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20日夜晚,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7军先头部队经过激烈战斗,顺利渡过长江。军长聂凤智将军拍出了解放军历史上最短的也是最有诗意的一封电报,全文只有13个字:

“我们已胜利踏上了江南的土地!”

聂凤智,原名聂敏,1913年9月7日,出生于著名的“将军县”湖北黄安县,是“铁血红安”走出来的众多将军中的一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农民运动的兴起,聂凤智参加了“黄麻暴动”,并走上了革命道路。1929年参加红军,成为红三十一军中的一名红军战士。

聂凤智打仗肯用脑,爱琢磨战术,爱思考战法,他正如自己的名字一样:智之,聪明也。

他的聪明用对了地方,很快从一名战士被提拔成基层指挥员,后来担任了红九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交通队的教导员。聂凤智曾经在作战中一人俘虏过国民党军一个班,名震红四方面军。

由于机智勇敢,半年之内,聂凤智从教导员升任副营长、营长、团长,历经红四方面军开创鄂豫皖边区、开辟川陕根据地、长征等重大活动,成长为一位智勇双全的将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别是1936年11月21日,聂凤智率部在山城堡阻击国民党军,虽然部队十分疲惫,但是他却一反常态,对国民党军队实施反进攻,用他的话说就是“催其坚,夺其魁,解其体”。

这种反常之举,却带来了重大胜果,红军一仗歼灭国民党军一个旅、二个团,取得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的首个大捷,这也是红军在国共十年内战中的最后一次大胜仗!

抗战爆发后,聂凤智并不着急上战场。那时党中央在延安创办了抗日军政大学,他十分想去系统学习一下军政理论,将来更好地打鬼子。

但部队缺乏军事干部,尤其是他这样爱出“鬼点子”的军事指挥员,学习名额一时调配不开,他的入学申请一次次被驳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聂凤智自作主张,偷偷跑去学习,被129师师长刘伯承“抓了个现行”。

聂凤智对刘师长求情”、“诉苦”,刘伯承无奈地批评聂凤智,你大小也是个团级干部,还这么能“捣乱”,但惜才的刘伯承还是帮助聂凤智联系了入学。

1937年7月,聂凤智成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学员,并成为学员第3大队队长。

当时的八路军上下摩拳擦掌,听说要打日本鬼子,别人都是积极请战,唯独聂凤智不按常理出牌,却跑去抗大学习,收获满满一脑子“干货”,为日后厚积薄发、战场建立功勋打下了坚实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业结束后,1939年10月,他被派往山东抗日根据地,任抗大胶东第一分校支校校长,胶东军区司令员正是他红四方面军的老战友许世友。

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岗村宁次把山东八路军作为心腹之患,部署“拉网大扫荡”。

许世友对聂凤智说,我们的原则是保存有生力量。聂凤智充分发挥了他的作战指挥智慧,带着抗大分校学员和地方党政机关干部、群众,破“网”、跳“网”、拆“网”,在日军包围中机动灵活地穿梭。

一日,侦察员报告,日军离此处有十里远。大家都觉得没事,把饭都盛到手上了。聂凤智命令:不许开饭,抓紧转移。大家都说,吃个饭也就几分钟,不耽误。聂凤智说,带着饭锅赶紧走,一分钟也不许耽误。

部队刚刚撤离,炮弹就轰过来了。

聂凤智说,侦察员报告还有十里,他往回赶路,鬼子也往这里赶路。侦察员赶到了,鬼子也赶到了。哪还有时间吃饭。干部战士都佩服聂凤智,能把战场形势算计得明白、清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聂凤智是能打硬仗的虎将,更是能打巧仗的智将。

聂凤智的防区内,日伪军修了一大堆的碉堡、岗哨,栖霞县蛇窝泊还有一座碉堡号称“鲁中第一堡”,它砖墙视界开阔,八路军无论是冲锋,还是挖地道前进,在碉堡上站着的人都看的清清楚楚,很难以接近。

聂凤智非反其道而行之不可,别人说不能冲,只能绕行。他偏是要冲,硬是要炸掉它。但他可不是拿战士的生命不当儿戏,盲目硬拼硬冲。

聂凤智琢磨出了个点子,让战士们穿上浸水的棉衣,带上钢盔,手举四层被水灌泡的棉被,活生生造出了一个“土坦克”、“土钢板阵”,用500斤炸药把一窝子日伪军送上了西。

还有一次,聂凤智率队攻击日军碉堡,敌人火力很猛,但是聂凤智发觉机枪声有点不对劲,他判断敌人的机枪卡壳了。他马上命令战士们一个冲锋,就打进去了。果然,日军的机枪坏了,零件散落一地。聂凤智用这些零件,重新组装成了一挺重机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5年9月,聂凤智任山东军区第5师师长,中央命令聂凤智去东北,支援关外战场。许世友舍不得这个手下爱将,于是跟中央撒了个谎。

聂凤智在回忆录里说,许司令员跟中央报告,说自己得了肺结核,病情严重,不能去东北。中央同意了这一要求,这是许世友的“恶作剧”,也是唯一一次对上级撒谎。

当然,聂凤智被许世友完全蒙在鼓里。

聂凤智在许世友手下,坚持在山东内线作战,巩固山东解放区,支援中原、华中外线战场。1947年8月,聂凤智担任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先后参加了莱芜、孟良崮、济南等战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淮海战役期间,聂凤智又干出了一件出人意料的反常举动。

当时,国民党黄百韬部被华野追截并包围在徐州附近的一个小车站碾庄。早在孟良崮战役时,聂凤智就与黄百韬是对手。之前,九纵26师曾与黄百韬部交过手,当时26师伤亡很大,苦战三天三夜后被迫撤离战场。这次失利,让26师将士一直抬不起头。

这次受命攻打黄百韬部,聂凤智出人意料,仍然让26师担任主攻。山东兵团政治委员谭震林在电话里对着聂凤智吼起来,不同意他的方案。聂凤智也强硬表示,只要让他指挥,他就派26师上。

谭震林说,部队使用听你的,但是要是完不成任务,就要找他算账。

聂凤智也是承担着极大风险,在仔细研究了战场局势,并部署了进攻方案后,他果断下达了命令,让26师发起进攻。26师将士知耻而后勇,仅用一天时间就突破了国民党军前沿阵地,黄百韬在仓皇出逃途中被击毙。

26师一雪前耻,为自己找回了荣誉。聂凤智偏偏让“败军”打老冤家,也大获全胜。事实证明,他的这一反常之举,是正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淮海战役结束后,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七军,聂凤智任军长。

中央军委决定准备渡江战役,直捣国民党统治的腹心。聂凤智于1949年3月3日,率27军到达长江北岸。

有一天,聂凤智到江边临江坝指挥所检查工作。吃饭时,炊事员端上一小碟炒青菜,一小碟韭菜炒鸡蛋。同志告诉他,这是长江南岸的菜,侦察兵过江侦察时没有抓住“舌头”,却顺手捎带来了一些江南的野菜,请首长尝尝鲜。

这餐饭触动了聂凤智的心思:如果派一支侦察分队过江,与江南地下党取得联系,及时而周详地了解我军当面之敌的情况,岂不更有利于大军南下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大家都抱有疑虑,派一支侦察分队过江,目标会不会太明显?战士们会不会太危险?

聂凤智却说,江南土地面积有多大?几个侦察兵还容不下吗?侦察兵是干什么呢,怕危险还当什么侦察兵?

聂凤智的这一大胆设想,很快得到了中央军委和渡江战役总前委的赞誉与批准。军委指示27军组建一支先遣渡江大队。聂凤智以军侦察连为主,从下属三个师各抽调一个侦察班,组成了先遣渡江大队。

27军的战士多是北方人,不习水性,要由“旱鸭子”变成“水鸭子”,没有一番艰苦的训练是不行的。于是,军长聂凤智光着膀子,穿着短裤,带领指战员跳进冰冷刺骨的江水,开始了水上练兵。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成为战士们内心深处最执着的信念。先遣渡江大队分乘木船,分三批渡过长江,虽有部分战士不幸牺牲,但大部仍顺利渡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遣渡江大队在江南期间,所处的斗争环境,则如处龙潭虎穴,一发千钧,他们伪装成国民党军,辗转与江南的地方党和游击队取得联系,摸清了长江南岸地形、国民党军江防、群众基础等情况。

渡江战役打响前,27军被指派为第一批渡江部队,成了全军的“领头羊”,这让军长聂凤智颇为自豪。粟裕下达渡江命令后说:“毛主席今晚不睡觉,在总部等我们的捷报!”

聂凤智在军部研究渡江作战行动方案。

根据侦察反馈回来的情报说,江面有个黑沙洲,是江上的咽喉要道,国民党布置重兵严防死守。部队要过江,必须拿下它。

聂凤智又一次一反常态,决定绕黑沙洲而不取,但是遭到很多人反对。大家反对的理由也很恰当,部队无法直接绕开防线,进入其背后,除非乘飞机垂直登陆,否则这个黑沙洲就是留在渡江大军背后的一颗钉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聂凤智却说,我们认为必须攻取它,敌人也这么认为,所以就偏偏不攻打他。只留一个师看住它,其他两个师越过它“偷渡”。

聂凤智命令81师看守黑沙洲,79师、80师直驱长江南岸,79师235团为突击团,这个团还有一个名字广为人知:“济南第一团”。

1949年4月20日深夜,“济南第1团”渡江成功,第27军军长聂凤智跟随第二梯队向南岸进发。是夜,广阔的江面上万船争渡,壮观无比,此情此景触发了聂凤智的灵感。登上南岸后,他当即口授一份电报,拍给党中央、毛主席:

“我们已胜利踏上了江南的土地!”

这是一封掩饰不住喜悦和豪情的电报,这是一封报告中国历史将翻天覆地的电报,从这13个字的电文里,我们似乎读到了聂凤智的勇气、自信与微笑。

毛主席接到这份电报后,挥毫写下了我国新闻史上的名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令人痛心的是最早登岸的235团1营3连5班的12名战士,被炮火击中,全部牺牲。随后登岸的是3连2班,在之后上海战役的白渡桥作战中,这个班的战士也全部牺牲。

巍峨的钟山,雄伟的城墙,汹涌的大江,龙盘虎踞之势,大军席卷风云。有这样足智多谋的军长,有这些英勇的战士,27军是当之无愧的“渡江第一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渡江后,27军继续激战上海,国民党51军军长刘昌义在上海驻守。刘昌义明白国民党已经大势已去,想起义,却怕共产党不同意,自己和部下的人身安全也无法得到保证。刘昌义对聂凤智说,除非陈毅司令员保证我的安全,否则你让我放下武器,我怎么能放心呢?

这点“小事”,聂凤智觉得根本就不用麻烦陈老总,他找来政治部人员,用一颗萝卜刻了个章,作为陈老总的大印,方方正正盖在了接受刘昌义起义的“陈毅手令”上。

刘昌义这下放了心,撤出阵地,和平起义,接受改编。陈毅知道后没有怪罪聂凤智,反而夸他“胆大包天”,立下大功。

新中国成立后,聂凤智被任命为华东军区空军司令员,抗美援朝时,担任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司令员。回国后,长期担任空军领导职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5年,聂凤智被授予中将军衔。

只有硝烟弥漫、血雨腥风的革命战场,才能培养出聂凤智将军这样聪明、诙谐、勇敢的将军来。

他在战场上种种“反常”的举动,或令人一时摸不着头脑,或令人捧腹大笑,却换来了一次次的胜利,这就是他的为将之道,这是军事指挥员的杰出智慧。

—全文完—

作者:头条号

@任微言卿

历史人物的深度分析

不为人知的历史秘闻

脑洞大开的经典解读