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对《杨家将》里的女主人公佘(shé)太君并不陌生,在北宋时期,辽军侵犯国土,为了保家卫国,佘太君将自己的丈夫和八个儿子全部送去了战场,为国尽忠。追溯到近代,我们也有一位“佘太君”。在抗日时期,她将自己的丈夫和六个儿子先后送去了前线战场,丈夫和六个儿子为国捐躯。

在这场救亡图存的抗日战争中,数以千计的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她没有显赫的身份,只是一名普通农村妇女,生活在晋察冀边区的一个贫穷人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邓玉芬雕像

北京市密云县张家坟村,村前一座高大的雕像,十分令人瞩目,映入眼帘的是一名普通农妇的形象,石像下面雕刻着:“英雄母亲邓玉芬。”村口的邓妈妈石像巍然屹立,她身后的村庄,青山绿水,风景宜人,村中的村民“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邓玉芬是一个旺家的女人

1891年7月,在北京市密云县水泉峪村,一个女婴呱呱坠地。稳婆抱着女婴连忙向主人家道喜,他们家已经有三个儿子了,刚好缺一个女儿。稳婆抱着女婴冲男主人道:“恭喜恭喜,喜得千金。”主人家不喜反怒,说道:“有什么可恭喜的,又多了一张嘴吃饭。”

其实他说的没有错,他只是一个给别人打工的人,虽然也有一点微薄的工资,但是也供不起这么一大家子人。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从一出生就要紧衣缩食、忍饥挨饿的。这无关孩子性别,都是来受罪的,主人家给女婴取名为邓玉芬。

很快,邓玉芬就长到了12岁,出落成一个大姑娘。家里人将她许配给了当地一个佃户家里,尽管邓玉芬哭闹着说:“我不嫁,我不要离开家。”还是改变不了什么,邓母只能看着自己的女儿,心疼地和她说:“孩子,你去到那边可以少吃一点苦啊!

邓玉芬被许配给张家坟村的任宗武,娘家急于摆脱这张吃饭嘴,婆家却很欢迎邓玉芬的到来,因为家里又多了一个干活的。邓玉芬本来是抗拒嫁人的,但是来到任家后,所有人都对她很友好,拿她当自己家人看待,邓玉芬本人也很能干,也慢慢地接受了。

邓玉芬以前在娘家,父亲脾气不好,动不动就要打人。她在小时候,不仅要帮着家里做事,整天还吃不饱饭。任家是厚道人家,他们对能干的邓玉芬很是欢喜。自从邓玉芬来到任家后,家里的一切被打理得井井有条。

街坊邻居对这个任家新来的小儿媳赞不绝口,人人都说:“娶媳妇就得娶像老任家那样的。”在当时那个年代,大多女孩在长身体的时候就要缠足。邓玉芬小时候没有缠足,一双大脚,在地里干起活来丝毫不费力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玉芬在婆家辛勤劳作,也能靠自己的双手吃饱饭。但是没过几年,丈夫任宗武和地主产生了矛盾,地主一气之下,将租给他们家的地收了回去。这让一家人断了粮食来源,一家人正在为这事发愁。农民没有地种,早晚都要饿死啊!

邓玉芬想出来一个办法,她对丈夫说:“我们可以去开荒呀,在不远处的山上就有一块空地,我们把它刨出来,也能用。”天无绝人之路,一大家子人扛着铁锹在山上翻出了一块新田地。没过多久,新刨的田地就长出了绿油油的庄稼。丈夫任宗武看着眼前的一切,笑得合不拢嘴。

他望着正在忙碌的邓玉芬,只见妻子蹲坐着在地上拔草,几个月的忙碌,邓玉芬被晒得黝黑。在丈夫的心里,此时邓玉芬就是家里的救星,他朝妻子喊道:“你真是一个旺家的女人,娶到你是老任家的福气。”邓玉芬听到丈夫这样的夸赞,心里顿时暖暖的。虽然在这个家里的时间不长,但邓玉芬却爱上了这个家。

地主收回了他们的租地,但是他们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开垦出了一片新地。之后的日子越过越好,一大家子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粮食有多的时候,也换了一些钱。他们用这笔钱盖起了茅屋,一家人越过越好,日子欣欣向荣。

邓玉芬先后生了七个儿子,粮食有余的老任家,很是开心。自从邓玉芬嫁到老任家,老任家从此不用忍饥挨饿,看人脸色,人丁也兴旺起来了。有着一亩三分地,相信要不了多久,日子就会越过越好。

1933年,中国抗日民军在长城沿线抗击日本侵略,蒋介石令东北军、西北军、中央军等革命军保存实力。在国民党政府妥协政策下,长城抗战失败了,国民党军也退至长城以南,与伪满洲国以长城为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长城抗战

当时邓玉芬的家乡是在长城以北,被日本侵略者强行划入了“伪满洲国”。日本侵略者掌控东北的政权后,日本人在我国东北,有着各种特权和优待。日本人强奸杀人、犯法也不会有人去制裁。而中国百姓只要惹怒了日本侵略者,就会迎来惨痛的报复。

中国人民对于日本侵略者敢怒不敢言,每日在恐慌中度过。日本人还不准我们中国人使用自己的年号,强迫中国人民忘掉自己是中国人。邓玉芬常常在孩子们面前强调:“记住我们是中国人,就算是死,也绝对不能忘了本。”

邓玉芬举家抗日

日本侵略者在东北的暴行人人皆知,中国人民对他们这群禽兽恨之入骨。1940年,八路军十团进入了云西西部山区,在附近创立了抗日根据地,八路军来到了邓玉芬的家乡猪头岭。八路军向村民们宣讲抗日的必要性:“只要中国百姓团结起来,这将会是一个坚不可摧的力量,可以给予侵略者沉痛的反击,将他们打回老家。

八路军讲的话,句句落在邓玉芬的心里,她虽然没读过书,但是骨子里流的是中国人的血,心里有着浓烈的民族情怀。日本鬼子在东北烧杀抢掠,目无法纪,谁知道哪一天家里会遭到侵害。有国才有家,必须先救国,而后才有安稳的家。

邓玉芬回到家里,立即将心中的想法告诉了丈夫任宗武,她说:“咱家虽然穷,啥也没有,出不了钱,也出不了物资,但是咱家有人啊!打鬼子这件事,我们必须参与。”丈夫非常支持妻子的想法。

6月,游击队10团正在招人。邓玉芬和丈夫将大儿子任永全,和二儿子任永水叫了回来,鼓励他们加入了白河游击队,上战场打鬼子。大儿子任永全和二儿子任永水早就有这种想法,打鬼子是每个中国人应该做的事情,于是他们成为了游击队的首批战士。

不久后,三个儿子跟随着部队将要去往外地,邓玉芬特意给三个儿子捎话:“你们不要惦记家,家中有我们一切都很好,用不着你们操心。专心打鬼子,把他们打回老家。”

同年9月,三儿子任永兴听说哥哥们都加入了游击队上战场打鬼子,好生羡慕。那时候他还在给地主种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任永兴想起地主对自己的压榨、欺压,与其在这里受气,还不如回家报名游击队,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儿子毫不犹豫打包衣服回到了家,邓玉芬看到三儿子能有这种思想,很是自豪,不假思索地将三儿子带到了游击队报名参军。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没有人会在意穷人的生死,穷苦人只有抱团,自己拿起武器反抗,才能救得了国家和自己。

1941年,日本侵略者丧心病狂,在中国东北地区实行杀光、抢光和烧光的“三光”政策,企图制造“无人区”,这正是斗争环境最为残酷的时候。邓玉芬亲眼见过,日本鬼子是怎样残害中国百姓的,对他们十分痛恨。邓玉芬深深地明白,这场战斗还需要人手。

邓玉芬让丈夫任宗武把四儿子任永合,和五儿子任永安叫了回家,让他们响应中国共产党“反无人区”的号召,奋力与敌人斗争。老四和老五加入了抗日自卫军模范队,跟随着部队杀鬼子。

邓玉芬和丈夫带着另外两个幼子在家春种秋收,她在家里空闲时间就会纳鞋底做衣服,送给八路军;有身受重伤的八路军,她会主动申请照料;军中环境差,有时候伤员没有地方住,邓玉芬的家成了八路军伤员的常住会所。

邓玉芬不仅细心地照料他们,更是将他们当作亲人一样对待。在她家里待过的战士,纷纷亲切地称她为“邓妈妈”,他们相处起来更像是亲人一样。在战士们受伤期间,邓玉芬为他们洗衣,喂饭。家里养了几只老母鸡,下的蛋从不舍得给小儿子吃,但是会给受伤的八路军战士吃。

八路军战士们都知道,在猪头岭有一户善良的人家,那里有一位坚毅的邓妈妈。八路军干部也知道了邓玉芬为抗战做出的贡献,每次来到猪头岭都会去拜访邓妈妈,给她送去慰问。

丈夫和六个儿子为国捐躯:咱和鬼子拼到底

1942年3月,由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我们的家园,农民们根本无法耕种,一年当中没有什么收成。这让当时在当地抗日的战士们也生存不下去,为了让大家有粮食吃,抗日政府提倡大家“回山搞春耕”,邓玉芬积极响应,带着众乡亲们重返“无人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邓玉芬塑像

丈夫任宗武也过去一起帮忙,他和四儿子、五儿子正在山里的一块地里耕种,突然遭到了日军的袭击。任宗武和五儿子在反抗时遇害,四儿子也被日军抓走了,也不知道正在经历着怎样的酷刑。

亲友们都劝邓玉芬,不要再去无人区了,少吃一点还不至于会饿死,再去的话生死难料啊!邓玉芬坚定地说:“不行,一定要回去,我们老任家是杀不绝的。”她带着两个小儿子回到了猪头岭,拿起丈夫的锄头,在山头开荒种地。早年的时候,地主收回了田地,她也是这样干的。

1942年,在保卫盘山抗日根据地的战斗中,邓玉芬的大儿子任永全光荣地牺牲了。二儿子任永水在这场战斗中,身受重伤。幸运的是,在战友的掩护下,捡回了一条命,回到了家中养伤。

1943年,当初被抓走的四儿子任永合的消息传来了,他惨死在日本人的监狱中。这一年,在家养病的二儿子任永水,因为没有条件得到救治,身体情况越来越糟糕,最后伤口恶化死在了家中。一大家子人,七个儿子,现在就剩下邓玉芬、老三(下落不明)和老六、老七。

丈夫任宗武,大儿子任永全、二儿子任永水、四儿子任永合为了抗日,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一向开朗阳光的邓玉芬,遭此打击,变得沉默寡言。很多时候,她一个人在阳光下,一边看着两个小儿子,一边给八路军做鞋子,好长时间都不说话。

有一次,一位八路军连长受伤了,被邓玉芬救下,安置在家里悉心照料着,还将一只老母鸡杀了给他补身子,就是希望他早一点好起来杀鬼子。八路军连长知道后,十分感动。对她说:“邓妈妈,您对我的恩情,我永世难忘。救命之恩无以为报,只能在战场上多杀几鬼子来报答。我此生不将日本鬼子打回去,我就没脸回来见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玉芬露出慈祥的笑容,对八路军连长说:“我有三个儿子也是打鬼子的,我们都是一家人,不用客气。孩子,在战场上要小心点啊!”

邓玉芬小儿子活活饿死

1944年的一个春天,中国的东北地区没有像这个季节一样生机勃勃,反而处处危急。日本鬼子和当地伪军为了剿灭“无人区”的抗日力量,集结了大量的兵力,把猪头岭围得密不透风。鬼子在这里烧杀抢掠,凡是被捉到的人,都会被折磨致死。

在逃命的过程中,邓玉芬一手抱着小儿子,一手牵着六儿子。当时场面太过混乱,邓玉芬跟着区干部和乡亲们来到了一个地窖里。

鬼子已经在猪头岭追捕了整整七天,乡亲们也逃了七天。小七(邓玉芬的小儿子)年幼,受了风寒,再加上日夜逃亡没有吃饭,这时候他已经在发烧了。这一天日本鬼子又带着部队过来搜山,躲在地窖里的区干部和乡亲们听到了地面震动的声音。

就在这时候,刚满七岁的小七却大声哭了起来,说着:“娘,我饿。”孩子哪里忍得住病痛饥饿,无论怎么哄都哄不好。眼看着日本鬼子正越来越近,邓玉芬慌忙之下,将自己破棉衣里的棉花扯出来了,塞进小七的嘴里。

小七一边哭一边叫着“娘”,邓玉芬急出了汗,将小七紧紧地抱在怀里,再次从破棉衣里扯出一些棉花团,塞进了小七的嘴里,才渐渐没声了。大家躲在地窖里,都不敢出声,鬼子在地面上来来回回地翻找着。最后日军说了一些听不懂的日语,便下山了。

众人才松了一口气,邓玉芬看着脸色青紫的小七,连忙拿掉了他口里的棉花。邓玉芬已经泣不成声,喊着小七。过了好些时候小七才缓过气,睁开了眼睛,泪眼汪汪地看着母亲,虚弱地说道:“娘,饿。”邓玉芬听后,埋头痛哭。如果这里有他们母子,邓玉芬说什么也要下山找粮食,但是这里有着众多区干部和乡亲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玉芬如果被发现,日本鬼子肯定就会知道,山上还藏着人,到时候大家都将性命不保。可怜的小七,还没有给他起个名字,就这样连病带饿,死在邓玉芬的怀里。邓玉芬看着最小的儿子死在自己的眼前,却无能为力,心碎了一地,只能抱着小七哭了起来。

在场的所有人无不动容,纷纷安慰她,终有一天,会将这杀千刀的日本鬼子打回去。邓玉芬哭得两眼红肿,对区干部和乡亲们说道:“小七死得值,他一个人,换了这么多人。”乡亲们出来后,为小七找了一块好地方,立了一个坟头。

邓玉芬坐在小七的坟前,掩面痛哭道:“是娘对不住你啊,你到了地下不要怪娘。你见到了你爹和几个哥哥,要叫他保佑老三啊,让他在战场上多杀几个鬼子。”邓玉芬的哭声撕心裂肺,在场的所有人都能感受到这个母亲心头在滴血,好好的一家人,就这样阴阳相隔。

送老六参加解放军

1945年8月15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日本鬼子投降了。邓玉芬知道消息后,热血盈眶,转身向丈夫和五个孩子的灵牌说:“老任(丈夫),永全(大儿子)、永水(二儿子)、永合(四儿子)、永安(五儿子)、小七,日本鬼子滚回老家了,我们胜利了。”

1946年7月,国民党反动派挑起了国共两党的战争,解放战争接踵而至。只有解放全国,中国的穷人才不用被压迫。邓玉芬想起早年间的事情,父亲被封建社会逼得一生都没快乐过。来到婆家,还要被地主压榨。必须打倒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中国的穷人才有活路。

邓玉芬做了一个重要决定,将老六任永恩送去当解放军。儿子走后,曾经人丁兴旺的家,就剩下邓玉芬一个人,前所未有的孤独包围着她。她突然想到,丈夫和孩子都不在了,家里只剩下小六,老三生死不明。万一小六也有什么意外,自己老了岂不是没有人送终,将来到了地下,又该怎样与任家的老祖宗交代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邓玉芬

小六现在可是老任家唯一的香火,想到这里,邓玉芬后悔了。第二天,她连忙跑去县大队,想带回儿子。她走到了县大队的门口,只要她进去,找部队领导说明情况:“小六是老任家唯一的香火。”就可以带他回家。

邓玉芬看着在操场里操练的解放军们,个个都是年轻的小伙子,一排一排站得整整齐齐。他们也是有妈有家的孩子,他们和小六都是一样的。邓玉芬内心在挣扎:如果天下的母亲都如我一般,中国什么时候可以得到解放啊!

邓玉芬想到这里,又一次改变了主意。她找到小六任永恩,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不要给老人家丢脸,你哥哥和父亲都是抗日英雄,你要好好打仗,跟解放军打胜仗。争取在战场立功,回来后拿奖章给娘看。”

1947年8月,任永恩没有让邓玉芬失望,一路下来作战勇猛,在密云县河北庄的战争中奋不顾身,立了功。上级对任永恩也很是喜爱,在全军面前,嘉奖他。解放军战士势如破竹,打了好几场胜仗。

1948年,有战争就难免会有伤亡,任永恩跟随着解放军部队攻打黄坨子,在枪林弹雨中,任永恩光荣地牺牲了。他立了大功,却没有机会将喜报带回家让妈妈看看。

邓玉芬作为一个妻子和母亲,为了抗日救亡、解放全国,献出了自己所有的至爱。在家里最难的时候,最后一个鸡蛋,用来做军粮;家里最后一块布,用来给战士们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上战场杀敌人。

“现代佘太君”邓玉芬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没有忘记邓玉芬一家为了革命所做出的贡献。党中央多个领导人纷纷来到邓玉芬家中慰问,在村子里为她盖了两间瓦房。当地政府接到上级命令,以后需多关注邓妈妈的生活,并给予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邓玉芬雕像

1956年,有一位领导,特地将邓妈妈接到城里去住,陪邓妈妈去逛商场,让她看看,新中国的变化,这都是先辈用鲜血换来的。他对邓妈妈说:“您需要什么,就可以在这里买,国家为您买单。”淳朴的邓妈妈看着中国的变化,感叹道:“值得,他们牺牲都值得。

邓妈妈什么都不肯要,坚持要回家。她说:“感谢国家对我的照顾,我目前很好,什么都不缺,不用花国家一分钱。”

1970年2月5日,邓玉芬因病去世,享年79岁。

为了缅怀邓妈妈,2012年,密云县委政府决定修建“英雄母亲邓玉芬”雕像。张家坟村的村民知道后,自告奋勇地过来帮忙,强调必须要为这位“现代佘太君”做一点什么事情。邓玉芬主题雕像屹立在村口,她一手拿着布鞋,一手挎着针线筐,眺望着远方,盼望着战士们胜利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