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本来是一件好事,然而有些学生却跟家长因为生活费而吵得不可开交。

大学生活费给多少才合适,没有标准答案,具体要看家长的经济实力、学校所在地的物价而定。家长想让孩子安心学习,好好享受大学生活就多给一些,若是想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多锻炼锻炼自己,就酌情少给,培养学生的理财能力,找机会勤工俭学,还能积累经验。

通常大一刚开学,学生和家长对生活费都没有什么概念,不知道给多少合适,难免会参考周围人的建议。江苏一位家长原本跟女儿说好一个月4000,结果听周围人说2000就够,于是临时改变主意,女儿却不答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考上211每月生活费4000元”,家长开学前反悔生活费减半,女儿破防

女生在网上哭诉,自己高考分数过了江苏省一本线,但是省内高校录取分数都比较高,想要捡漏上211只能选择偏远地区。她本人不想出省,在本地读一所普通一本就满足了。可是家长不甘心,觉得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偏远211也是重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长为了说服女儿报考211,拿出杀手锏,表示但凡能考上211每个月的生活费就给4000。原本她预期生活费也就2、3千的样子,如今看到父母如此大方便心动了,开始期待美好的大学生活了,就听从父母的建议,如愿考上了新疆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果开学前夕,父母改变主意,听周围人说生活费2000足矣,有的学生在北京上大学也才2000,去新疆更用不到4000,于是提出生活费减半,女生感觉被父母套路了,早知如此就不去新疆了。

家长开始诉苦,说上有老下有小,女儿应该学会体恤父母。可是女生觉得这都是说好的事情,怎么因为别人的一句闲话就随意改变呢。女生退了一步跟父母说3000也行,结果仍旧没谈拢,女生感觉自己真是天崩式开局,还没上学就开始后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学生活费一个月4000很多吗?

普通工薪族家长给学生的生活费,通常在2000左右,最少也要1500。毕竟现在各所高校食堂餐标很高,一日三餐想要吃饱,少说也要三四十块钱,再加上购买一些日用品,可以说1500是刚需,多出来500元,学生可以适当改善下伙食,跟同学出去玩之类的。

如果是985高校,学校食堂可享受的补助越多,学生的伙食费越便宜,要是去经济窗口打饭,可能每餐5块钱就能吃饱。双非院校食堂可能会更贵一些,要是生活费不够,学生真有可能吃不饱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学生平时有喝奶茶的习惯,每月2000可能也不够花,更别提跟同学聚会出去玩了,要是买衣服可能开销更大。要是三四千元,学生的生活质量就能有本质性提高,难怪女生难以接受。

不过对于家长来说,若不是中产以上水平,很难每个月拿出4000给孩子当生活费,学生也要体恤家长的不容易。毕竟家长除了负担生活费,还要保证日常开销,攒明年的学费。如果学生觉得生活费不够花,完全可以自给自足,而不是跟家长闹脾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长“言出必行”才能有好的教育效果

话说回来,这位女生闹脾气的根源不是不懂得心疼父母,而是家长的出尔反尔让她伤心。毕竟对于她来说,本来不想到离家很远的地方上大学,结果中了家长的圈套,要是家长言出必行,或许学生还能坦然接受,现在的局面很难对学校产生认同感,每年开学去学校的路上心情可想而知。如此学习心态,还谈何取得优异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长觉得拿到录取通知书就万事大吉,殊不知这只是刚刚开始,以后能否找到好的毕业出路,不止看学历和办学层次,更要看学生自己的表现。要是去了211不努力学习,还不如在双非踏踏实实发展,至少还能在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机会也比较多。

如今因为生活费问题,学生和家长闹得十分不愉快,这种情绪会被带入学校,学生很难融入新的学习环境。要是学生因此而自暴自弃,在学校里躺平摆烂,家长的损失不可估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女生为了生活费而更改大学志愿固然不妥,但家长的教育引导方式也有欠缺之处。不想让自己在孩子心里失去威信,就要信守诺言,办不到的事不能乱许诺,如此说话不算话,对学生的伤害难以预估。

今日话题:大家觉得家长应该遵守承诺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下一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