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去世留下七字遗言:三军仪仗队为他抬棺,数十万人送葬!
笙箫起落
2024-09-19 15:12山东
惊世两弹,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霜鬓不坠青云志,寿至期颐,回首望去,只付默默一笑中。
2007年,钱学森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而这首浅显易懂的古体诗,便是我国著名词作家阎肃,为钱学森先生写的推选词。
寿至期颐,百岁之年,在获得这个奖项的时候,钱学森先生已经96岁高龄。
两年之后的2009年10月31日,时年98岁的钱学森先生,在北京溘然长逝,肺部感染导致的低血压,把他永远的带离了他最钟爱的祖国身边。
钱老去世之后,三军仪仗队为他抬棺,数十万民众自发送葬,而钱老在离世前一天留下的七个字,则深深地震惊了中央。
时间回到1929年的秋天。
这时的钱学森只有十八岁,在那个满目疮痍的年代,年轻的钱学森,已经从自己的所见所闻中,生出了深深的报国思想。
“凡为铁路之邦,则全国四通八达,流行无滞,无铁路治国,动辄掣肘,比之瘫痪不仁,地球各邦今已视铁路为命脉矣。”
眼光极具前瞻性的孙中山先生,在十九世纪末,提出了“铁道救国”的理念,他认为,只有将铁路修建起来,才是让中国从农业国,迈向工业国最重要的一步。
受到感召的钱学森,在中学毕业之后,毅然决然的放弃了老师给他推荐的绘画、计算等专业,进入交通大学,开始学习铁道机械工程。
但壮志未酬,时间来到两年后,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开始全面入侵中国。
小鬼子的先进战斗机和空中作战能力,让钱学森意识到一件事。
铁路救国的优先级,不如航空救国,当正面战争来临的时候,只有与之匹敌的作战能力,才是挽救国家的唯一方式。
于是他在学习铁道机械工程的同时,开始自学航空工程。
但当时国内的技术能力和教育水平,都尚且欠缺,钱学森的学习进度,很快陷入了瓶颈。
于是钱学森毅然决然,在大学毕业之后,又考取了清华大学的,庚子赔款留学生名额,决心赴美求学。
1935年8月,只有二十四岁的钱学森,远渡重洋,来到了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硕士。
他在这里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取得了麻省理工航空工程的硕士学位。
此时摆在钱学森面前的,有两条路,其一是靠自己优异的成绩,在美国找一份优越的工作。
其二是就此回国,用自己的所见所学,报效祖国。
但在犹豫了一段时间之后,钱学森选择了第三条路,继续进修。
在美国留学的一年时间里,他清楚的意识到了彼时两国之间的差距,想要缩短这些差距,只在美国学习了一年的他,是万万做不到的。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钱学森就像一块干燥的海绵,辗转在美国的各大院校,从麻省理工到加州理工,再到五角大楼,
钱学森在美国汲取了大量的知识,甚至一度成为了美国五角大楼的科学顾问。
他的优秀,让美国人为之惊叹,也让美国人为之忌惮。
想从美国回中国,要用多长时间?钱学森的回答是:五年。
1947年,钱学森初步完成了自己的学业。
此时的他只有36岁,却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出色的火箭喷气推进专家,他是是美国科学界,最亮眼的一颗新星,也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
在冯·卡门的推荐下,钱学森开始在五角大楼工作,他是美国海陆空三军和国防部等部门的科学顾问,那时的钱学森不仅可以自由出入五角大楼,甚至还有查阅保密等级最高资料的权限。
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
这一年,钱学森的事业和学业达到了巅峰。
这一年,他和国内的青梅竹马举办了婚礼。
这一年,他收到了国民政府的回国邀请。
他的老师叶企孙,帮国民政府做了一次说客,劝说钱学森回国,来担任交通大学的校长。
交通大学是钱学森的母校,钱学森对此有着很深的感情,但在听到老师的询问之后,钱学森却毅然决然的回绝了这个邀请。
他不愿意在这个一边十里洋场,一边民不聊生的地方,摒弃自己半生所学的知识,为这个政府粉饰太平。
在国内结完婚之后,钱学森又回到了美国。
在这两年时间里,钱学森一边潜心继续着自己的研究,一边关心着远洋彼岸的祖国。
1949年,钱学森听到了一则震惊中外的广播,他立刻意识到,回国的时机,终于到来了。
这年年底,钱学森向五角大楼辞了职,又向美国的老师同学辞了行。
此时的他深知,国内的航天事业仍是一片空白,这个时候回去,恐怕没有现在这么优越的研究条件。
于是他在临行之前,准备了足足三百公斤的资料,打算先用轮船,将这些送回国内。
但得知钱学森要走这件事,美国高层,军方上下,无一不如临大敌。
钱学森的好友丹尼·金布尔,在给他送行的时候,表现得虽然十分不舍,但却对钱学森想要报效祖国的想法,表达了充分的尊重和理解。
但等钱学森走远之后,金布尔却立刻给美国司法部打了电话,要求他们立刻阻止钱学森回国,若非有必要,甚至可以当场击毙。
在金布尔的眼里,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核心机密的钱学森,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而当时的美国军队,满打满算也只有十个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