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革命家。他对中国最突出的贡献,是为中国创立了共产党,把毕生的精力都用在培养中国革命的新兴力量上。在他的带领下,李氏一门家风清廉,克己奉公,从不多拿多占国家的一分一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李大钊从来没有和家里人的合影,也几乎没有留下多少照片。但他们确实是李大钊精神坚定的拥护者和执行者。李大钊的大儿子李葆华也从不愿意主动提及父亲的生平,但在他90岁时,看到一段几秒钟的影像,却让他热泪盈眶。也许,他没有一刻,不在思念父亲。点赞关注,带你细细了解清廉李氏一家。

李葆华帮助父亲李大钊

李葆华出生在1909年的河北大黑坨村。他出生后父亲一直在北平活动,直到9岁时,才和妹妹星华一起回到父亲身边。小小的李葆华眼里的父亲已经是个陌生人了。所以最开始他并不亲近这个总是有些严肃的父亲。

在星华回忆父亲的文章中,曾经写过小时候和父亲相处的片段。李大钊在专注忙碌的工作之余,对于儿女的幼稚问题,总是耐心回答,也从不打骂孩子。尽管李大钊从来没有刻意地将革命的思想灌输给孩子们,但他也没有故意避开,所以,在潜移默化中,将自己的主张和行为准则,印刻到了子女身上。李大钊曾经说过,孩子们学习的知识比他那时候学的多多了。所以今后孩子们要做什么他都不会干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种家风的影响下,17岁的李葆华开始积极参与各种革命活动。1927年3月18日,李葆华参加了反对帝国主义的示威大会。有47位进步青年被段祺瑞政府杀害,李大钊负责掩护他们撤退,自己走在最后。李葆华是躲在一个小巷子里才幸免于难。

形势很危险,但李葆华仍然敢于发声,他写了《段祺瑞的几条罪状》。不过也因为这次行动,李大钊被段祺瑞政府注意上了,所以他们的活动转为了地下。李葆华自然而然就担任了李大钊的通讯员。

当时全国有很多进步青年给李大钊写信,李葆华自觉地收拾好,定期交给李大钊。有时候,收到不利于革命志士的消息,也会及时传达出去,帮助他们脱险。

转眼就到了清明节,正在读中学的李葆华放假之后,和同学周丰一去燕京大学教授沈士远家过节。周丰一的父亲就是周作人,当晚也住在朋友家。第二天,沈士远教授的弟弟沈尹默从报纸上看到李大钊一家被捕的消息,急忙通知大哥沈士远,马上把李葆华秘密转移到另一个教授家里。后来,又让周作人坐车回燕京大学上课的时机,把李葆华带回北京城中,为了保护好李大钊先生的血脉,硬是让他在周作人家的一个房间里,闷了一个月之久。他只能从报纸上得到关于父亲和家人的只言片语。

李大钊被害,李葆华出国学习

敌人的刀最终还是刺向了李大钊。非常残忍的是,为了增加对李大钊的折磨,他们决定对他施绞刑,还恶意地在中途放下李大钊,延长行刑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父亲被处死的消息面前,一切安慰都是徒劳的。李葆华需要的也不是言语上的安慰,他把悲痛和仇恨都积压在了心里,表面上沉着冷静,让周作人和沈尹默刮目相看。其实这相当于一种保护机制吧,人在特别悲痛的情况下,通常会选择回避这种情绪,避免让自己陷入歇斯底里的不可控制的地步。因为李葆华要好好地保护自己,为父亲报仇。

当时,李星华为了保护哥哥,在审判席上对敌人撒谎说,自己就是李大钊最大的孩子。这让当局放松了警惕,沈尹默趁机将李葆华化名杨震,送往日本。

在日本,李葆华一边学习,一边坚持革命。1931年,他在东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担任中共东京特别支部书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九一八事变后, 22岁的李葆华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革命热情,他回到上海,参加了各种革命救国团体,第二年,化名赵振声,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凭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同年6月,他担任了中共北平门头沟区支部书记。

1940年,李葆华又换了名字回到故乡,准备开展工作。但当时故乡还是敌占区,有人就卖国求荣,向日本人报信。幸亏有觉悟高的乡亲们,及时通知了李葆华,时间紧急,李葆华只能跳到屋顶上躲藏,好在日军也没有太仔细搜,侥幸逃过一次。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1949年,李葆华参加开国庆典,看到了父亲为之呼号、奋斗一生的景象,终于实现。父亲没办法看到的,李葆华看了,在心里传达给敬爱的父亲。

新中国成立后,从秘密工作岗位中脱离出来,李葆华丢掉了“赵振声”,恢复本来的名字。国家安排他改善黄河水患。为了完全了解情况,他和搭档傅作义一同进山考察。带几个技术人员,就坐着小木船,边走边看,同时拍照、做好记录。有些河道太狭窄,不能行船,他们也就在山间穿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葆华不讲究吃。也不喜欢迎来送往。这次出行也专门避开了当地政府,吃饭都自掏腰包。省去了不必要的应酬时间,他们很快完成任务回到北京,又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就整理好了所有资料,交给了上级机关。

接下来的治理工作,李葆华一直和工人同吃同住。野外的工棚漏风漏雨,李葆华睡不着,干脆点着灯看书。后来傅作义突发疾病,所有的担子都压到了李葆华一个人身上。但他也没有抱怨,没有退缩,默默一个人承担起来。

水利工程还没有结束,饥荒的问题又悄然席卷全国。李葆华在考察水利的过程中,发现山东的大部分群众已经吃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糠了,连排泄都非常困难。李葆华没有因为这个问题不归自己管,就推诿逃避,而是第一时间打电话联系人解决问题。

李葆华沉稳冷静的态度,让领导相信他有临危不乱的处理事情的能力。在安徽面临更严峻的问题的时候,中央决定让李葆华去安徽当第一书记,解决问题。

李葆华上任后,没有急于出政策,而是先去基层调查情况。他发现供销社在配给居民粮食的时候,阳奉阴违。李葆华据理力争,营业员狡辩不过,竟然有眼不识泰山,打电话请派出所来抓走“捣乱”的李葆华。

虽然过程似乎让李葆华受了一些气,但是却简单直白地让问题得到了解决。这件事之后,民间就有传言说李葆华喜欢微服私访。李葆华却表示,他自己并不喜欢这个说法。他认为,如果群众认为李书记该私访了,那就证明我们工作没有做好,群众还不满意。

工作上一丝不苟,兢兢业业。李葆华的私生活也非常自律健康。他从不抽烟喝酒,最大的兴趣爱好就是读书、写字、围棋。而他面对每项工作的时候,只要有需要,他会自动自觉地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在治理水患的时候,技术人员都说,李部长的确是行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9岁的时候,组织上安排他去担任中国人民银行的行长,尽管当时他对金融知识一窍不通,但既然需要他,他就义不容辞。知识可以学,人民的事业不能耽误。他用四年时间,制定出完善的金融制度,推动了中国金融向现代化发展。即便他担任行长多年,他的兄弟姐妹和儿子们,也没有因此沾过光,发过财。

李葆华的家里书籍最多,家具也没有什么新的,只要能用,李葆华就没有想过要换。而且这些旧家具,很多都是李葆华借来的。所以每件家具上都贴着小条子,写清楚了从哪个单位,借来的什么编号的器物。使用时间长了之后,李葆华还觉得不能占了国家便宜,干脆花钱买了下来。

一脉相承的清廉家风,李大钊孙子获七一勋章

大妹妹李星华是作家,二弟李光华曾任中科院电子研究所党委书记,小弟李欣华和小妹李炎华,都从事教育工作多年。

1945年,36岁的李葆华选了同样有革命理想的田映萱作为自己的人生伴侣。这对革命夫妻的后代同样也继承了他们的革命意志和李家的清廉家风。李青、李宏塔,分别担任过浙江省统战部部长,安徽民政厅厅长,李亚中则受父亲工作的影响,成为了一名水利工程师。

李宏塔骑自行车上下班20多年,总共骑坏了4辆车,七双鞋,连雨衣都消耗了5件。后面年纪大了,才大方地给自己换了辆电动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负责过两次建房和分房的工作,从他手里分出去的房子就有200套,但他自己一直住在55平米的宿舍里。他和父亲一样,不抽烟不喝酒,也不热衷于休闲消遣,他的工资都用来捐款做公益了,所以工作多年,卡里的存款还不足一万。

这已经可以算是个贫穷干部了,但他对于人民却从不吝啬。他时常在身上装着现金,有整有零,平时出门,碰到需要帮忙的,伸伸手就帮了。

在救灾工作中,他才从北京汇报完工作,仅仅吃了碗泡面就一头扎进重灾区视察情况,查看有什么思虑不周的情况。还真让他发现了,给乡亲们吃的米因为保存不当发霉了,帐篷太闷热,住着不畅快。李宏塔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得到了群众的好评。当然他不愿意被人说“微服私访”,所以他并没有隐藏自己的身份,只是想要了解真实情况、想要尽快帮群众解决问题而已。

后来,李宏塔获得了“七一勋章”,他决定将这一枚荣誉放到李大钊纪念馆,告慰爷爷的在天之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独有偶,他弟弟李亚中住得也是老式楼房,家里的家具老得弹簧硌屁股,李亚中都没舍得换。李亚中幽默地说,我的确没有因为是李大钊的后人而得到组织上的优待,因为我的有些同事三五年就能晋升一级,我都在副处级上待了20年了。我有时候都有点不舒坦。

李亚中说,虽然我父亲也只见过爷爷几年,我们只能从文字中感受爷爷李大钊,但我们会把爷爷的精神放在心中,爷爷给我们留下的物质遗产只有一块银元,但他的精神是无价且隽永的。至今,他们父子还会时常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自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李家三代如出一辙的清廉和无私奉献中,能看到什么叫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李大钊先生虽然因为革命遗憾早逝,但他的精神将永远流传。不知道你有没有被李氏如此的高风亮节所打动,希望可以在评论区收获留言,最后也别忘了点赞关注,我们将会一如既往为您提供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