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山作为楚国的发源地,《左传》载:“右尹子革谓楚灵王曰: ‘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大意是“右尹子革对楚灵王说:‘从前我们的先王熊绎,居住在荆山,乘坐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在荒野草丛中开拓疆土。’”这一记载生动地描绘了楚国先祖在荆山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水经注》也有关于荆山的记载:“沔水出荆山东,南为沧浪之水,是近楚都。”大意是“沔水发源于荆山的东面,向南流淌成为沧浪之水,这里靠近楚国的都城。”这条注解进一步证实了荆山与楚国之间的紧密联系。

《三国志》中周瑜的言论也为荆山作为楚国发源地提供了佐证:“昔楚国初封于荆山之侧,不满百里之地。”大意是“从前楚国初封于荆山的旁边,领土不过百里。”这句话揭示了楚国在荆山起步,逐渐发展壮大的历史。

清代学者宋翔凤在《过庭录》中则详细叙述了楚国先祖的迁徙过程:“鬻子后,数世至熊绎,始南迁荆山,不通中国。用力于蛮夷,故至熊渠,而西连巴巫,东收豫章。”大意是“在鬻子之后,经过几代传承到了熊绎,他开始向南迁徙到荆山,与中原地区隔绝。在蛮夷之地奋力开拓,因此到了熊渠的时代,楚国的疆域已经向西连接了巴巫,向东则收复了豫章。”这段叙述不仅证实了荆山是楚国的发源地,还描绘了楚国先祖在荆山艰苦创业、逐渐扩展疆域的历程。

需要指出的是,荆山在全国有多处,但上述所言作为楚国发源地的荆山,特指南条荆山,即《禹贡》中所记载的:“荆及衡阳惟荆州,荆河惟豫州。”大意是“荆山及衡阳之间为荆州,荆山至黄河之间为豫州。”这一地理范围的界定,更加明确了作为楚国发源地的荆山的具体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荆山,沮漳地区也是楚国的重要发祥地。《左传》中就有“江汉沮漳,楚之望也”以及“唯沮与漳,楚实尽之”的记载,表明江汉沮漳一带是楚人的祭望之地,即祖先居住的地方。这一说法在《史记·楚世家》中也得到了印证,楚昭王曾说:“自吾先王受封起,望不过江汉。”“自从我们的先王受封以来,我们的祭望不过江汉之间。”

而沮漳二水正位于江汉之间,因此可以作为楚文化发源地的有力证据。

说到沮漳河与楚文化的关系,有三个经典名句广为流传。

第一句是“江、汉、沮、漳,楚之望也”和“唯漳与沮、楚实尽之”,意思是江汉沮漳一带是楚人的祭望之地,即祖先居住的地方。这一说法出自春秋编年体史书《左传·哀公六年》的记载。《左传》哀公六年记载有关楚王祭祀之事:“楚昭王有疾,卜曰‘河为祟’。王弗祭。大夫请祭诸郊,王曰‘三代命祀,祭不越望。江、汉、雎、章,楚之望也’。”

第二句是“昔我先出自颛顼,宅兹沮漳”,意思是楚人的祖先是颛顼的后人,他们的老家就居住在沮漳之间。这一说法在河南新蔡葛陵楚墓出土的战国简牍中得到了证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句则出自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中的“苏秦谓燕王章”,其中提到“自复而足,楚将不出沮漳,秦将不出商阉(奄),齐不出吕隧,燕将不出屋注。”,进一步证明了沮漳地区是楚人的源发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