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花蕾已然绽放
触碰着紫罗兰花
百合花从梦中醒来
在微风中点头含笑
这是斯大林18岁时写的一首情诗,虽然写得不怎么样,浪漫情怀却跃然纸上。那时的斯大林,是个浪漫主义诗人,有着俊美的面容、忧郁的表情,深受女孩子喜欢。
斯大林那双双眼皮大眼睛,仿佛包含着无限悲苦,似乎在察看世人的心,女孩子看一眼便忍不住深陷其中,进入到一种陌生而又遥远的风景之中。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原姓朱加什维利,斯大林这个姓名,是他34岁那年改的。斯大林一生给自己取过两个名字:一个叫柯巴,流行于革命者中间;另一个叫斯大林,震惊整个世界。
“斯大林”的俄文意思是“钢铁”,钢铁般的意志,铁腕般的手段,与他的性格非常契合。“柯巴”的意思是“不屈不挠的人”和“无情的人”,同样代表着斯大林的性格。在他故乡格鲁吉亚的传奇故事里,柯巴是一个绿林好汉的名字。
都说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斯大林为什么要更改姓名?除了突出个性彰显革命情怀,也许是为了彻底与父亲“决裂”。斯大林鞋匠出身的父亲,是个酒鬼、穷鬼加暴父,家暴乃是家常便饭,动辄将妻儿往死里打。有一次,妻子差点被他掐死。
不幸或者幸运的是,斯大林11岁那年,父亲酒后与人发生争执,被对方一刀捅死,母子从此相依为命。如果父亲不被别人捅死,以斯大林的脾气,迟早要“大义灭亲”。之前,他曾往父亲身上扔过刀子。斯大林虽然与父亲“决裂”,却继承了他的残暴基因,有过之而不及。
斯大林的母亲叶卡捷琳娜,是一个虔诚的东正教徒,她最大的荣光和目标,就是儿子能够成为一名神父。为此,她拼尽全力,尽一切可能为斯大林提供学习机会。斯大林6岁就被她送进教会学校学习。
斯大林很懂事,在学校表现出色,虔诚信仰东正教,从不缺席弥撒,获得过奖学金,还是唱诗班的领唱,是个妥妥的“三好学生”。没有一点歌唱天赋,是很难成为领唱的。如果斯大林不参加革命,也许苏联就少了一个“伟大领袖”和恶魔,多了一个诗人或者歌唱家。
“三好学生”很快辜负了母亲,经常逃学上街参加反对当局的游行活动,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屡教不改之后,斯大林于1899年被教会中学开除。
也一种说法,叶卡捷琳娜不承认儿子是被学校开除的,而是她自己把他领走的。
1930年,叶卡捷琳娜对美国记者尼克博克说,由于儿子身体不好,我才把他带回家的。他进神学院时,还是个壮小伙子,可是过分的用功,使他到19岁时身体垮了。医生告诉我,他可能患的是肺病,于是我把他从学校领走了。他不想离开学校,是我把他拖走的,我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啊。
叶卡捷琳娜此举和“此说”的目的,还是为了保护儿子。她觉得儿子的“胡作非为”得罪了上帝,宁可自己担着罪名,也要避免儿子遭到上帝的惩罚。
斯大林后来的行为,也佐证了母亲的心思,他尽量避免在宗教问题上,过于刺激母亲。
1921年3月,阔别故乡8年的斯大林回了一次老家。此时,苏俄内战刚结束,内战期间,布尔什维克杀害末代沙皇一家并毁尸灭迹,引起民众尤其是教徒的震怒。
叶卡捷琳娜严厉责问斯大林:“儿子,你手上没沾染沙皇的血,对吗?”斯大林怯懦地在胸前画了一个十字,发誓自己与此事“没有牵连”。
这事确实与斯大林没有关系,是列宁干的。
1918年7月17日,在列宁的命令下,沙皇全家被秘密处决,没有经过任何形式的法律审判。被杀的不仅仅是沙皇和他妻子,还有他们的四个女儿和一个儿子。除了他们,一位家庭医生和三个仆人也被杀,总共11个人。
杀人不过头点地,可是列宁不,还要毁尸灭迹。他们的尸体被斧头和锯子砍成一块块、锯成一段段。这还不够,为了防止人们认出他们的脸,脸也被毁掉了。
为了防止有人通过骨骼或者其它特征识别他们,尸体上还泼洒了硫酸。最后,这些被肢解和毁容的尸体,被扔到了一个废弃的矿井里。
这个惨绝人寰毛骨悚然的毁尸过程,持续了三天。目的很明显,那就是彻底抹去沙皇的一切痕迹。
一次,儿子瓦西里告诉斯大林,放学路上看到几个老太太画着十字祷告,他就往她们脚下扔玩具炸弹。斯大林蹙起双眉,问儿子为什么这样做?瓦西里反问道,她们为什么要祷告?
斯大林郑重其事地说道:“那你尊敬奶奶吗,爱她吗?她也做祷告,因为她懂那些你不懂的事情,以后不许你这么做!”
被学校开除的斯大林,抛弃了东正教,转而信仰马克思主义,参加了革命。在一次又一次的革命行动中,他不仅奋不顾身勇往直前,还善于组织和谋划,可谓智勇双全能文能武。
当时革命活动经费十分紧缺,只有两个来源,一是捐赠二是剥夺。1907年在梯弗利斯,斯大林成功策划了一次袭击运载25万金卢布的 马车。1908年3月,他试图再次发动“剥夺行动”时被捕。
斯大林被沙皇当局游街时,昂首挺胸,手中高举《资本论》(当局真是宽容仁慈,居然允许他这么做),大有汪精卫“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之气概。
青年时代的斯大林,其难能可贵之处,不仅在于把推翻沙皇统治,作为远大理想和目标,坐牢、流放、贫困都没有吓倒他,更在于他不为诱惑所迷,不因冲动而失去理智,年纪轻轻就懂得冷静、克制、谨慎、狡猾(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狡猾不知不觉变成阴险),这些都是成就大事的必备素质。在苏联丛林政治中,更是必杀技。
斯大林的突出表现,引起列宁的高度关注,开始着力培养他,很快成为列宁的左膀右臂。斯大林既是“知识分子”(会写诗歌,还当过编辑和记者)也是冒险家,既能说会写又能打敢拼,且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富有远见,是个难得的全能型革命人才,而且那么年轻。
斯大林的杰出才能和突出表现,不攻自破了政治对手托洛茨基和苏哈诺夫别有用心的谣言。前者说斯大林只是个“平庸的乡下人”,后者说斯大林不过是个“不显眼的愣头青”。
如果斯大林真是个“平庸者”和“愣头青”,怎么可能从布哈林、托洛茨基这些杰出的政治家中脱颖而出,夺取最高权力,并且游刃有余地一手大搞工业化镇压农民,一手又进行“大清洗”运动,并且取得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其光芒甚至一度“亮”过丘吉尔和罗斯福!
无论政敌还是友人,都不得不承认,斯大林少年开始便与众不同,青年开始则引人注目。只不过青年斯大林身上,闪耀的是人性和理想之光;壮年和晚年斯大林身上,闪耀的则是邪恶和残暴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