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印度宣称其军队能在短短15分钟内将中国军队击退100公里,这种言论究竟是基于何种自信?
2020年6月,大量印度军队越过边境进行挑衅,以祁团长为首的解放军迅速采取行动,希望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但印度军队却有意发动暴力攻击。
冲突刚刚平息,印度国大党的领导人拉胡尔就大放厥词,声称印度军队能在15分钟内将中国军队击退100公里。
在如此敏感的时刻还敢如此嚣张,简直就像是在说“我闭着眼睛都能把你打败”。
这种自信背后是否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加勒万冲突
据环球网报道,印度国大党领导人拉胡尔在一次抗议集会上,因为在他乘坐的拖拉机上安装了坐垫,随后被印度人民党批评为“作秀”。
随后,他将矛头转向了最近的加勒万河谷冲突,利用中印边境紧张局势,宣称如果印度国大党执政,印度军队能在15分钟内击退中国军队100公里。
印度军队真的有这种实力吗?他们真的不了解中国解放军的实力吗?
1960年,中国与印度进行谈判,本应携手共进,但印度的贪婪导致谈判陷入僵局,坚持要求中国让出部分领土,这一要求被中国坚决拒绝。随后,印度军队加快了侵略西藏的步伐,在中国领土上设立据点,其嚣张态度令人愤慨。
1962年,中国对印自卫反击战打响,解放军战士浴血奋战,攻克印军据点,最终取得胜利。印军战败后却认为是因为缺乏强大的空中支持才导致失败。
60年后的2020年,他们仍未吸取教训,继续公然挑衅中国解放军,侵占中国领土。他们哪来的自信认为能战胜中国解放军?
难道局部地区发生矛盾使用冷兵器就能洗刷60年前的耻辱?他们不知道的是,我们使用冷兵器是为了防止矛盾升级。如果真的使用热兵器,爆发冲突,恐怕他们会永远铭记这一天。
所以印度敢这样说无非是认为他们占据人数优势,认为我们不敢使用热武器。如果他们真有这样的实力,那世界上谁都得畏惧他们。但事实并非如此,他们只是在自欺欺人罢了!
这次印军明显是有备而来,冲突当天,印军密密麻麻涌来,手持棍棒、盾牌,一副要打架的气势。祁发宝团长首当其冲,赤手空拳拦在前面,寸步不退,希望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但印度士兵却围住他,想要以多欺少。
那时我们只有几十人,面对几百名印军,解放军战士没有丝毫畏惧,一声“保护团长”,陈红军带领两名盾牌手冲上去,将团长救出。
但他们看到其他战友还在战斗时,又毫不犹豫地冲了上去,完成了自己的承诺,救出战友,自己却永远留在了那里!
战斗结束后,王珏看到的不仅仅是营长,还有另一名战士——陈祥榕。
由于印军的过于自信,两国都付出了沉重代价,这场冲突导致我国四名战士壮烈牺牲,他们都是为了保护祖国领土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当我们援军到达时,立即进行反击,虽然他们人多势众,但我们的战士战斗力和士气高涨,印军被我们打得抱头鼠窜,甚至丢下了许多受伤的印军。
这场战斗从白天打到黑夜才结束,虽然我们取得了胜利,但也因此牺牲了四名战士,团长祁发宝也身受重伤。
反观印军那边,从最初的3名印军死亡到后来增至20名,他们也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
两国各有伤亡,据印度记者报道印军伤亡更为严重,可以看出印军和60年前一样战斗力欠佳,但事后为了面子更是大放厥词,说出15分钟击退中国100公里,到底是谁给他的勇气?此番言论又是否属实呢?
印军“迷之自信”
从古至今,印度的自信或许源于印度人的天性,自1947年独立以来,印度几乎每10年都会对外爆发战争或军事行动,除了1962年败给中国之外,基本上是打遍南亚无敌手的存在,这也恰恰给予了印度人天下无敌的错觉,导致他们开始挑衅中国。
据环球时报报道,对于印度在中印边境的挑衅行为,中国外交部表示中国边防部严格遵守两国间的协定和协议。但印度空军官员宣称,随着印度的阵风战斗机开始服役,并且印度空军的飞行员正在法国接受训练,等所谓拉达克军团司令PGK Menon接任后,中印两军的实力相当于平均。
同样是从四大文明古国过来的中国,永远秉承着和平共处的原则,但对于印度来说,自独立以来一直想着的是如何称霸世界,印度的“迷之自信”让他们的野心越来越大。
15分钟击退中国100公里这简直就是痴人说梦,拉胡尔借助中印边境的紧张来抨击莫迪的同时并没有考虑到自身国家的实力,如果真的如他所说的,那么印度将称霸全世界。
结语
加勒万河谷冲突虽然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但留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是深远的,它让我们明白了和平的珍贵和戍边战士的伟大,也让我们了解了捍卫祖国领土主权的决心和信念。
在中印边境问题上,我们也应该看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期待,作为两个重要的大国,中印关系的稳定不仅关系到两国人民的福祉,也关系到世界的和平和发展。
中印两国应该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中印两国在合作方面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
我们应该保持和平、合作、共赢的态度,通过协商和对话来解决时段,为世界和地区的和平做一份贡献。
参考信息:
环球时报 2020-09-27 09:35一厢情愿的迷之自信!印军就是这么推演与中国的边境战争?
环球网 2020-10-07 16:12
环球时报 2021-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