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衡阳一小学一个学生也没招到。

据新京报报道,湖南衡阳东山小学从开学到现在一个学生也没招到,面对学校关闭传闻,校长称一个学生没招到属实,但学校并未关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学校一个学生也没有为啥?

解读新闻事件,讲述新闻背后的故事。

观察社会细微,品读时代变革。

据村干部称,东山村有3000多人。

3千多人应该是个不小的村子了,但东山小学却一个学生也没招到,为啥呢?

不是村里没有适龄儿童,而是都去镇里上学了。

今年的情况尤为严重,东山小学没招到一个学生。

如果说只是一年级没有招到学生的话还可以理解,但2至6年也没有学生了,这不是应该有个延续吗?

但根据新闻报道来看,这个学校就是已经没有了一个学生。

用学校校长的话来说,还有几个学生的学籍在学校,但挂靠在别的学校读书,如果有学生回流或招到新生的话,就会恢复开学。

这话说得真的是很艺术,这还不是在表达事实上已经关闭了吗?

情况极有可能是这样的,面对着学生越来越少,本来学生就少的学校变得人心不稳,都跑去了其他学校,像东山村这样的农村小学也就真的没了人。

笔者所在的农村连镇里的中心小学今年一年级只招到了不到20个学生,这还建立在整个镇子里的其它小学都已经关闭的情况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信用不了几年,也一样会遇到东山小学那样的尴尬。

在村民的印象里,村里的小学教学质量不好,这个不好是各种不好,于是便一古脑的进了城。

其实,这也正是城市化在农村的体现。

用各种方式引导农民进城,也是它们所乐见的。

必须要承认的一点是,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的学校,如果还有人说教学质量有啥子本质的差别,那一定是被各种宣传洗了脑。特别是一个小孩子,影响几何更是个未知数。

但宣传的主流就是如此,有人那么说就有人相信。

不得不说,这种做法比那种硬性合村并校要强多了,至少这些都是自愿的。

也就是说,农民是有了进城的愿望才进的城,而不是被迫进的城。

既然是自愿的,路是自己选的,那么也就怨不得别人,就是跪着也要走完。

这是总结了历史的,以前差不多都是牛不喝水强按头,搞得是只能把游戏玩坏,这并不是它们想看到的,但就是这个明显得不能再明显的问题,它们进化了几千年。

引导,自愿,尽管有些时候这个自愿带有诱骗,半强迫的意思,但路总归是自己走的,这也就怨不得天,怨不得地。

不要小瞧了那股子怨气,这玩意儿可能不足以成事,但把锅砸了却是相当简单的。

东山小学本来是方便东山村民的孩子上学设立的,但现在没人上了,没人上了关闭了和根本没设立过那完全是两回事,村民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说东山村再有孩子上学,

那就只能去镇里了。

情况千差万别,

条件不允许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