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台风“贝碧嘉”以42m/s的风速和14级风力强度,从上海登陆,超越75年前的“Gloria”,成为建国后登陆上海的最强台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资料中心统计,这也是有气象记录以来首个登陆上海的强台风。

它所经之处,风雨肆虐。

路上的交通指示牌被吹得摇摇欲坠,沿途不少大树被拦腰折断,横在路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筑工地铁皮被掀飞,电线杆被连根拔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来势汹汹地继续深入江浙。

江苏南通的长江大桥上,发生了心酸的一幕。一辆货车被大风吹得摇摇欲倒,司机害怕发生侧翻,淋雨冒险拉车,足足坚持了40分钟。

几乎是用尽全身力气,与大自然对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后方开来另一辆大车,停在一旁帮忙挡了风,才让司机有了喘息的机会。

这可不是一般危险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常来说,风是往一个方向吹的,想要稳住车,人往反方向用力就行。

但台风不一样,它的风是从不同方向来的。万一风向顺着人用力的方向吹,原本就重心不稳的货车,会很容易侧翻,司机更是在劫难逃。

当然有人不理解这样的行为。

他们说“极端天气,不要出门就好了”,他们还说“什么都没有命重要,人在才有希望。”

但反过来想,在恶劣天气里依旧选择出门的人,一定有他们各自的苦衷。

去年南京遭遇过一次大暴雨。

正巧,有位环卫工人当时在外工作,眼见着雨越下越大,她和同事一起去到附近的桥洞躲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地方他们不是第一次来,挺熟悉的,知道两边有散步的布道,位置还挺宽敞。

原本以为只是躲一阵子,没想到雨实在太大了,桥洞下的水慢慢涨了起来,没过步道。

这位阿姨被急促的水流冲走,不幸身故。

后来看了报道才知道,阿姨已经66岁,早就到了该退休的年纪,但是偏偏家里有个爱赌博的儿子,在外面欠了债。她不得不出来工作养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风雨里,每个在外奔波的人挣的,都是那份“必不可少”的辛苦钱。

还有几年前,超强台风“天鸽”袭击广东,一位男子试图阻止大风中摇摇欲倒的小货车,却无力回天,车辆被风吹倒,男子被压车下,当场身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男子姓周,当时已经54岁了,这辆车是他两周前新买的,买回来还不到半个月。

现场有很多人劝他算了吧,但他不听,执拗地想阻止车辆倒下。

可能是没想到风会这么大,可能是意识到风这么大的时候已经晚了,最后酿成了悲剧。

当时微博上也有人说他要钱不要命,说他“螳臂当车”,我点进主页去看全都是些没毕业的小孩子,主页都是明星光鲜亮丽的生活。

道理虽然是这么个道理,但生活却不是这样过的,稍微上了年纪,讨过生活的人,都能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有个长辈,以前也在广东打拼过一段时间,现在开了两家饭店,日子过得还算是不错。

我把视频发给长辈看,那长辈说要是他年轻的时候估计也会这么干,因为那时候真的是穷,好不容易买了辆车做生意,哪舍得让车翻,只能拼命保护。

我说视频里的男子已经54岁了。

长辈一小会没说话,然后回我说,“真挺不容易的...。”

是啊,都不容易。

不用劝他们“赚的钱比不上一条命”,因为残酷的真实就是:“贫穷最悲哀的地方,是总觉得什么事情,只能拿命挡,命比纸还贱。”

还在上学的很多朋友可能理解不了,对有些人来说,活着真就这么苦。

我们还在读书的时候,觉得连着考几天试就是最大的痛苦,考试不及格是最大的不幸了,但现在想想,会发现其实根本不算什么。

至少我们困了可以靠在椅子上休息一会,饿了可以去吃一顿再回来继续,不用风餐露宿。

哪怕是现在,很多人虽然喊着苦喊着累,但至少还是在温度适宜的空调房里,做着自己能力所及的事情,不至于吃了上顿没下顿。

而真正的困苦永远都和钱有关系,都和我们基本的生存、吃喝拉撒、温饱有关系。

牵涉的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一家子人。

贫穷之苦

在我问到“你最困难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时候,一个现在已经买房买车的朋友说:

到北京的第二年,还是只能住地下室。 不同的是,原来周末只能白饭就着老干妈吃,现在用了各种外卖软件,终于能吃带肉的饭菜了。记得第一次用饿了吗点了份咖喱牛腩饭,是我在北京吃到的第一口牛肉。 牛肉贵,我一般都是吃烤鸭店不要的鸭架子。八块钱可以买一整副,回家炖汤,就着白米饭吃,就当周末给自己的加餐。 谈恋爱是万万不可想的,家里就那么点大,身上就这么几件衣服,洗澡都只能用冷水随便冲一冲。 为什么不回家?贵州老家那里连汽车都是稀罕物件。 还是北京好。

还有一个说自己从不借钱的亲戚说:

上世纪九十年代刚结婚,每个月工资大概一百多块钱。把多年的积蓄都用来置办结婚家当,家里人的钱用得上的全都用了,婚后家里干干净净一点余钱也没有,连请摄影师的费用都是用的娘家人的外汇券。 那会儿单位给分房子,平房,没钱买液化气灶具,天天下班回家还得生火点煤炉,苦不堪言,最后实在没办法了,咬咬牙向外面借了500元买了液化气灶具。当时不敢吃不敢喝不敢买衣服不敢出门,三个月还清债务。

朋友万方中也讲过他的故事:

我小的时候,我的奶奶明知道奶粉馊了,还喂给我吃。后来我在人民医院吊针了一个月,差点儿死掉。 这件事情给我造成了终生的痛,长大后,我虽然仍然活着,但我的骨骼明显的比常人要细,我经常在裸露身体的场合(比如说游泳),感觉自己抬不起头来,我的身体也明显不如一般人。我在和异性交往的过程中也时常自卑,因为我的胳膊比女孩子还细。
事实上,我的奶奶不仅是对别人,对自己也是这样。曾经因为吃馊的饭菜,而拉稀几天。家人问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她只是说:“我是舍不得,你不知道,在文革的时候,别说米饭,野菜都难吃到。现在生活富裕了,也不能随便浪费啊……” 贫穷最悲哀的地方,是什么都值钱,就自己的命不值钱。总觉得什么事情,只能拿命挡,命比纸还贱。

闭塞之苦

像上面那样贫穷的生活,依然被不少人羡慕着,因为他们至少还有变富有的机会。

珠穆朗玛峰脚下的夏尔巴人为来自世界各地的登山者提供向导服务。他们为登山者背负行李辎重,遇到危险的难以翻越的障碍搭人墙让雇主通过。这样他们每年可以赚取4000美元的工资。

为了这换算成人民币4万元不到的收入,许多夏尔巴人都死在了登顶珠峰服务的路上。

“我的朋友和兄弟都死了,事实上最后能活下来都靠运气。”

夏尔巴人巴桑说,

“这就是我们的工作,也是我们唯一赚钱的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争之苦

即使是这样的生活,依然被不少人羡慕着,因为他们可能连看到明天太阳的能力都没有。

搜索“叙利亚”,“爆炸”几个关键词,总能看到很新的新闻,可以说在叙利亚,街边突然爆炸是常态,而和平则是非常短暂的瞬间。

几乎每一次袭击后,都能看到父亲抱着孩子的尸体悲痛欲绝的画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数不知名孩子死于迫击炮弹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数儿童挣扎逃难,却未能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叙利亚,伊拉克,阿富汗等在战乱里饱受煎熬的人也不一定就是这人间最苦的。

在非洲大陆上,还有更多的贫穷,饥饿,疾病,战乱,死亡。

传说世界末日来临时,会有四名毁灭的骑士来到人间,带来战争,瘟疫,饥荒和死亡,但其实这一切从来都没离开过人间。

即使隔离了这一切,依然有永恒的孤独之苦,人类之苦。

人类之苦

1889年,尼采在都灵的一家酒店门口驻足。他的目光被酒店外的一个马车吸引。

不远的地方,停着一辆小马车。马车的车夫遭遇到了一匹倔强的马。不管车夫怎么喊叫,马匹根本没有要移动的意思。最终,车夫失去了耐心,拿起了鞭子,朝马匹打去。

尼采见到此番情景,挤进人群,冲到马匹跟前,阻止住马夫,抱住马的脖子,痛哭起来。

“我那可怜的受苦受难的老伙计啊。”

然后之后这位和时代格格不入,桀骜不驯却一生孤独的天才就彻底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时会觉得,大约人生来就是要受苦的。每个人的出生,伴随着都是妈妈的痛,和自己的哭声;而多数人的晚年,也难免于疾病和失智。

但什么是苦,又好像很难权衡定义。

有人年薪百万,说自己买不起豪宅豪车,是苦;有人没有稳定收入,说攒不下来钱,是苦;还有人活在不安全的国度,认为生存即是苦。

有次吃饭,我和对面年薪50万、爸妈帮买房、从事金融的同学说,其实在中国我们都算很高的收入了,他打死都不相信,说他很多东西不敢买,买不起,怎么都是低收入人群。

一问,都是奢侈品。

一个事实是,其实如果想买什么都买得起,从来不觉得缺钱,那就是财富自由了,如果说不财富自由就是困苦,那也挺不客观的。

为了不让新车翻倒和台风对抗的中年人;

为了一个月3000人民币不到的收入,前赴后继,帮富裕的登山客把一大包一大包行李背上8000米的珠峰的夏尔巴向导;

为了生存在炮火中躲藏的叙利亚人。。。

可能他们的梦想就是过上我朋友那样生活,但其实我朋友也一点都不开心,也觉得好苦。

实际上,偌大的世界里,总能找到比自己更苦的人,那不意味着个体的苦就能被消解。

也或许,人这一生的终极课题,就是要学会如何在吃苦中,努力生活。

可以看到一篇“性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