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江之畔,茶山众多。坐落于山水之间的利川,名茶辈出。武陵山区内,无数宜茶的坑、涧孕育出了独特的茶香。

暮春时节,嫩茶待采。利川法院成功调解一起涉茶企民间借贷纠纷案件,通过分期偿还等方式为企业减负,变“杀鸡取卵”为“养鸡分红”,在维护原告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依法保护涉案企业,促使“两难”变“双赢”,滋润茶香清甜。

百万债务陷瓶颈

“此次达成调解,给了公司一个渡过难关的机会,了却了我们一桩心事……”调解室内,某茶叶公司代表赵某说道。

2017年,因公司发展资金周转不灵,王某向张某借款200万元,并请某茶叶公司担保,三方签订借款合同,约定四年内偿还完毕。几年后,王某因经营不善,无力偿还欠下的债务,张某要求某茶叶公司履行担保义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多次催要无果后,张某一纸诉状告至法院,并提出财产保全申请,请求冻结王某、某茶叶公司银行账户存款。

五次调解破僵局

考虑到春茶即将上市,若机械办案,极有可能因司法程序“拖瘦”“拖垮”涉案茶企。

“一定要快速推进,最好能通过调解结案。” 为切实保障当事人权益,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承办法官立即对该项工作进行部署,开展庭前调解,因钱款出借时间长,且前期已给付部分利息,双方对剩余应还金额争议较大。

第一次调解虽未成功,但并非全无收获。承办法官了解到,除还款金额外,双方对于借款事实及担保义务不存在争议。但由于茶企受季节、行业发展影响较大,订单回款周期长,目前偿债能力较弱,无法满足张某要求一次性还本付息的要求。

了解到这一情况,承办法官综合分析,认为案件还有调解的空间。

案件进入庭审阶段后,承办法官组织双方在短时间内完成对账结算,站在双方角度分析利弊、释法说理,经庭中、庭后四次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约定以“零息、五年、十期”的方式履行债务,既保障出借方张某的合法债权利益,又为陷入困境的茶企解了燃眉之急。

“流动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尤其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行压力下更甚。利川法院始终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以“如我在诉”的要求做好司法审判工作,善用调解这个“东方智慧”,选择后续程序最少、对抗最小、最有利企业生产经营的方式化解涉企矛盾纠纷,以精准的司法“力度”为法治化营商环境增添更多“温度”。

来源:利川市人民法院

编辑|胡 丽

审核|程庆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