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日本一项研究有了新的突破,一篇20世纪初出土的竹简上,竟然记载着一段九九乘法表。

这一发现顿时引来了全球的关注,但很多人不清楚的是,其实九九乘法表,在我国的历史更加久远。

湘西大地,春雨绵绵,早在2002年6月,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里耶古城迎来了一场惊世发现,我国考古人员在1号井中首次窥见了竹简上若隐若现的墨迹,揭开了尘封已久的秦朝秘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口深达17米的古井,犹如一座时光宝库,藏匿着大秦帝国的点滴细节。

古井深处、生活、战争和官吏日常纷至沓来。这些简牍犹如时光机器,将我们带回那个短暂而强盛的帝国。我们不禁好奇,井底究竟藏匿着怎样的秘密?

为何这些珍贵的简牍会被弃置于此?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这段被岁月尘封的历史长卷。

一、古井中的奇迹:抢救性发掘的艰辛历程

2002年仲夏,湘西大地迎来了一场惊世发现。考古队在里耶古城1号井中发现竹简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这口古井不仅深不见底,更堆积了数千年的淤泥与生活废弃物。

考古人员面对这样的情况,只能小心翼翼地用手一点一点地挖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湘西多雨的气候给考古队带了巨大挑战。井下空气污浊,压力异常,白炽灯频频爆裂,就连打火机都无法点燃。

为了确保这些珍贵的简牍完好无损,发掘人员如履薄冰,用双手小心翼翼地剥开湿滑的泥土,从中取出一片片木简。

27个日日夜夜,考古队员们不眠不休,终于从这口神秘的古井中成功提取出36000多枚秦简。这个数量之庞大,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更令人惊喜的是,这些简牍中的大部分都保存完好,文字清晰可辨。

古井的缺氧环境成为了这些简牍的天然保护伞。尽管有迹象表明许多简牍曾遭焚烧,但由于井内缺氧,火焰无法充分燃烧,这些宝贵的历史记录因祸得福,得以保存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发掘工作的深入,更多惊人的发现接踵而至。考古队在井底发现了大量的生活用品,包括陶器、木器、竹器等。这些物品与简牍一起,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秦代生活画卷。

发掘工作举步维艰。井下环境恶劣,考古队员们常常需要戴上防毒面具才能进行工作。

有时他们甚至需要使用特制的长柄工具,小心翼翼地从井底捞取简牍。每一枚简牍的出土都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较量。

为了保护这些来之不易的文物,考古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简牍出土后立即被放入特制的保护液中,以防止干裂。随后,它们被送往专业的文物保护实验室进行清洗、修复和保存。

这场抢救性发掘不仅是一次考古学上的重大突破,更是一次与时间赛跑的壮举。而里耶古井的发现,无疑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