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就是我们爬了一辈子的格子。”在自己用了半辈子再熟悉不过的书桌旁,91岁的剧作家徐棻仔细整理了下旧物,翻出其中的老式文稿纸摆在桌上,对着上戏图书馆馆长李伟笑着说道。“这个放在这里挺好。”

9月18日,在上海戏剧学院图书馆,“徐棻书屋”正式落成揭牌。上海戏剧学院三任院长来到现场为书屋揭牌。一屋子的藏书、文献、奖状奖章,连同书柜和书桌,都是徐棻捐赠给上戏,并从在成都的家里原样搬来。站在这个温馨的“书屋”,徐棻如回家一般亲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棻在上戏图书馆的徐棻书屋,书桌书柜也是从成都家中搬来。

“我这一辈子的戏剧人生终生有托了,托付给了最可靠的亲人了。我放心,我高兴。”年过9旬的徐棻一身红裙满怀笑容,丝毫看不出年纪,说话间依然激情洋溢而富感染力。面对着上海戏剧学院几代旧友新朋,她说,今天好像看见自己相伴60多年的女儿终于出嫁,并且找到了最好的归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戏剧学院三任院长共同为徐棻书屋揭牌。

2023年,徐棻获得“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作为中国当代戏曲界最富创新精神的剧作家之一,徐棻曾多次荣获文华大奖、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等诸多国家级大奖。在她60余年的编剧生涯中,徐棻的戏剧作品先后成就12位演员成为梅花奖得主,为中国剧坛罕见。她构建的“无场次现代空台艺术”,为中国戏曲的时空自由和现代品格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尝试和范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奖牌。

在上戏举办的捐赠仪式暨徐棻书屋揭牌现场高朋满座,除了历任上戏院长,还有众多上戏教授和几任戏文系主任,他们大多都是徐棻60余年戏剧人生的老朋友、合作者,亦或是她剧作的研究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众多上戏教授齐聚徐棻书屋。

“中国当代剧作家中有几位大家是中国戏曲的富矿,值得好好研究,徐棻先生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位。她对川剧和中国戏曲的影响是很深远的。她也是被低估的一位当代剧作家,我们对她的研究和宣传是不够的。”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中国戏曲学专家叶长海特地来到捐赠仪式现场,他和徐棻也是相识数十年的老友。在他看来,这个书屋对徐棻及其创作的整理,对中国当代戏曲的研究,有很大的价值。

“我们应该研究徐棻先生在编剧上为什么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她是如何成为一个剧作家,这值得学校在培养编剧人才方面借鉴学习。”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在捐赠仪式上表示,“徐棻老师为我们捐献的文献、资料、书籍,我们一定把它收藏好,保护好,更重要的还是要研究好、开发好。这些东西都要系统地去整理,包括数字化。让这些资料不仅能让上戏的师生受益,也能让全国的研究和创作者都得益,我觉得这才是建书屋的根本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书屋一角,曹禺观看徐棻编剧《田姐与庄周》后题词。

60多年的上海情缘

“我和上海的情缘割不断,从1963年我刚30岁第一次来到上海,一直到今年我91岁,一个甲子六十年过去,各种千丝万缕的关系始终牵线在其间,亲上加亲。”在捐赠仪式上,徐棻谈及了自己和上海戏剧界和上海戏剧学院半个多世纪来种种渊源和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剧作家徐棻把出版剧作、演出资料和藏书一并捐赠给上戏图书馆。

1963 年,初为编剧的徐棻以悲剧《燕燕》和喜剧《秀才外传》随成都市川剧院巡演来到上海,并在后台收到了戏剧人生的第一束鲜花。1980年代,彼时担任成都市文化局副局长的她又率27人的庞大“观摩团”来到上海,驻扎月余观摩了“全国莎士比亚戏剧节”,并请胡伟民导演来驻地讲课。

之后几十年间,上戏的周端木、孙祖平、余秋雨、陈多、胡伟民、叶长海等教授老师到成都讲学授课或学术交流,和徐棻结下情缘。而川剧《红楼惊梦》的创作团队,更是以胡伟民为首的上海剧界名家悉数助阵,周本义、金长烈、韩生、萧丽河等都在其中。

2023年11月,徐棻获得“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在赴杭州领奖前逗留上海多日,并在上戏图书馆结识了李伟教授。李伟是上戏图书馆长,也负责着“现代戏曲研究中心”,他回忆那一次见面十分难忘,“当时徐老师带了新出版的《自在飞花——徐棻戏剧代表作》来到图书馆,现代戏曲研究中心的研究生们一起来和徐棻老师交流。叶长海老师也闻讯赶来了。交流地点就在现在的徐棻书屋所在地。那个下午的气氛非常热烈,同学们有提不完的问题,徐老师也精神十分饱满,交流从下午三点一直到华灯初上,同学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戏图书馆门口海报。

毕生藏书资料悉数捐赠上戏

今年年初,在多位挚友的建议下,91岁的徐棻开始考虑如何安排自己的藏书和资料,很多图书馆和相关机构抛来绣球,热情相邀。但在川剧表演艺术家田蔓莎和李伟的合力促成下,这批藏书资料最终来到了上戏“安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部分藏书和奖状。

田蔓莎是“二度梅”获得者、文华表演奖榜首,囊括了戏曲演员的各种最高荣誉。而当年的获奖作品,正是徐棻为她编剧创作的《死水微澜》,这部剧至今仍是川剧历史上的里程碑之作。生活中,两人情同母女,“她叫我烧火丫头,我称她香木头妈妈,是徐棻老师给了我艺术生命。”

在得知徐棻开始考虑藏书问题时,曾经担任过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副院长的田蔓莎思前想后,觉得上戏图书馆是最合适的地方。“这么多文献资料,需要有懂戏曲和徐棻老师的人来整理。而且这些资料放在戏剧学院,也更能发挥它的价值。”

田蔓莎和李伟的想法一拍即合,上戏院长黄昌勇也大力支持。而徐棻回想起自己和上戏60年的情缘,以及半年前在上戏图书馆的难忘种种,也欣然同意。

在就捐赠事宜和李伟、田蔓莎的通信中 ,徐棻写道:“因我一直对上戏有着难以割舍的情谊,所以,把我的书籍捐赠给上戏,也符合了我内心深处一种美好的愿望。与上戏的多年缘分,以及你和李伟馆长对我的喜爱和关心,使我下决心把我这一生出版的书籍和我家的一些藏书捐赠给上海戏剧学院图书馆,让这些书可以给上戏的学生们带去一点不一样的阅读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棻书屋位于上戏图书馆3楼。

8月中旬,蜀地最酷热的盛夏时节,上戏图书馆采编室俞永杰老师飞到成都,经过三天的打包、托运,8月21日,所有的书籍、文献共67个箱子,还有六组书柜,全部运抵上海。所有图书编目的工作也在暑假完成。叶长海教授还为“徐棻书屋”题写了匾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棻、田蔓莎、荣广润、韩生(从左至右)。

“这个事情开创了上戏图书馆的先河,但是它功莫大焉,这种模式今后可以继续尝试下去。”原上海戏剧学院院长、舞美设计家韩生教授说,徐棻老师的这些文献资料、演出影像不仅是她的著作,也是一代戏曲创作的生态,它折射了整个戏曲创作迭代共生的历史,是非常珍贵和难得的。这些书籍和资料在上戏不仅被保存整理,而且也是获得永生。

原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文艺评论家荣广润教授同样觉得这是上戏的一件大好事,她对徐棻老师更是感佩不已:“徐老师60年来不断创新,持续探索中国戏曲的当代化,她的这些作品,透露出极大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而且至今依然保持着活力。上海戏剧学院应该感谢徐棻老师,希望她的这些藏书,在上戏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