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新中国第一次大授衔中,我军共有55名开国将领被授予上将军衔,此外还有两位补授,一共57位开国上将。其中萧克将军的名字名列榜首,这也就有了萧克镇上将的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萧克是我军历史上最年轻的高级指挥员之一,他1925年投笔从戎,参加过南昌起义,后上了井冈山。土地革命时期就担任过红六军团长,后又担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是贺龙元帅的副手,可以说是资历显赫。

这样的级别和资历在红军将领中并不多见。

抗日战争中,萧克出任120师副师长,还担任过晋察冀军区代司令员。当时与他平级的另外两位八路军主力师的副师长,都被授予了元帅。

解放战争期间,萧克参与创办了华北军政大学,兼任副校长。一直到1949年5月,才调任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第一参谋长。

萧克之所以没有被授予元帅,战功方面是硬伤。除了红军时期,担任过军团长,其他阶段他基本上都是副手,即便担任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期间,也不是太成功。

此外,萧克一生曾有过几次“站错队”,这也是影响他军衔的一个因素。

萧克第一次站错队是 在1929 年6月召开的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在大会选举军委书记时,他没有投毛泽东的票,而是投了朱德。但当时可不仅他一个人如此,很多将领都是这样。

第二次站错队相对更加严重一些。那就是“草地分家”,萧克站到了张主席一边。萧克当时由于对情况不了解,所以对张国焘的错误没有进行批判,与明确反对张国焘的贺龙、王震等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也导致在授衔的时候,上级有人明确反对他,认为他不坚定。

不过尽管如此,建国后萧克职务也并不低。从1950年6月起,萧克就开始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军事训练部部长。

后来又任国防部副部长,还担任过训练总监部部长等职。

1958年,反教条主义的时候,萧克遭到错误批判,并被解除了职务。

1972年,恢复工作后,萧克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校长,后又担任军事学院院长兼第1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委员。

1980年到1983年期间,他还担任过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也是副国级的干部。

尽管与十大元帅相对,差距还是有些大,但萧克的成就也并不能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