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在1861年以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奴制国家。农奴和奴隶有点区别,但区别不大。而且当时全国90%以上的人口,全都是农奴。

这就导致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伴随着农奴们接触到的知识越来越多,思想逐渐开化,领主们想要继续把他们当奴隶使唤,已经不太容易了。

因此,到了19世纪中叶,沙俄废除农奴制的呼声非常高,甚至有一部分贵族领主,也支持废除农奴制。

这些贵族领主倒不是因为过于大度,而是从国家稳定的角度出发的。废除农奴制,虽然使得他们失去了一大笔财富,但能保证沙俄不崩盘。只要沙俄还在,那他们这些贵族就可以通过其他任何渠道搞钱。一旦沙俄没了,他们失去了贵族光环,那可就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农奴制改革是一场骗局

沙俄的君主是沙皇,但是沙俄并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国家,沙皇有自己的私人封地,而各大贵族领主们,也有自己的私人封地。

沙皇的个人统治,是依靠各大贵族领主们支撑起来的。当然了,享受了特权,就要承担相应的义务。沙俄的这些贵族领主,需要世代服役,支持沙皇的事业,为沙皇工作。

所以说,沙俄不管怎么进行改革,沙皇都不可能真正和这些贵族领主们彻底决裂。

沙俄的农奴分为两种:

  • 第一种被称为农民,是沙皇旗下的农奴,他们享受一定的人身自由,但是需要干活给朝廷交税,依旧是社会底层。
  • 第二种就是真正的农奴,他们归属各大贵族领主,是这些领主们的私人财产。这些农奴的生老病死,全都是领主包了,因此领主们也有权决定这些农奴们的婚丧嫁娶,包括拥有买卖他们的特权。

亚历山大二世搞出来的农奴制,就是名义上让这些领主们手里的农奴,变成沙皇手里的农民。这等于是沙皇想要抢夺贵族领主们的私人财产,那不是要跟贵族领主开撕了吗?

沙皇可没那么傻,他既要安抚这些农奴,保住自己的江山,更要安抚好贵族领主,确保自己能继续担任沙皇。

所以说,亚历山大二世玩了一个小花招,那就是抬高地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农奴们虽然获得了人身自由,但同时也失去了生老病死的依靠,生病吃饭,全都要自己掏钱。农奴为领主干了这么多年活,压根没什么积蓄,生存问题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为此,亚历山大二世出台政策,表示他们可以向领主买一块田地自己耕种。有了地,那就有了生活的希望,农奴们自然乐意。可农奴兜里没钱咋整呢?没关系,亚历山大二世表示,沙俄朝廷可以借钱给他们,让他们分三十四年还清就行了。

那么这里面贵族领主们赚了什么呢?原来地价已经在无形中被他们悄悄抬高了三四倍,怎么卖都是白得钱。

这场改革看似没有输家啊,毕竟沙皇稳住了农奴和贵族,贵族们得到了一大笔资金,农奴们获得了人身自由,还有了自己的田产。

可实际上,农奴们需要付出一生的代价,去供养这一小片土地,沙皇不是做慈善的,本金和利息,足以压垮这些农奴。过去生病了还有领主们兜底,现在生病了他们压根不敢花钱去看,舍不得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有远东新得到的土地,农奴制改革寸步难行

农奴制改革的契机非常好,恰好在1860年沙俄从清朝手里夺走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外东北之后。

按道理说,这场改革是势在必行的,所以应该准备了很长时间。因此,不存在因为夺取了远东大片土地,所以进行了农奴制改革这种逻辑。

但是这两件事发生的时间太靠近,未免让人对两者产生了联想。

如果沙俄那些年没有扩张领土,就草率地进行农奴制改革,那么这场改革会不会成功呢?或许会,但少了一个备选方案。

远东这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好比是一个尚未打开的宝藏,谁也不知道这个宝藏里到底藏着多少宝贝。

现在我们知道了,这里目前已经开发的耕地面积,便能养活3000万人了。而这里的潜力耕地面积,如果能够充分开发,足以养活1.5亿人。

那时候这就是沙俄农奴制改革的底气所在。有了新得到的这片耕地,那么沙俄就能游刃有余地进行改革,反正有远东大片耕地可以托底。

为此,沙俄在改革过程中,曾经发布命令,但凡愿意前往远东定居的家庭,每户都能分到100俄亩耕地,而且20年都不用交税。

这无疑是一大利好,很多在欧洲混不下去的农民,又不愿意向国家借钱买地,前往远东定居,难道不是最好的选择吗?唯一不好的,自然是背井离乡,且路途遥远了。

但不管怎么说,远东都成了这场改革的托底之地,有和没有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如果没有,那么所有农民都只能选择向沙皇贷款买地,否则只能饿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朝无形中帮沙俄续命半个世纪

1853年到1856年,是沙俄罗曼诺夫王朝最为耻辱的时间段,因为这几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沙俄惨败于英法土联军之手。

有多惨呢?沙俄的沙皇尼古拉一世直接自尽了,50多万俄军葬送在了这场大战中,其中有不少都是贵族子嗣。此外,沙俄在巴尔干半岛上的一切势力,全部宣告终结。等于此前沙俄半个世纪的努力,都付之一炬了。

这事儿对罗曼诺夫王朝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尤其是威信方面大打折扣。无论是平民还是贵族,都不太信任该王朝的统治了。

信任危机是最大的危机,当你不再具备公信力的时候,也就是你丧失权力和地位的时候。

在这种情况下,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向新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送来了一个喜讯:在他的努力之下,成功夺取了黑龙江以北的大片地盘。

紧接着,1860年,沙俄又直接将外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收入囊中。

这就好比一家即将退市的大公司,突然宣布拿下了一个大项目一样,明显是重大利好,该公司的股票自然是蹭蹭蹭往上涨。

原本在1856年打了败仗的沙俄,忽然就放出了一个天大的利好消息,这无疑是为罗曼诺夫王朝增添了加分项。

在这一基础之上,亚历山大二世再进行改革,也就多了一些底气。否则一个打了败仗,让俄国损失五十多万大军的家族,凭什么让大家相信他们能继续带领俄国腾飞呢?

由此可见,正是清朝在无形之中帮助了沙俄渡过难关。如果没有清朝双手奉上的这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莫说农奴制改革搞不下去,恐怕连沙俄罗曼诺夫王朝都得提前告别历史舞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沙俄只能靠不断开疆拓土续命

很多人对俄国夺取克里米亚、乌东等地不太理解。实际上咱们从他们的历史中就能看到一些端倪。因为这是一个对土地有着无穷无尽欲望的国家,那么要这么多土地干什么呢?

其实这也不是他们自身说了算的,一旦停止了开疆拓土,他们很难找到另外一个项目,维持沙俄的运转。

没办法,沙俄就是依靠开疆拓土这个机制存活下去的,你想让他们停止开疆拓土的步伐,无异于是在让他们自我了断,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沙俄的军功机制,有点类似商鞅变法中的军功爵制,不断在战场立功,也就能不断产生贵族领主。农奴好找,可土地不好找。为了安抚这些新贵族们,只有不断开疆拓土,让他们也拥有足够的土地才行。

老贵族们建立了新功勋,也得需要更多土地封赏才行。而且开疆拓土的过程中,又会诞生新一批需要土地安抚的新贵族,那就只有继续开疆拓土了。这是一个死循环,除非沙俄崩盘,否则基本无解。

由于几百年的历史惯性,导致苏联、现代俄国依旧不知道该怎么换个思路。一心一意谋发展,踏踏实实搞经济?不存在的。在他们心目中,开疆拓土和生存是划等号的,这是刻在血液里的东西,不是你想改就轻易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