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2年曾经在B站刷到一个断供催缴视频,里面内容是一段对话,女业主对银行催款人员说,我们房子烂尾了你们银行怎么监管的,要不是烂尾我们怎么会断供;银行催款人员说:

我们监管不力是违规了,你们断供可是违法的。

只不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银行也开始放下身段,跟贷款人开始好商好量,讲话声音都温柔了很多。

昨天,经济观察报发表一篇名为《断供房贷被冷处理》的文章,简而言之,就是只要房主愿意继续还房贷,还款金额和方式都一切好商量。

对于握在手里的断供房,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以一种极其人性化的方式谨慎处理——

它们非但不着急起诉,反而是在想办法劝“老赖”要努力奋斗,不要躺平。

其实这个现象我在社交媒体上看了不少人的经历分享,比如说就有为了让因为失业而无力还款的房主继续还款,银行还帮着找了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前后反差之大,让人怀疑太阳是不是打西边升起了。

而银行之所以变得这么容易说话,愿意让出部分利益,也绝非出于突然的良知觉醒。

而是相对于资产的贬值,他们更害怕资产的彻底毁灭。

这其中的核心逻辑便是——银行对你的房子估值,往往比你自己还悲观。

房产抵押的初衷,是希望在“双输”的心理重压下,你能尽力偿还贷款。

银行恶狠狠地说,小心我收你房子!

本质上是吓唬还款人,别轻易放弃这金贵的身份。

对于银行来说,房贷客户绝对是银行最优质的客户,没有之一。

我们的负债,对应的是他们的资产。

银行业的核心资产,从来都不是不动产,而是签下不动产长期贷款契约的,一个个还款人。

银行真正渴求的,是这些还款人提供的源源不断的现金流。

当房地产市场尚算景气时,偶尔因资金链断裂而抵押的房产,银行还可以相对轻松地通过法拍等途径变现,确保自身利益不受损害。

这一机制在理论上似乎很完美,但其实现却依赖于一个稳定良好的经济环境。

然而,如果这个前提条件不再存在,系统性风险便会悄然而至。

从2015年法拍房“问世”以来,法拍房的规模一直在走高,近些年,这个趋势愈演愈烈。

根据《2023年全国法拍市场监测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法拍房挂拍套数达到79.6万套,总量较上一年增加36.7%,创下新高。

而2024年上半年,全国法拍房挂拍量为32.62万套,同比又增长了77.76%。

这数据的爆发力,似乎是用错了地方。

断供是不用商量的,都是每个个体基于目前的经济状况下做出的自然选择。

对于银行来说,断供不可怕,怕就怕许多人都一起断供。

如果大量贷款者无力偿还贷款,银行可能会陷入困境甚至倒闭。

举个例子,一套市场估价百万的房子,若落入银行手中,从评估、处理到拍卖,整个流程耗时至少两年。

期间房价若下跌,可能仅能以八十万成交,再算上人力成本五万,银行实则亏损二十五万。

拍卖后若房贷仍未偿清,银行还需追讨,而若购房者又无力偿还,很可能又会成为坏账。

因此,如果在你眼中,房子的价值已不及剩余贷款,那么在银行看来,这房子就更不值钱了。

至少对你来说,你还能住在里面,房子起码还有使用价值。

而对银行而言,空置的房子还需支付物业费,妥妥的不良资产。

而且在银行的财务报表上,这还会留下不良记录,证明账款难以收回。

所以,银行宁愿与贷主协商,探讨能否减少还款额、降低利息,总之只要能给银行带来现金流,避免断供,一切都有商量的余地,以免最终落得两败俱伤的下场。

归根结底,还是当前楼市环境的变迁,曾经抢手的房产,现在对银行而言也成了烫手山芋。

但一样物品,如果当铺都不收,那就说明这个东西不值钱。

写在最后

银行此举,实质上是在将风险推向未来。

那些现在无法偿还贷款的人,难道将来就有能力偿还了吗?

如果现在不收回断供房并及时进行法拍,一旦房价继续下跌,损失岂不是会不断扩大?

说白了,银行这是在赌,赌未来的你枪里还有子弹。

赌现在无力偿还贷款的人,将来会有足够的收入来继续还贷,而且收入必须大幅上涨。

因为现在的欠款会累积到未来的还款额度中,从而增加未来的还款压力。

发展的代价总要人承担不是?

总而言之一句话,相信后人的智慧。

但总想着度过眼前的困境,把长远问题交给“后人智慧”。

但万一后人的智慧就是不和你们玩,又该怎么办?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