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进一步推动云南稻作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我省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9月14日至15日,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云南柏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云南稻作产业科技发展交流与培训会”在楚雄州召开,75家省内外企事业单位200余人参加会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会议期间,云南省农科院副院长李小林研究员作了题为“云南稻作科技创新思考与实践”的交流报告,从云南稻作产业现状、科技创新思路及科技创新实践3个方面进行了交流培训;四川省农科院姬红丽研究员作“水稻干尖线虫发生机制和源头治理技术”培训;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奎丽梅研究员向社会发布和推介了云南省种业科技创新团队最新选育的20个水稻新品种。其中,籼型两系杂交稻“云两优9801”“云两优42”为部标一级米;粳型高产稳产多抗品种“云科粳8号”为正在公示的国审品种;“云科粳6号”“云科粳7号”“云科紫1号”“云科紫2号”为优质紫米品种;两系杂交籼稻“云两优9805”“云两优2198”为米线加工专用稻品种。与会人员观摩了位于楚雄市吕合镇的“云科粳8号”百亩示范样板以及25个新品种展示田。云南省作物学会主持并邀请省内外7名专家组成专家组,根据“云科粳8号”百亩示范样板的成熟情况,按照农业农村部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随机抽取了3块田进行机械实收,折合标准含水量百亩平均亩产达715.55千克。预计尚未达到收获条件的丰产田块亩产量可达900千克以上。吕合镇“云科粳8号”百亩示范样板也是云南省农科院“粮经协同千斤万元示范”点,前茬作物为大蒜,通过水旱轮作,实现了亩产一千斤粮食、亩年产值过万元的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云南省农科院副院长李小林表示,本次会议通过交流培训、现场观摩等方式,有效推动了政产学研用协同联动。省农科院将持续强化科技创新,更加重视科企合作,力争以高水平科技成果助力我省水稻种业高质量发展以及粮经作物的协同发展,与社会各界共同扛牢保障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双重政治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云南网记者陈云芬

(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