定,彼此期待相见的时候应该就在初秋天气刚刚凉爽的时候呀。
这首诗把山林隐逸的生活写绝了。沈周也继承了这种生活。
山水清音,瀑布若是一线天。
雾气渐渐浓厚。
酒旗飘扬,似乎是一处酒家。沈周将在这里吃酒,还醉了,住在这里。
闲来得得试青笻
醉宿茅山第几峰
木末碧楼春雨后
白云半露紫芙蓉
在闲暇之时,悠然自得地拄着青竹杖四处走走看看。喝醉了酒就留宿在茅山那众多山峰之中的某一座上。春雨过后,树林梢头有一座碧色的楼阁,在那云雾缭绕之间,半露半掩的,就好似紫色的芙蓉花一般,如梦如幻,美妙非常。
正是一个观望之状,“木末碧楼春雨后,白云半露紫芙蓉。”正式描写此刻也。
这里有一处雅致的聚居区,房屋还不少。有一个房中,一人在读书,旁边似乎是一位老师,可能正在备考科举吧。
好,整幅图我们就欣赏到这里,随着沈周的脚步,漫步茅山。等有机会去茅山,一定带上这幅手卷,当然是高仿的手卷。
跟着沈周漫步于性灵的山山水水,观云,观物,观照当下之心,境由心生,可借境印心也。
好,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