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家村,是生养我的地方,也是给我安定的地方。”提起家乡,余光海满满都是自豪与感激。

今年39岁余光海,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县新桥镇官河村委会余家村人,从2005年至今,他用了近20年的时间,逐步摘掉了贫穷的“帽子”,并成为致富能手,再到乘着乡村振兴东风,实现与乡邻共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余光海正在葡萄园蔬果。孔应秀摄

打工受挫,返乡发展

“从我记事起,全家收入仅靠种几亩地,养几头猪、几只羊,勉强维持生计。儿时的贫困经历,让我深知一定要靠勤奋改变家庭的困境......”谈起童年的经历,余光海动情地说。

余光海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汉子,初中毕业后,他也跟随外出打工的热潮,踏上了背井离乡之路。

在外地务工的那几年,他做过汽修、进过餐馆、发过传单,可是到头来,在外开销大也存不到什么钱。年轻气盛的余光海陷入了迷茫。

2005年春节,20出头的余光海回乡探亲,看到父母在家搞种植养殖很是辛苦,孝顺的余光海心中满是愧疚,又结识了同村的何海丽并喜结良缘,经过思考,他决定留在这片熟悉的乡土,在陪伴家人的同时开启新的生活。

艰苦奋斗,立志创业

回到家乡后,余光海开始尝试种魔芋、工业辣椒、粉杆青菜,养猪、牛、羊等,他都一一尝试,因市场行情波动,创业开端似乎也不是那么容易。

“记得2014年,猪养得最多的时候有200多头,刚好遇上猪价市场最低谷,在当时一只大公鸡就可以换两头小猪仔了,一年下来亏损高达40多万元。”余光海回忆。

面对失败,余光海始终坚定地相信,广袤的农村大有可为,一定是自己的思路哪里出了问题。“财富不仅要靠自己的双手创造,更要动脑。”余光海心想。不甘心失败的他凭着一股子冲劲儿,咬咬牙一定要在家乡沃土上干出一番事业。

余光海开始转变思路,主动跟随村委会外出到大理、文山等地参观学习,广泛开展实地调研。经过全方位地考察,他发现家乡的土壤和气候适合发展烤烟,在烟草部门技术人员耐心帮扶及指导下,他积极流转村里闲置土地扩大烤烟种植面积,全身心投入到烤烟种植。

“2019年我的烤烟面积有50多亩,有烟草部门的技术员教授技术,加之烤烟收购价格政策稳定,比种其他作物有保障。”余光海开始尝到了创业成功的甜头。

多元发展,共同致富

凭着烤烟种植的底气和烟款兜底,余光海又开启了他的多元发展致富路。经过市场调研,他把新的目光瞄准了葡萄种植,顶着压力借了100多万元建盖70多个大棚,开始种植葡萄。

走进余光海的葡萄园,一排排整齐排列的葡萄藤蔓上,串串葡萄颗粒饱满,阵阵果香扑面而来,让人垂涎欲滴。成为官河村美丽乡村建设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他如数家珍地给大家介绍着自己种植的“阳光玫瑰”“妮娜皇后”。在他的辛勤努力下,第一年就收获了20余万元。

“截至2024年,我的50余亩烤烟,20余亩葡萄,黑山羊200多只,一年下来收益可达40万余元。”余光海说。

同村一起发展葡萄种植的李学建说:“余光海不光自己种得好,还主动教我们,我们经常一起交流种植技巧,他都倾囊相授。”

余光海不仅带动身边人一起发展产业,他还积极聘请村上的群众在自己的果园里务工,为他们增加收入。

“我今年快55岁了,工作不好找,如今在‘家门口’就有活干,一年也可以拿到4万多元的工资。”常年在余光海葡萄园里干活的汤桂兰说。

谈及未来,余光海信心满满地说道:“等今年9月中旬烤烟采收结束,我准备尝试种植贡菜、青储饲料,我们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孔应秀)

来源:楚雄州烟草专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